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烨平专利>正文

一种防寒服内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513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种防寒服内胆,为组合式内胆,在结构上拆分为背部、前胸、腹部、下摆及两袖内胆6个部分,每个内胆为多层结构,包括面料层、散热导管、电热膜及暗扣,电热膜位于散热导管内,散热导管外围设有面料层,暗扣包括子扣和母扣,子扣位于面料层上,母扣位于与防寒服内胆配套的防寒服内里上,子扣设有圆形突起部,母扣设有与子扣的圆形突起部相配合的圆形凹槽,在圆形凹槽槽底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在背部内胆和下摆内胆的面料层上还设有气囊袋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能够在身体局部较快地调整温度及开启气囊,使用户得到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寒服内胆,属于防寒服附属部件。 -种防寒服内胆
技术介绍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为了应对气温的剧烈变 化,市场上的防寒服和冲锋衣多采用可拆卸式保暖内胆设计,以调节衣物的保暖性能。但是 当前已有的衣物保暖内胆不具备自动加热的能力,无法满足小孩、老人等体质较为虚弱的 人的需要,也达不到严寒条件下特种工作保暖的要求;同时在应用对象上存在唯一性,无法 与不同款式的衣物搭配;此外,大部分防寒服是为人体站姿而设计,不能兼顾人体坐姿的工 程学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使保暖内胆能够在身体局部(如:腹部、背部等)和小 范围内较快地调整温度,使用户得到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体验,同时可满足低温条件下特 种作业的防寒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寒服内胆,为组合 式内胆,在结构上拆分为背部、前胸、腹部、下摆及两袖内胆6个部分,每个内胆均为多层结 构,包括面料层、散热导管、电热膜及暗扣,所述电热膜位于所述散热导管内,并通过信号线 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散热导管外围设有所述面料层,所述暗扣包括子扣和母扣,所述子扣 位于所述面料层上,所述母扣位于与防寒服内胆配套的防寒服内里上,所述子扣设有圆形 突起部,所述母扣设有与所述子扣的圆形突起部相配合的圆形凹槽,在所述圆形凹槽槽底 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在所述背部 内胆和下摆内胆的面料层上还设有气囊袋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袋和第二压力传感 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电热膜、控制芯 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供电,所述电源模块位于防寒服内里上。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为电池。 进一步,所述面料层上还设有拉链或魔术贴。 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一种防寒服内胆,在使用时较为贴近人体, 能够在身体局部(如:腹部、背部等)和小范围内较快地调整温度,使用户得到更加舒适和 人性化的体验。本专利技术创造依靠防寒服的隔热能力和人体本身的体温减缓热量流失,同时 采用低功耗控制芯片,采用直流电或锂电池作为供电单元,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并延长了工 作时间。同时压力传感器可快速感应人体相应参数,来作为特定部位内胆加热开启及气囊 袋开启的控制信号,不仅更加节能环保,更加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个性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暗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面料层 2、散热导管 3、电热膜 4、子扣 5、母扣 6、圆形突起部 7、圆形凹槽8、第一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防寒服内胆,为组合式内胆,在结构上拆分为背部、前胸、腹 部、下摆及两袖内胆6个部分,每个内胆均为多层结构,包括面料层1、散热导管2、电热膜3 及暗扣,所述电热膜3位于所述散热导管2内,并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散热导 管2外围设有所述面料层1,所述暗扣包括子扣4和母扣5,所述子扣4位于所述面料层1 上,所述母扣5位于与防寒服内胆配套的防寒服内里上,所述子扣4设有圆形突起部6,所述 母扣5设有与所述子扣4的圆形突起部6相配合的圆形凹槽7,在所述圆形凹槽7槽底设有 第一压力传感器8,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在所述背部内胆和下摆内胆的面料层1上还设有气囊袋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 气囊袋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电热膜3、控制芯片、第一压力传感器8和 第二压力传感器供电,所述电源模块位于防寒服内里上。 所述电源模块为电池。 所述面料层1上还设有拉链或魔术贴。 本专利技术创造在结构上可拆分为背部、前胸、腹部、下摆及两袖内胆6个部分,均设 有独立电热膜3和散热导管2。当某一部分内胆套挂在衣物内后,面料层1上的子扣4即 与与该防寒服内胆配合的防寒服内里上的母扣5按压在一起后,位于所述母扣5的圆形凹 槽7槽底的第一压力传感器8即触发,并通过信号线将触发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此时该 防寒服内胆即完成与控制芯片等部件接通,启动控制芯片完成温自调节功能。在背部和下 摆模块内,设置组合气囊袋及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可感受人体压力,并将 压力数据传输至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接收压力数据,即分别开启靠垫、坐垫的功能,即通过 检测人体坐姿的压力分布对各独立式气囊袋进行充放气。本专利技术创造加热系统轻便耐用且 加热能力强、速度快,日常生活和特种作业均可采用;采用组合式模块化设计,利用暗扣和 魔术贴附着于衣物内层,易于拆分组合;气囊袋及压力检测及控制的应用符合人体坐姿的 工程学要求,满足坐姿及靠背的舒适度要求。 本专利技术创造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实现温度调控,而控制芯片可以为简单控制电 路,亦可以使低功耗单片机。控制芯片如果采用单片机,本专利技术创造还能实现以下升级功 能,系统可实现对升温速率的智能调节,当检测到温差较小时,降低功率缓慢调整,当温差 较大时,则提高功率加速升温;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通 信模块与单片机通信,这样无线控制设备及模糊控制技术方便用户操作,在寒冷的冬季户 外不必做多余的动作。 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 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 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寒服内胆,其特征在于:为组合式内胆,在结构上拆分为背部、前胸、腹部、下摆及两袖内胆6个部分,每个内胆均为多层结构,包括面料层(1)、散热导管(2)、电热膜(3)及暗扣,所述电热膜(3)位于所述散热导管(2)内,并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散热导管(2)外围设有所述面料层(1),所述暗扣包括子扣(4)和母扣(5),所述子扣(4)位于所述面料层(1)上,所述母扣(5)位于与防寒服内胆配套的防寒服内里上,所述子扣(4)设有圆形突起部(6),所述母扣(5)设有与所述子扣(4)的圆形突起部(6)相配合的圆形凹槽(7),在所述圆形凹槽(7)槽底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8),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在所述背部内胆和下摆内胆的面料层(1)上还设有气囊袋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袋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电热膜(3)、控制芯片、第一压力传感器(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供电,所述电源模块位于防寒服内里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寒服内胆,其特征在于:为组合式内胆,在结构上拆分为背部、前胸、腹部、下 摆及两袖内胆6个部分,每个内胆均为多层结构,包括面料层(1)、散热导管(2)、电热膜(3) 及暗扣,所述电热膜(3)位于所述散热导管(2)内,并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散 热导管(2)外围设有所述面料层(1),所述暗扣包括子扣(4)和母扣(5),所述子扣(4)位 于所述面料层(1)上,所述母扣(5)位于与防寒服内胆配套的防寒服内里上,所述子扣(4) 设有圆形突起部¢),所述母扣(5)设有与所述子扣(4)的圆形突起部(6)相配合的圆形凹 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烨平
申请(专利权)人:邵烨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