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972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包括硅藻泥模块、悬挂件,所述硅藻泥模块包括硅藻泥和骨架,所述骨架由若干主骨和/或辅骨组成,所述主骨和/或所述辅骨通过经纬编织、焊接或捆绑而相互连接成整体的所述骨架,所述骨架嵌于或浇铸于所述硅藻泥中,所述悬挂件与所述硅藻泥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采取预制加工的方法,避免了在墙面直接加工时性能不可控、表面性能不佳的缺陷,利于改善室内视觉环境;由于采用了骨架,使制品强度增加并避免了硅藻泥制品的破裂,在增大室内表面积的同时有利于丰富模块化制品的造型,有提高室内空气环境的改善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藻泥制品,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 化制品。
技术介绍
现在的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普遍存在污染高、变化性少,且装修后的室内环境存在 危害物超标、有毒气体释放等安全隐患。硅藻泥是一种多孔质轻、触感柔软、吸附性好、无毒 无味、耐酸耐碱、低密度且绝缘的非金属矿物质材料。硅藻泥以其属于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 而闻名,独具的分子筛结构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吸附功能和离子交换功能。可实现对甲 醛、粉尘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吸附,达到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目的。然而传统的硅藻泥的 施工一般是对大面积墙面的整体施工,且不能很好的控制硅藻泥墙面的造型和色彩等外观 特性。当需要更换室内装修布局或对家居视觉环境进行改造时,则需要对整面墙的硅藻泥 进行拆毁。不仅现场施工麻烦,而且还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及产生不必要的建筑垃圾。 现有技术中与硅藻泥有关的专利多出现在硅藻泥产品的组成、配比以及生产施工方法等领 域,因产品通常直接上墙施工而普遍存在性能不可控、表面性能不佳、装饰效果简单且用途 比较单一、成型后容易破损、不易加工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 泥丰吴块化制品。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 模块化制品,包括娃藻泥模块、悬挂件,所述娃藻泥模块包括娃藻泥和骨架,所述骨架由若 干主骨和/或辅骨组成,所述主骨和/或所述辅骨通过经纬编织、焊接或捆绑而相互连接成 整体的所述骨架,所述骨架嵌于或烧铸于所述娃藻泥中,所述悬挂件与所述娃藻泥模块连 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采取预制加工的方法,避免了在墙面 直接加工会出现的性能不可控、表面性能不佳的缺陷,利于改善室内视觉环境;由于采用了 骨架,使制品强度得到增加,在避免硅藻泥制品破裂的同时使模块化制品基于骨架进行造 型成为了可能,在增大室内表面积的同时有利于丰富|吴块化制品的造型,有提1?室内空气 环境的改善效率;使硅藻泥制品变成可以用于悬挂的硅藻泥模块,有利于丰富硅藻泥模块 的表现效果;本技术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背面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本技术的U形金属悬挂件及其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技术的挂接件、底色涂层及装饰图层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挂环及挂钩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含义如下: 1娃藻泥模块;11娃藻泥;2骨架;21主骨;22辅骨;23金属骨架;3悬挂件;31U形 金属悬挂件;32葫芦形悬挂孔;4挂接件;41挂环;42挂钩;5底色涂层;6装饰图层。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改善室内环境 的娃藻泥模块化制品,包括娃藻泥模块1、悬挂件3,所述娃藻泥模块1包括娃藻泥11和骨 架2,所述骨架2由若干主骨21和/或辅骨22组成,所述主骨21和/或所述辅骨22通过 编织、焊接或捆绑而相互连接成整体的所述骨架2,所述骨架2嵌于或浇铸于所述硅藻泥11 中,所述悬挂件3与所述硅藻泥模块1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利用所述悬挂件3和所述硅藻泥模块1的连接,可实 现所述硅藻泥模块1在室内墙面的自由悬挂,通过在所述硅藻泥模块1中设置所述骨架2, 使制品强度得到增加;通过设置所述骨架2在避免硅藻泥制品破裂的同时,使模块化制品 基于所述骨架2进行造型成为了可能,在增大室内表面积的同时有利于丰富模块化制品的 造型,既有利于提高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改善效率又有利于丰富所述硅藻泥模块1的表现效 果;通过这一实施方式可以使制品的预制加工变为可能,避免了在墙面直接加工出现的性 能不可控、表面性能不佳的缺陷,利于改善室内视觉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改善室内 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所述骨架2优选为金属骨架23。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使用所述金属骨架23,相对的减少了材料的用量 却又提高了制品的强度和韧性,在减少骨架材料体积占比的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牢固;由 于所述金属骨架23所使用的金属便于工业化生产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所以不 仅利于批量生产,还利于各种不同骨架造型的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改善室内 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所述金属骨架23优选为不锈钢骨架、铝合金骨架或铜骨架。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通过选用不锈钢骨架、铝合金骨架或铜骨架,降低了所 述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的制造成本并在防锈、保证装饰性等方面提升了 产品的性能,利于本技术的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改 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所述悬挂件3与所述硅藻泥模块1中的所述骨架2相连, 所述悬挂件3与所述骨架相连的部分置于所述硅藻泥模块1内部,其余部分置于所述硅藻 泥模块1外部。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悬挂件3可使所述硅藻泥模块1得以在 墙面进行悬挂,实现硅藻泥模块化制品的任意组合安装,不仅使硅藻泥模块化产品易于更 换和安装,还使装饰效果灵活多样,发挥其改善室内视觉环境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改 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所述硅藻泥模块1中的所述骨架2与U形金属悬挂件31 相连,所述U形金属悬挂件31与所述骨架相连的部分置于所述硅藻泥模块1内部,其余部 分置于所述硅藻泥模块1外部,所述U形金属悬挂件31与所述骨架2通过穿插咬合、焊接 或捆绑的方式相连。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U形金属悬挂件31可以更便捷的安装, 提高所述金属骨架和硅藻泥模块悬挂的稳定性,使硅藻泥模块化制品更方便快捷的与界面 相连。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改 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与五不同的是:所述U形金属悬挂件31上开 有葫芦形悬挂孔32,所述葫芦形悬挂孔32下部孔大,上部孔小。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葫芦形悬挂孔32可以使铁钉、木螺钉或 墙壁挂钩能更加便捷的与U形金属悬挂件相连接,当墙壁上的圆形钉头通过葫芦形悬挂孔 下部大孔后,受重力的作用葫芦形悬挂孔上部小孔可以咬合在钉子上,进而使硅藻泥模块 稳定的挂置于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改善室内环境 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与六不同的是:所述硅藻泥模块1的侧边上具有与所述 骨架2相连的挂接件4,所述挂接件4在所述硅藻泥模块1的相对侧边上成对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挂接件4可以使硅藻泥模块在长度或宽 度方向上得以延伸,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包括硅藻泥(11)、骨架(2)、悬挂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泥(11)和所述骨架(2)共同构成硅藻泥模块(1),所述骨架(2)由若干主骨(21)和/或辅骨(22)组成,所述主骨(21)和/或所述辅骨(22)通过编织、焊接或捆绑而相互连接成整体的所述骨架(2),所述骨架(2)嵌于或浇铸于所述硅藻泥(11)中,所述悬挂件(3)与所述硅藻泥模块(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包括硅藻泥(11)、骨架(2)、悬挂件(3),其 特征在于:所述硅藻泥(11)和所述骨架(2)共同构成硅藻泥模块(1),所述骨架(2)由若 干主骨(21)和/或辅骨(22)组成,所述主骨(21)和/或所述辅骨(22)通过编织、焊接或 捆绑而相互连接成整体的所述骨架(2),所述骨架(2)嵌于或浇铸于所述硅藻泥(11)中,所 述悬挂件(3)与所述硅藻泥模块(1)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 悬挂件(3)与所述硅藻泥模块(1)中的所述骨架(2)相连,所述悬挂件(3)与所述骨架(2) 相连的部分置于所述硅藻泥模块(1)内部,其余部分置于所述硅藻泥模块(1)外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 硅藻泥模块(1)的侧边上具有与所述骨架(2)相连的挂接件(4),所述挂接件(4)在所述硅 藻泥模块(1)的相对侧边上成对设置。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硅藻泥模块化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 娃藻泥模块(1)的一个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骨架(2)相连的挂环(41),在所述娃藻泥模块 (1)的另一相对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骨架⑵相连的挂钩(42);所述挂钩(41)和所述挂钩 (42)成对设置。5. 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伸陈超易欣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于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