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绘图活动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553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矩形铅芯的标准绘图活动铅笔,包括笔杆、笔头、笔芯机构、揿动帽和矩形铅笔等。它在笔芯机构里使用了特殊结构的卡子,在笔头里使用了特殊结构的护芯管和阻尼圈。它的构造简单合理,可充分保证矩形铅芯的顺利使用,从而可利用符合有关标准对线条宽度要求的各种矩形铅芯来保证所绘线条的宽度和均匀一致,并可保证矩形铅芯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动铅笔,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矩形铅芯的标准绘图活动铅笔。工程图纸上的线条按其所表达的内容和结构应有不同的粗细,并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但用圆形截面的铅芯难以绘制出粗细均匀的线条,而且还要常常磨削铅芯,以便尽可能使铅芯的宽度接近所要画的线条的宽度,因而带来许多的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矩形铅芯的标准绘图活动铅笔,它利用符合有关标准对线条宽度要求的各种矩形铅芯来划出所需宽度和均匀一致的线条;它利用特殊结构的护芯管来保证矩形铅芯的正常使用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具有构造简单、合理的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标准绘图活动铅笔,包括一笔杆,一可拆卸地连接在笔杆一端上的笔头,一矩形铅芯,和一安装在笔杆内、可夹持并推移铅芯的笔芯机构;所述笔芯机构包括一对沿轴平面分开的、外圆而内有与铅芯相同横截面的矩形槽的、其下端外部呈锥形扩大且略微弹性地向外翘起的卡子,一螺纹连接在一对卡子上端处的上螺套,一套装在一对卡子下端上的、中间外侧部位上有一凸缘、下端有一内径和外径均大于其上端的台肩体的外卡套,一卡装在外卡套的凸缘和台肩体之间凹槽里的弹性挡圈,一可活动地安装在外卡套的台肩体内的、其轴向厚度小于台肩体内腔深度的、其内腔与一对卡子的下端外形相配合并可夹紧卡子下端的内卡套,一外侧面与笔杆内侧面活动配合、下端有一供上螺套紧配固定、轴心处有一供铅芯通过的梯形通道的笔芯,一下端紧靠着外卡套上的凸缘、上端紧靠着笔芯的下端面的弹簧,以及一紧配在笔芯上端、上端露出于笔杆上端内腔的揿动帽;此外,在笔头的中心通道里还固定着一内腔横截面与铅芯矩形横截面相同的、局部突出于笔头的护芯管;而在笔杆的下端有一朝向轴心的、可嵌合在外卡套的凸缘和弹性挡圈之间的凹槽里的环肩。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护芯管下端呈阶梯形开口,或其一对相对边的长度大于另一对相对边的长度。本技术的其它改进是,在所述笔头内还固定安装着一中间有一允矩形铅芯阻尼通过的通道的阻尼圈;此外,所述一对卡子内槽壁的下部具有增加内槽壁和铅芯之间摩擦力的压痕。本技术的优点是,它利用符合有关标准对线条宽度要求的各种矩形铅芯可以保证所给线条的宽度和均匀一致;它利用特殊结构的护芯管可以保证矩形铅芯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此外,它的笔芯机构的构造简单合理,可充分保证矩形铅芯的顺利使用。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纵剖面图;图2是沿图1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D-D”线的剖视图;图4是该实施例中的护芯管的一种结构图;图5是护芯管的另一种结构图;参看图1至图3,笔头11通过螺纹连接或紧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笔杆2的下端(为了叙述方便,靠近笔头11的一端称为“下”,远离笔头11的一端称为“上”,其它零部件的方位也以此为准)。在笔头11的中心通道里固定安装着一护芯管13,它的内腔横截面与矩形铅芯4的横截面相同,可允矩形铅芯4滑动通过;而在笔杆2的内腔里安装着一可夹持并可推移铅芯4的笔芯机构。笔芯机构是由以下方式组成的一对沿轴平面分开的卡子7,合起来后外形为圆形,中间有与矩形铅芯4横截面相同的矩形槽;其下端外部呈锥形扩大,且沿轴平面向两侧弹性地张开;一对卡子7的矩形槽壁的下部具有压痕(未画出);以便增加矩形槽壁和矩形铅芯4之间的摩擦力。外卡套8套装在一对卡子7的下端,它的外侧中间部位上有一凸缘14,它的下端有一外径和内径均比其上端的外径和内径大的台肩体15。台肩体15内腔内活动地安装着一内卡套10,它的轴向厚度小于台肩体内腔的深度,它的内腔形状与一对卡子7的下端外形相吻合,即当一对卡子7的下端从下到上进入内卡套10的内腔时,可将弹性地向两侧张开的一对卡子7的下端挤压并拢,从而使一对卡子7的矩形槽壁正好贴合在矩形铅芯4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其槽壁上的压痕紧紧地“咬住”矩形铅芯4,使它在使用时不会移位。此外,上螺套5与一对卡子7的上端螺纹连接,以使一对卡子7相对固定。当用上螺套5和内外卡套10、8固定的一对卡子7处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其矩形槽的上部并不紧贴着矩形铅芯4,只有其下部“咬住”矩形铅芯4;而当一对卡子7从上到下运动,使其下端的圆锥部分离开内卡套10时,其下端就靠自身的弹性张开,从而使其矩形槽壁的下端不再“咬住”矩形铅芯4,这样,整条矩形铅芯4就可在一对卡子7内移动。笔芯3的外侧面与笔杆2的内侧面活动配合,它们的配合如图2所示呈六角形配合,这样,笔芯3只能垂直活动,而不能旋转活动。笔芯3的中心有一梯形通道,上螺套5(已与一对卡子7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其下端较大内径通道里;而其中部较小内径通道可允许矩形铅芯4通过。笔芯3的上部通过紧配合安装着一揿动帽1。揿动帽1的下端紧靠在笔芯3外侧面一环形台肩16上,它的上端从笔杆2内腔上端开口处露出。压缩弹簧6环绕着一对卡子7,其上端紧靠着笔芯3的下端面,其下端紧靠着外卡套8的凸缘14。此外,从图1和图3中可以看出,笔杆3的下端有一朝轴心凸出的环肩17,它的内径略小于凸缘14和台肩体15的外径,且它可嵌合在外卡套8上的凸缘14和台肩体15之间的凹槽里。由于该凹槽的轴向长度大于该环肩的轴向厚度,故当环肩17嵌入该凹槽后凹槽内仍留有少许余量,可供一相应厚度的弹性挡圈9嵌入。这样的结构可使外卡套8相对于笔杆2被固定。为了在向下移送矩形铅芯4时不使其整个滑落,在笔头11的中心通道里还安装了一阻尼圈12,阻尼圈12的中间有一弹性贴合着从中经过的矩形铅芯4的通道。这样,除非矩形铅芯4受力,才会克服其与阻尼圈12的摩擦力而移动,否则,将阻止矩形铅芯4移动。参看图4,这是本技术中的护芯管13的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护芯管13的下端呈阶梯形开口。从而使其缺口一侧有较多笔芯露出,以利于铅芯4直接贴合在制图尺上,从而使划线精度提高,而其无缺口一侧仍紧贴着铅芯以防止铅芯4被折断。参看图5,这是本技术中的护芯管的另一种结构,以标号13′表示。这种护芯管13′下端的一对相对边的长度大于另一对相对边的长度。这种结构的使用方法和优点与前述结构相同。安装时,护芯管13、阻尼圈12和一对卡子7的边和角应对齐,以便装入矩形铅芯4。矩形铅芯4的一边或相邻两边的宽度可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确定。夹持或通过矩形铅芯4的各零部件也应与它的大小相配合。使用时,用手指向下压揿动帽1,从而通过笔芯3和上螺套5带动一对卡子7向下移动,外卡套8是不动的,由于一对卡子7与内卡套10之间存在的摩擦力,一对卡子7将带动内卡套下移一段距离,直至内卡套10的下端面碰到笔头11的中间台肩18为止。然后,一对卡子7的倒锥形下端继续下移并伸出内卡套10而自动张开,而弹簧6受到挤压。此时,即可将矩形铅芯4从护芯管13开口处逆向推入,通过阻尼圈12,再进入一对卡子7的矩形槽,直至矩形铅芯4外伸端只少量露出于护芯管13时,松开揿动帽1。由于弹簧6的作用,通过笔芯3和上螺套5带动一对卡子7向上返回,直至一对卡子7的倒锥形下端进入内卡套10,从而“咬住”矩形铅芯4为止;同时,内卡套10又退回到它的上部位置。当经过一段时间使用,铅芯4缩短,再要增加它的露出长度时,只要再向下揿压揿动帽1即可,这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标准绘图活动铅笔,包括一笔杆,一可拆卸地连接在笔杆一端上的笔头,一矩形铅芯,和一安装在笔杆内、可夹持并推移铅芯的笔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机构包括一对沿轴平面分开的、外圆而内有与铅芯相同横截面的矩形槽的、其下端外部呈锥形扩大且略微弹性地向外张开的卡子,一螺纹连接在一对卡子上端处的上螺套,一套装在一对卡子下端上的、中间外侧部位上有一凸缘、下端有一内径和外径均大于其上端的台肩体的外卡套,一卡装在外卡套的凸缘和台肩体之间凹槽里的弹性挡圈,一可活动地安装在外卡套的台肩体内、其轴向厚度小于台肩体内腔深度、其内腔与一对卡子的下端外形相配合并可夹紧卡子下端的内卡套,一外侧面与笔杆内侧面活动配合、下段有一供上螺套固定安装、中段轴心处有一供铅芯通过的梯形通道的笔芯,一下端紧靠着外卡套上的凸缘、上端紧靠着笔芯的下端面的弹簧以及一紧配在笔芯上端、上端露出于笔杆上端开口的揿动帽;此外,在笔头的中心通道里还固定着一内腔横截面与铅芯的矩形横截面相同的、局部突出于笔头的护芯管;而在笔杆的下端有一朝向轴心的、可嵌合在外卡套的凸缘和弹性挡圈之间的凹槽里的环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孟师韩云祥李国新李文新韩云电崔尔信管智刚韩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章丘县刁镇超细石墨粉加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