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4203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采用由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构成三层架构,因此具有架构相对简单,便于管理的特性,同时在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中提供数据采集单元接口,在平台层组件中提供与本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横向接口,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纵向接口,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易于扩展,能够与外部系统(例如:其它本级系统、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配电、用电对通信网的需求急增,终端通信接入网将迅速发展并逐步向低端延伸扩大,对终端通信接入网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配电和用电环节由于过去自动化程度较低,接入网管理系统发展相对滞后。配用电通信网具有分布广泛、终端节点众多、承载业务类型丰富多样、多种接入技术混合应用、现场运行环境恶劣的特点,随着配用电通信接入网的大规模建设,配用电通信网络的管理、维护等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这是因为: 终端通信接入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愈加复杂,从简单的星形、链形网络拓扑结构发展到环状、树状、网状网络结构;同时网络层次和种类增多,从早期单一的无层次区分的结构,发展为国网、区域网、省网、地区网及县级网的分层次组网的格局。设备种类、设备数量、光缆公里数、传输带宽、电路等通信资源都在迅速增加,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难题也随之出现,故障定位、故障处理、资源调度等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影响到电力通信网的运行质量与效率。对于这些资源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仍以人工管理为主,电子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时反映设备和系统的动态变化,无法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更新。用户对资源的查询、分析和统计不便,难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网络资源的规划和调度。由于缺乏对整个网络资源状况的准确了解,也容易造成网络的闲置和浪费。 因此,面对如此复杂、大规模的通信网络的管理挑战,一方面需要依托科技进步,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效率,迫切需要在正在建设的电力通信管理系统的框架下,进行终端通信管理系统功能的扩展,建立体系完善、运行可靠的可管理、可维护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具有架构简单、易于扩展,能够与外部系统(例如:其它本级系统、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包括: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所述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顺序连接;其中所述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接口,用于与部署在厂站端的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其中所述平台层组件包括:横向接口,用于与本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纵向接口,用于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进一步,所述横向接口与本级信息系统采用硬件防火墙隔离。 进一步,所述纵向接口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采用纵向认证加密装置或者硬件防火墙进行隔离。 进一步,所述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还包括: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网管设备、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其他数据采集系统,所述网管设备通过第一接口接入所述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接口接入所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其他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其他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第二接口接入所述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网管设备包括:光缆监测单元、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网管单元、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网管单元和无线网管单元。 进一步,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接口接入所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机房环境监控装置、门禁系统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和电源监视装置。 进一步,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接口接入所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包括:电话测试数据采集设备和配线架监控设备。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由于采用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构成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的三层架构,因此其架构相对简单,便于管理,同时在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中提供数据采集单元接口,在平台层组件中提供与本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横向接口,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纵向接口,从而使得本技术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易于扩展,能够与外部系统(例如:其它本级系统、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图。其包括:应用层组件1、平台层组件2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3,其中应用层组件1、平台层组件2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3顺序连接。其中应用层组件I可以采用B/S架构,其中平台层组件2主要实现数据的存储、交换等。其中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3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接口 31,用于与部署在厂站端的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接收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其中平台层组件包括:横向接口 22,用于与本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纵向接口 22,用于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由采用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构成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的三层架构,具有架构相对简单,便于管理等特性,同时在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中提供数据采集单元接口,在平台层组件中提供与与本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横向接口,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纵向接口,从而使得本技术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易于扩展,能够与外部系统(例如:其它本级系统、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如图2所示,其中横向接口 22与本级信息系统采用硬件防火墙23隔离。纵向接口 21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采用纵向认证加密装置或者硬件防火墙24进行隔离,以实现“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防护。 如图3所示,其中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3包括: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30、数据采集单元接口 31、第一接口 32、第二接口 33、网管设备34、动力环境监控系统35和其他数据采集系统36,其中其他数据采集系统36是相对于动力环境监控系统35而言。其中网管设备34通过第一接口 32接入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30,数据采集单元接口 31接入动力环境监控系统35和其他数据采集系统36,且动力环境监控系统35和其他数据采集系统36通过第二接口 32接入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30。其中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30向上通过总线与平台层组件连接。其中网管设备包括:光缆监测单元、EPON (以太无源光网络)网管单元、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网管单元和无线网管单元。其中通过数据采集单元接口31接入所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机房环境监控装置、门禁系统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和电源监视装置。其中通过数据采集单元接口 31接入所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包括:电话测试数据采集设备和配线架监控设备。其中第一接口可以采用标准的北向接口,第二接口可以采用非标准的北向接口,即专用私有协议接口。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包括: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所述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顺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接口,用于与部署在厂站端的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其中所述平台层组件包括:横向接口,用于与本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纵向接口,用于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横向接口与本级信息系统采用硬件防火墙隔离;所述纵向接口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采用纵向认证加密装置或者硬件防火墙进行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包括: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所述应用层组件、平台层组件和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顺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接口,用于与部署在厂站端的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其中所述平台层组件包括:横向接口,用于与本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纵向接口,用于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横向接口与本级信息系统采用硬件防火墙隔离;所述纵向接口与上、下级通信管理系统采用纵向认证加密装置或者硬件防火墙进行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控制与数据采集层组件还包括: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器、网管设备、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其他数据采集系统、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毓李洪兵吴渝飞余华兴谭兵兵李志勇张志新罗华曹林熊晓勇冯彬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