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孝忠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加墨毛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359 阅读:5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加墨毛笔,包括笔杆(10)、笔帽(12),笔杆(10)内设有吸墨器(7),吸墨器(7)下端连接导墨装置,导墨装置外套(5)连接笔杆(10),导墨装置的下端有毛笔头(1),笔帽(12)套在导墨装置外套(5)上。吸墨器(7)为一筒体,内有橡胶塞(8),橡胶塞(8)上部连接一吸墨拉杆(9),橡胶塞(8)下部的筒体内置有一自动增压圈(6),筒体底部连接导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原有毛笔书法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活塞式吸水器的工作原理,将墨水吸入并储存。在使用时墨水分流到毛笔头各部位,从而提高毛笔书写的连续性、方便性、可携带性和增强使用的普及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书写工具
,特别是一种全自动加墨毛笔。技术背景毛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在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现有毛笔的构造和制作技术较为简单,用动物毛发制成笔头,再用毛竹 (或木质)制成笔杆进行粘接,通过毛笔头蘸墨,才能使用。使用过程中还存 在有诸多问题一、 不可连续性由丁毛笔头含墨量的限制,使其无法连续书写,写一个字或几个字就要蘸 一下墨,然后再写。这个使用过程不但麻烦,更重要的是影响书写者的书法艺 术创作思路,和创作灵感的顺利发挥。在书法作品中因需要重复蘸墨,而使作 品中出现"败笔"(墨团,枯笔,掉字,章法断气)等现象。二、 局限性由于现有毛笔的特殊使用方法,而使其只能在"书房"中使用,因此自古 被称之为"文房四宝"之一,这也就说明它的局限性(只限于在"书房"中使 用)。因此,历代书法家和画家也只有在"书房"中来实现艺术的创作。它的不 可携带性和使用方法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比如用毛笔来书写时,必须要通过 倒墨、加水、调试浓淡、试笔,然后才能进行书写。程序较为繁琐。当个书 法家有了创作灵感的时候要经过这一系列的程序后,才能进入创作,往往在做 完了这些程序,灵感也早己被削弱地差不多了。三、 不可普及性由于钢笔的兴起,因其使用简单,携带方便而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她方便。慢慢地取代了毛笔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的使用。毛笔使用方法的不方便使其被淘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加墨毛笔,其采用活塞式吸水器的工 作原理,将墨水吸入并储存。在使用时将墨水分流到毛笔头各部位,从而提高 毛笔书写的连续性、方便性、可携带性和增强使用的普及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木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全自动加墨毛笔,包括笔杆、笔帽,笔杆内设有吸墨器,吸墨器下 端连接导墨装置,导墨装置外套连接笔杆,导墨装置的下端有毛笔头,笔帽套 在导墨装置外套上。所述的全自动加墨毛笔,吸墨器为一筒体,内有橡胶塞,橡胶塞上部连接 一吸墨拉杆,笔杆上开有拉杆槽,吸墨拉杆的手柄置于槽中;橡胶塞下部的筒体内置有一自动增压圈,筒体底部连接导墨装置。所述的全自动加墨毛笔,导墨装置上部为柱式双形导流槽连接筒体,中部为阶梯式隔流塞,下部为自控导流管,其管壁上开有多个出墨孔,自控导流管 置于毛笔头内。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本技术在不改变原有毛笔书法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活塞式吸水器的工 作原理,将墨水吸入并储存。在使用时,墨水经过隔流、流量自动调控、和"空 气自控3流"装置,将墨水分流到毛笔头各部位,从而提高毛笔书写的连续性、 方便性、可携带性和增强使用的普及性。本专利技术可设计出多种大小型号,适用于各种书写。特别是小型设计,犹如 钢笔大小,拥有钢笔所有的优点,可以像使用钢笔一样进行使用。墨水可甩目 前市场上的各种产品,如碳素墨水和各种书画墨汁,也可在任何纸上书写。可 以在社会各种人群中普及使用,更可在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中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该毛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外部的笔杆、外套和笔帽示意图。 图3是内部的吸墨器、导墨装置及毛笔头示意图。 图4是自控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一毛笔头;2—自控导流管;3 —阶梯式隔流塞;4一柱式双形导流 槽;5 —导墨装置外套;6—自动增压圈;7 —吸墨器;8 —橡胶塞;9一吸墨拉杆; IO —笔杆;ll一拉杆槽;12 —笔帽。具体实施例本技术采用活塞式吸水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橡胶活塞在筒体内的运动产生吸力,经毛笔头(1)、自控导流管(2)、阶梯式隔流塞(3)、柱式双形导流槽(4)将墨水吸入并储存在筒体内;当毛笔头(1)开始运动时,墨水通过上述环节返流至毛笔头。在图1和图2中该毛笔包括笔杆(10)、笔帽(12),笔杆(10)内设有 吸墨器(7),吸墨器(7)下端连接导墨装置,导墨装置外套(5)连接笔杆(10), 导墨装置的下端有毛笔头(1),笔帽(12)套在导墨装置外套(5)上。在图1和图3中吸墨器(7)为一筒体,内有橡胶塞(8),橡胶塞(8) 上部连接一吸墨拉杆(9);笔杆(10)上开有拉杆槽(11),吸墨拉杆(9)的 手柄置于槽(11)中,手可推动手柄带动橡胶塞(8)移动吸墨;橡胶塞(8) 下部的筒体内置有一自动增压圈(6),筒体底部连接导墨装置。自动增压圈(6)是用金属丝绕成的环形金属重叠圈,置于筒体内,主要作用是在自身向下运动时,推动墨水流向毛笔头(1);其工作原理是在笔体 倒置时毛笔头(1)和阶梯式隔流塞(3)内的墨水会倒流至筒体内;当笔体竖 立时,自动增压圈(6)在筒体内向下运动带动墨水产生压力,推动墨水迅速流向笔头,以供给毛笔头用墨。在图3和图4中导墨装置上部为柱式双形导流槽(4)连接筒体,中部为 阶梯式隔流塞(3),下部为自控导流管(2),其管壁上开有多个出墨孔,自控导流管(2)置于毛笔头(1)内。柱式双形导流槽(4)是导流墨水和空气转换的通道,并控制墨水的流量, 也是吸墨器(7)吸取墨水时的主要通道,在毛笔头(1)用墨时,向笔头导流 墨水。其工作原理是当筒体内空气压力小于大气压时,外界空气会通过它进 入筒体以保证吸墨器内的气压于大气压相等,以保障墨水自动流出。阶梯式隔流塞(3)是由数个隔流板和导流槽组成的木塞式塑料构件。它是 墨水的通道,并对墨水采取阶梯式隔流方式,减缓墨水在通过时的流动速度过 快,是固定和连接毛笔头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当吸墨器(7)向内吸取 墨水时,墨水会通过这个通道流进吸墨器内。当墨水向笔头流动时,对墨水产 生阻力,使其缓慢均匀地流向毛笔头(1)。自控导流管(2)是用金属细管制成的多孔管型导流器,上面开有多个出墨 孔;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对管内墨水产生的压力,自动调控下墨量,在 吸墨器向内吸取墨水时,墨水会通过它被吸入筒体内;在墨水向下流动时,墨 水通过自控导流管(2)上的出墨孔流出并形成水珠,运动的毛发把水珠破坏粘 于自身并分流于毛笔各部位;在"引力"的作用下,水珠会不断形成,而随毛 笔头运动又不断被分流。当吸墨器管内空气压力小于外部大气压时,对墨水产 生吸力,墨水会停止不流,这时外部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通过出墨孔自动 进入吸墨器管内,使管内气压与外部大气压相等,墨水在"吸力"的作用下就 会自动流出,这样就形成了对墨水流量、流速的自动调控作用,保障毛笔头的 连续供墨。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加墨毛笔,包括笔杆(10)、笔帽(12),其特征在于笔杆(10)内设有吸墨器(7),吸墨器(7)下端连接导墨装置,导墨装置外套(5)连接笔杆(10),导墨装置的下端有毛笔头(1),笔帽(12)套在导墨装置外套(5)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墨毛笔,其特征在于吸墨器(7)为一 筒体,内有橡胶塞(8),橡胶塞(8)上部连接一吸墨拉杆(9),笔杆(10)上 开有拉杆槽(11),吸墨拉杆(9)的手柄置于槽(11)中;橡胶塞(8)下部的 筒体内置有一自动增压圈(6),筒体底部连接导墨装置。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加墨毛笔,其特征在于导墨装置上部为柱 式双形导流槽(4)连接筒体,中部为阶梯式隔流塞(3),下部为自控导流管(2), 其管壁上开有多个出墨孔,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加墨毛笔,包括笔杆(10)、笔帽(12),其特征在于:笔杆(10)内设有吸墨器(7),吸墨器(7)下端连接导墨装置,导墨装置外套(5)连接笔杆(10),导墨装置的下端有毛笔头(1),笔帽(12)套在导墨装置外套(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孝忠
申请(专利权)人:常孝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