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家雄专利>正文

旋转式自动送出笔芯的免削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354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动送出笔芯的免削铅笔,包括:中央有一笔道的笔杆,下方有一端口,上方的嵌端突设若干端环及一定位孔;一旋转座,其座槽对应于端环处设置的座沟,并使其互为卡合使旋转座可在笔杆上转动,其上设一段座纹并纵向设置若干隙道,供进入笔芯;若干笔芯,其套管外壁等角设置与隙道相对应的座肋,且各该座肋上等距设置数个凸点,并使各座肋的凸点与座纹形成螺合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手拔取笔芯不便,克服沾污手指的缺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动送出笔芯的免削铅笔。笔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笔可供书写与记录,故使得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文化活动的多样化,而使笔具的发展亦趋向多样化,无可讳言,就笔具的使用场合来说,仍以学生所使用的铅笔为大宗。以铅笔为例,由于用它书写后可用橡皮将错误之处拭除,故在中、小学生学习环境中,大抵均以铅笔为主要书写工具。而通常的铅笔因使用上的需要,常需藉助小刀来切削木质笔杆,而当笔杆切削至太短而无法握持时,该铅笔就不再使用了,这很可惜,不仅浪费木材,亦造成环境的破坏。因此,随着材料科学及模具工业的日益进步,所谓的免削铅笔就问世了。但这些免削铅笔,是在一中空的笔杆内,串接若干单元化的笔芯,且各笔芯的前端有一尖削状的笔芯,当笔端嵌夹的笔芯快用完时,人们就将该笔芯自笔端取下,然后由笔杆上方的嵌座嵌入以挤压出新的笔芯。然而由笔杆的笔端处将笔心取出以及将其嵌入嵌座内时,由于各笔芯单元呈由大而小的阶级状,人的手指通常会分泌一些油脂,故在拔取笔芯单元时,除容易造成滑脱外,使用者的手指亦会沾染笔芯的墨渍,进而影响书写物的清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以手拔取笔芯的不便,以及拔取笔芯时沾污手指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旋转式自动送出笔芯的免削铅笔。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一笔杆,为中空管状物,其中央具有一管道,下方具有一端口,供容置笔芯和伸出笔芯,而上方的嵌端则突设若干端环及一定位孔,供卡合旋转座并与笔芯形成非旋转的定位关系;一旋转座,为一中空的盖体,其座槽对应于端环处设若干座沟,并使其互为卡合使旋转座可在笔杆上转动,且其上设一段座纹并纵向设置若干隙道,供进入笔芯;若干笔芯,可依序穿过旋转座,直到最底部的笔芯伸出端口,其笔芯单元由一呈层级状的套管、套杆及笔芯构成,且各笔芯形成部分重叠关系,其套管外壁等角设置与隙道相对应的座肋,各座肋上等距设置数个凸点,并使各座肋的凸点彼此呈交错关系,以形成一概念性的螺纹,使各座肋的凸点可进入与它对应的隙道内,并分别与座纹形成螺合关系;当旋转旋转座,其最上方的笔芯受制于定位孔,而使该笔芯向下产生位移,进而使笔杆内整串笔芯向下位移,以利取下最底部的笔芯。其中笔杆的管道下方内壁适当处斜向设置一挡斜,供与笔芯顶缘相抵,以防书写时内缩。其中定位孔以正方形孔为较佳,且旋转座对应于定位孔的四角设置隙道,以分别供具有凸点的座肋穿越。其中旋转座外壁设置纵向或交错的纹路以增加与手指的摩擦。其中笔芯的套管直径与定位孔的宽度相同,而两对向端的凸点距离则大于定位孔的宽度。本实用新的优点在于,使已有的免削铅笔不再是将笔芯拔出及嵌入的单调动作。而本技术提供的免削铅笔在组装时,可依传统的组装方式将笔芯填入笔杆内,而当使用者欲更换笔芯时,仅需将旋转座旋动,此时笔芯即在笔杆的管道内形成推挤的位移行程,使最底部的笔芯逐渐伸出但仍夹固于端口,以利取用,随后将取下的笔芯自旋转座的座槽推入,使后续的笔芯与挡斜相抵后,即可再度进行书写,且不会再有墨痕沾染手指或书写物。再者,由于已有的免削铅笔内均为单元化的笔芯,若不慎遗失一只笔芯,则整只免削铅笔即行报废。而本技术由于其端口内设有一挡斜,故若有上述情况时,只要任意地将一笔芯自端口向内嵌插,使其顶缘与挡斜形成相抵状,即可再进行书写,而无需将整只笔具丢弃,以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笔芯单元的平面图。图3本技术各元件组装后的剖面图。图4图3的A-A剖面线切割后笔芯与旋转座的剖面图。图5图3的B-B剖面线切割后笔芯与笔杆的剖面图。图6本技术笔芯与笔杆的定位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图8本技术组装后的立体图。图中的符号说明笔杆1 旋转座 2 套管31管道11座槽21套杆32端口12座沟211 笔芯33挡斜121 座纹22座肋34嵌端13隙道23凸点35端环131 纹路24螺纹36定位孔 14笔芯3如图1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免削铅笔是由一笔杆1,一旋转座2及若干笔芯3所组合而成。图1及图3中,笔杆1为一中空的管状物,其中央有一管道11,用以放置成串的笔芯3,而下方有一端口12供抻出笔芯3,以供书写。而上方的嵌端13则与旋转座2嵌合,而为使旋转座2可在嵌端13上旋转,在嵌端13上环状地设置若干端环131,供与旋转座2卡合。且为使笔芯3在笔杆1顶端内具有不随旋转座2旋转的定位效果,特别开具一定位孔14,其长宽与笔芯3的套管31直径相同,最上方的笔芯3,因受制于定位孔14,故不会随旋转座2旋转,它通过定位孔14,进入管道11内。此外,为防止笔芯3在书写时,过于用力时所导致的内缩,在管道11内近端口12处设一斜向的挡斜121,它与笔芯3的顶缘相抵。旋转座2,为一中空的盖体,对应于端环131处的座槽21设置座沟211,用来卡合,使旋转座2相对于笔杆1而言,呈可旋转的状态。此外,旋转座2上方设置一段座纹22,且纵向设置若干隙道23,供笔芯3所预设的凸点35容置并可在其内滑行。为方便地旋转整只旋转座2,在其外壁上设若干纵向或交错的纹路24,增加与手指的摩擦,以利旋动旋转座2。笔芯3,如图1至图3所示,依笔杆1的管道11长度,容置若干成串的笔芯3,而为方便说明,请参阅图2的笔芯单元。其中,笔芯3与现有的笔芯一样,有一层级装的套管31及套杆32,且套杆32底部嵌合一笔芯33,而套管31上方外壁周缘等角设置若干座肋34,且套管31的孔径与长度对应于套杆32至笔芯33的宽度与距离,且各笔芯3的套管31可与其它笔芯的套杆套合,以形成部分重叠关系。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不同处在于各座肋34上等距设置数个凸点35,且各座肋34的凸点35彼此呈交错关系,以形成一概念性的螺纹36(如图2假想线所示),以与前述座纹22螺合用,且各座肋34的凸点35进入与其相对应的隙道23内。图3至图8是本技术组装后的各剖面图及立体图,当旋转座2与笔杆1卡合时,可依序将各笔芯3的凸点35与隙道23对准后(如图4所示),然后由座槽21推入,此时即可将笔芯3挤入管杆1的定位孔14(图5所示),然后再通过管道11,直到端口12伸出第一笔芯3为止,此时即可进行书写。而当第一笔芯3的笔芯33损耗至无法书写时,(参阅图7),只要将旋转座2旋转,由于各笔芯13的两对向端的凸点35距离大于定位孔14的长与宽,故笔芯3的套管31在定位孔14无法随旋转座2转动而呈相对旋转(如图六所示),所以各座肋34上的等距及交错呈螺纹状的凸点35即与座纹22螺合,并使整只笔芯3向下位移,直到座纹22与凸点35无法接触为止,此时管道11内成串的笔芯3亦因受推挤而向下位移,使最底部的笔芯夹持于端口12处,此时即可将其轻易取下,然后将它由座槽21嵌入,使最下方的笔芯顶缘越过挡斜121,以形成卡固的状态,而此时即可再度进行书写。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自动送出笔芯的免削铅笔,包括一笔杆和笔芯,其特在于还包括一旋转座,其中一笔杆,为中空管状物,其中央具有一管道,下方有一供容置笔芯及伸出笔芯的端口,上方的嵌端设若干端环及一供卡合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自动送出笔芯的免削铅笔,包括一笔杆和笔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旋转座,其中一笔杆,为中空管状物,其中央具有一管道,下方有一供容置笔芯及伸出笔芯的端口,上方的嵌端设若干端环及一供卡合旋转座并与笔芯形成非旋转的定位关系的定位孔; 一旋转座,为一中空的盖体,其座槽对应于端环处设若干座沟,其上设一段座纹并纵向设置若干个供笔芯进入的隙道;若干个可依序穿过旋转座直到最底部的笔芯伸出端口的笔芯,其笔芯单元由一呈层级状的套管、套杆及笔芯构成,且各笔芯形成部分重叠关系,其套 管外壁等角设置与隙道相对应的座肋,各座肋上等距设置数个凸点,各座肋的凸点彼此呈交错关系,形成一概念性的螺纹,使各座肋的凸点可进入与它对应的隙道内,并分别与座纹形成螺合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家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