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194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炉灶。它包括灶台、炉体及进气系统,进气系统包括燃气进气管、风机、进风管及预混腔,燃气进气管及进风管分别与预混腔连通,进风管与风机连接,在炉体的炉腔内设有蜂窝状聚能环,蜂窝状聚能环上设有红外线吸收孔,红外线吸收孔的孔径为0.1-2毫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节能环保、噪声低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炉灶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设备,尤其与燃气炉灶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食堂及饭店用的燃气炉灶是燃气直接进入炉体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存在着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废气排放量大、噪声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节能环保、噪声低的燃气炉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燃气炉灶,包括灶台、炉体及进气系统,进气系统包括燃气进气管、风机、进风管及预混腔,燃气进气管及进风管分别与预混腔连通,进风管与风机连接,在炉体的炉腔内设有蜂窝状聚能环,蜂窝状聚能环上设有红外线吸收孔,红外线吸收孔的孔径为0.1-2毫米。 所述的燃气炉灶,其蜂窝状聚能环的材料为铸铁或带有钢丝筋的陶瓷板。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由于燃气采用先进入预混腔与空气混合,再进入炉体混合的二次混合方式,燃气混合更加充分,使燃气燃烧充分,热效率大大提高,更可减少废气排放及降低噪声;(二)是蜂窝状聚能环通过吸收锅底反射的红外线,并在燃烧的过程中再均匀地释放出来,达到增加热值,提高热效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燃气炉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燃气炉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燃气炉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燃气炉灶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燃气炉灶,包括灶台1、炉体2及进气系统3,如图4所示,进气系统3包括燃气进气管4、风机5、进风管6及预混腔7,燃气进气管4及进风管6分别与预混腔7连通,进风管6与风机5连接,如图3所示,在炉体2的炉腔8内设有蜂窝状聚能环9,蜂窝状聚能环9上设有红外线吸收孔10,红外线吸收孔10的孔径为0.5毫米,蜂窝状聚能环9的材料为铸铁或带有钢丝筋的陶瓷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炉灶,包括灶台(1)、炉体(2)及进气系统(3),其特征在于:进气系统(3)包括燃气进气管(4)、风机(5)、进风管(6)及预混腔(7),燃气进气管(4)及进风管(6)分别与预混腔(7)连通,进风管(6)与风机(5)连接,在炉体(2)的炉腔(8)内设有蜂窝状聚能环(9),蜂窝状聚能环(9)上设有红外线吸收孔(10),红外线吸收孔(10)的孔径为0.1‑2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炉灶,包括灶台(I)、炉体(2)及进气系统(3),其特征在于:进气系统(3)包括燃气进气管(4)、风机(5)、进风管(6)及预混腔(7),燃气进气管(4)及进风管(6)分别与预混腔(7)连通,进风管(6)与风机(5)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驶宇马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利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