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利平专利>正文

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049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包括相互组装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的插槽,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相互对应的插槽之间安插有插件,上述插件两端形状与上述相对应插槽的槽型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各个插槽、插件以及相配合的组件,加强了整个结构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同时整个架构设计较为精巧,使用效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开窗的外框型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框型材,尤其是平开窗的外框型材。
技术介绍
平开窗在性能上要优于推拉窗,但推拉窗在加工制作与操作使用上要优于平开窗。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平开窗大量的应用于城市的商住楼、写字楼、高档住宅、别墅等中高档建筑,而推拉窗则广泛的用于工业厂房、乡村住宅等中低档建筑。铝合金门窗就其开启方式分类,市场上较为流行、实用的窗型要数推拉窗与平开窗两种方式。平开窗是指合页(铰链)安装于门窗侧面向内或向外开启的门窗;推拉门窗主要是指窗扇沿水平方向垂直左右推拉的门窗。推拉与平开在采用同等玻璃与配件的情况之下相比较。各有所长,下面就以门窗的外观、性能、价格及使用功能等方面详细论述其各自的特点。 因此,对于平开窗的外框型材改进与研究是行业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增强了型材的结构强度。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包括相互组装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的插槽,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相互对应的插槽之间安插有插件,上述插件两端形状与上述相对应插槽的槽型相匹配。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均设有若干凸条,上述所有插槽是由上述插槽所处组装面与上述相邻两凸条构成的。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插槽均设置为燕尾槽。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插槽各设置两个,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上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凸条各设置有四个。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两个插槽、四个凸条关于各自所处组装面呈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第二型材的组装面位于外围的两个凸条突出的长度大于位于内围的两个凸条突出的长度。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第二型材的组装面位于外围的两个凸条与所处组装面所构成的槽角,沿上述凸条向所处组装面凹陷并且呈弧面。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凹槽内安插的插件两端的外侧,均与所处凹槽呈弧面的槽角的内端相抵。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第二型材的组装面位于外围的两个凸条,其端处均向内侧设有凸起构造。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各个插槽、插件以及相配合的组件,加强了整个结构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同时整个架构设计较为精巧,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案例的平开窗的外框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案例的平开窗的外框型材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包括第一型材I和第二型材2,第一型材I和第二型材2相互组装成一体。 参照图1,第一型材I包括了第一型材本体11、第一型材的第一侧边12、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一型材的第二侧边14。并且,上述四个部分将第一型材I构成内空心结构。第二型材3包括了第二型材本体31、第二型材的第一侧边32、第二型材的安装面33、第二型材的第二侧边34,并且,上述四个部分将第二型材2构成内空心结构。 其中,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的插槽,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相互对应的插槽之间安插有插件,插件两端形状与相对应插槽的槽型相匹配。 在本实施案例中,更为具体的,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设置有两个插槽,分别记为第一插槽25、第二插槽26,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设置有两个插槽,分别记为第三插槽45、第四插槽46。共设置有两个插件,分别记为第一插件51、第二插件52,其中第一插件51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插槽25和第三插槽45,第二插件52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二插槽26和第四插槽46。 对于各个插槽的构成,在本实施案例中采取的方式是:在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上均设有凸条,所有插槽是由插槽所处组装面与相邻两凸条构成的。 更为具体的,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设置有四个凸条,分别记为第一凸条21、第二凸条22、第三凸条23、第四凸条24,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设置有四个凸条,分别记为第五凸条31、第六凸条32、第七凸条33、第八凸条34。其中,第一插槽25是由第一凸条21、第二凸条22构成的,第二插槽26是由第三凸条23、第四凸条24构成的,第三插槽45是由第五凸条31、第六凸条32构成的,第四插槽36是由、第七凸条33、第八凸条34构成的。 对于插槽的形状而言,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的插槽均设置为燕尾槽,而第一插件51和第二插件52的两端也均设计为与燕尾槽匹配的构造。各个插槽采取燕尾槽构造是为了节省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的表面空间,并且提供较为牢固的链接方式和较高的承重能力,同时精度较高且间隙可做横向调整,灵活性较高。 关于各个插槽、凸条和所处安装面的关系,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的两个插槽、四个凸条关于各自所处组装面呈中心对称。 图2为图1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照图2并结合图1,由于两个插槽、四个凸条呈中心对称,因此在这里仅对第一插槽25、第一凸条21、第二凸条22来进行说明,其余插槽、凸条与此相同。 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位于外围的两个凸条突出的长度大于位于内围的两个凸条突出的长度。即在图2中,第一凸条21突出的长度大于第二凸条22突出的长度。 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位于外围的两个凸条与所处组装面所构成的槽角,沿上述凸条向所处组装面凹陷并且呈弧面。即在图2中,第一凸条21与第一型材的安装面13相交处所构成了槽角211,槽角211的外端213与第一凸条21相接,槽角211的内端212与第一型材的安装面13相接。 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的凹槽内安插的插件两端的外侧,均与所处凹槽呈弧面的槽角的内端相抵。即在图2中,第一插件51的位于第一插槽25端的外侧251与槽角211的内端212相抵,即由第一凸条21、槽角211、第一插件51共同形成一空隙。 第一型材的组装面13、第二型材的组装面33位于外围的两个凸条,其端处均向内侧设有凸起构造。即在图2中,第一凸条21的端处,向内(即向第一插件51方向)设置有凸起构造212。 本技术,通过设置各个插槽、插件以及相配合的组件,加强了整个结构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同时整个架构设计较为精巧,使用效果较佳。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组装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相互对应的插槽之间安插有插件,所述插件两端形状与所述相对应插槽的槽型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组装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相互对应的插槽之间安插有插件,所述插件两端形状与所述相对应插槽的槽型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均设有若干凸条,所述所有插槽是由所述插槽所处组装面与所述相邻两凸条构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插槽均设置为燕尾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开窗的外框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插槽各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型材的组装面、所述第二型材的组装面的凸条各设置有四个。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利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