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家雄专利>正文

按压式自动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17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按压式自动铅笔,其包括: 一上笔杆,其顶部开口部设一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是由一键肋及键沟交错设置而成,而底部设有一连结部; 一按压装置,是在一压杆底部突设若干键突,并套入键沟,使压杆在限位装置内位移; 一贮芯管,为一管体,顶部与压杆连结,底部则嵌入输送装置; 一输送装置,是由一阶形管顶部的管槽供贮芯管嵌插固定,且两者间设有一弹簧,而底部所连通一尺寸较小的环槽则供一套环的容置与相抵,该套环内的夹爪顶部轴管通过弹簧并与贮芯管嵌插连结,而底部的至少两爪片则经由贮芯管、弹簧及套环的相对动作,而位移伸展或缩回套环内,以便输送或夹持笔芯; 一下笔杆,其顶部的枢接部与上笔杆的连结部连接,而底部内壁设一管室,供环槽的容置,且底缘设一道挡止,并于下笔杆末端开具一端孔; 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装置的阶形杆顶部至键肋底缘之间另设一与贮芯管套接的定位杆,并分别与其相抵;而下笔杆的端孔内则套入一导引管,内设管槽,该管槽开口底缘一体突设一夹持元件,其是由若干彼此隔开并围组成环形的毛细片所构成。(*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笔,尤其是指一种按压式自动铅笔。事实上,按压式原子笔与自动铅笔难以整合之处是在于,按压式原子笔的下笔杆内是容置弹簧及具突耳的贮墨笔芯,故下笔杆需具相当的高度。而按压式自动铅笔则格于其输送装置必需抵靠在笔杆底端的止挡与笔锥部挡环之间,进行按压时,笔芯管及输送装置方可同步作动,因此,该笔锥部的高度甚短。由于下笔杆与笔锥高度的问题,使得迄今这两种按压式笔具仍无法采用共用元件的方式实施。此外,当笔芯书写消耗至输送装置的夹爪无法夹持的长度时,笔芯会因书写时所产生的压力,而缩回笔杆内,或者从孔径略大于笔芯外径的导引管出口掉落至外界,而无法继续书写。基本上,一般笔芯大约长60mm,而该无法继续书写的笔芯约占原笔芯全长的20%,即一支笔芯大约浪费12mm,以全球一年笔芯使用量约一佰多亿支来计算的话,一年则浪费一仟两佰多亿mm长的笔芯,亦即浪费二十多亿支笔芯。因此,若能使输送装置的夹爪无法夹持的笔芯停留于在导引管内,而可继续书写,亦为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本技术的目的实提供一种按压式自动铅笔,有效整合按压式原子笔与自动铅笔的共用元件,并且能够节约笔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按压式自动铅笔,其包括一上笔杆,其顶部开口部设一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是由一键肋及键沟交错设置而成,而底部设有一连结部;一按压装置,是在一压杆底部突设若干键突,并套入键沟,使压杆在限位装置内位移;一贮芯管,为一管体,顶部与压杆连结,底部则嵌入输送装置;一输送装置,是由一阶形管顶部的管槽供贮芯管嵌插固定,且两者间设有一弹簧,而底部所连通一尺寸较小的环槽则供一套环的容置与相抵,该套环内的夹爪顶部轴管通过弹簧并与贮芯管嵌插连结,而底部的至少两爪片则经由贮芯管、弹簧及套环的相对动作,而位移伸展或缩回套环内,以便输送或夹持笔芯;一下笔杆,其顶部的枢接部与上笔杆的连结部连接,而底部内壁设一管室,供环槽的容置,且底缘设一道挡止,并于下笔杆末端开具一端孔;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装置的阶形杆顶部至键肋底缘之间另设一与贮芯管套接的定位杆,并分别与其相抵;而下笔杆的端孔内则套入一导引管,内设管槽,该管槽开口底缘一体突设一夹持元件,其是由若干彼此隔开并围组成环形的毛细片所构成。所述的按压式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其中定位杆顶部得一体设置或套接一杆环。所述的按压式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其中导引管的阶形管槽上段得嵌入一阻尼。所述的按压式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毛细片是向内斜向延伸,并围组呈一环形。所述的按压式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阶形管的杆槽内嵌置一中继管,其间设有一弹簧,而夹爪的轴管则嵌插该中继管一端,而其另端则嵌插贮芯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按压式自动铅笔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显示尚未进行按压动作;图3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显示已经进行按压动作;图4为本技术下笔杆组立后的剖面图;图4(a)是图4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笔杆的仰视图。其中,上笔杆1为公知按压式原子笔的元件,其顶部开口部11设一限位装置12,供按压装置2的容置外,并可将之限位,以避免由开口部11脱出。该限位装置12是由若干键肋121和键沟122交错设置而成。该上笔杆1底部设一连结部13,以螺合或卡合方式与下笔杆6连接,且两者组立后的内部空间,则供贮芯管3、定位杆4及输送装置5的容置。按压装置2为公知按压式原子笔的跳键装置,其是设置在开口部11内,主要是藉由按压一压杆21,使其在限位装置12纵向位移,挤压后叙的贮芯杆3。如图所示,该压杆21乃公知的跳键式按压装置的部份结构,其对应前述的键沟122位置各自突设一键突211,使压杆21在限位装置12内滑移。此外,依公知技术的揭露,该压杆21顶部得套接一橡皮擦A,以作为封口,然后再一同套入一压帽B内。当按压压帽B时,可令压杆21下移,复藉输送装置5的弹簧52作用而复归。贮芯管3为一管体,是供容置笔芯C,其顶部是与压杆21连接,底部则嵌入输送装置。定位杆4为一尺寸略大于贮芯管3,唯小于上笔杆1内径的管体,其长度是等于输送装置5至键肋121底缘的距离,并分别与其相抵。该定位杆4为与键肋121形成较佳的接触关系,故其顶部得一体设置或套接一杆环41。输送装置5是经由模组化设计,其是在一阶形管51顶部的管槽511内置入一弹簧52,而底部所连通一尺寸较小的环槽512则供一套环55的容置,该套环55外部周缘的突缘551抵住环槽512,使其不致朝管槽511移动,夹爪54顶部轴管541通过弹簧52,并直接与前述的贮芯管3嵌接,以便承接输送过来的笔芯C,并抵住弹簧52,使其受外力而压缩或外力消失而伸展时,可今末端的至少两锥形爪片542张开或束合,以输送或夹持笔芯C。如图所示,本技术可将一中继管53嵌置于管槽511内,其一端与夹爪54的轴管541枢接,并抵往弹簧52,而另端则与贮芯管3连结,亦可获致前述的输送及夹持笔芯C效果。下笔杆6亦为公知按压式原子笔的元件,其顶部对应于连结部13设一枢接部61,以利两者的连接,其底部内壁设一可容置阶形管51底缘的管室62,该管室62底部设一道挡止63,为套环55下移的止限,以利各爪片542的扩张。此外,下笔管6底端设一端孔64,其原为供原子笔的笔头伸出书写,故孔径较大,而不利于笔芯的导引与出定位;因此,该端孔64内套接一导引管65,其可伸出或收纳该于端孔64,且该导引管65内设一阶形管槽651,该管槽651上段供一阻尼652的嵌置,以便导引笔芯C由管槽651底部出口伸出。再者,下笔杆6的握持部则可套接公知的软质胶套66或设置凹凸状花纹,增加与手指的触感。本技术组立时,首先将导引管65置入端孔64,然后将输送装置5连同与其套接的贮芯管3一并置入下笔杆6内,使输送装置5底部抵靠于管室62,随即将定位杆4套入贮芯管3,并使其底缘与阶形管51相抵,而杆环41则保持向上,然后将压杆21与贮芯管3嵌合,最后将上笔杆1的连结合13与下笔杆6的枢接部61连结,使压杆21的键突211容置于键槽122内,而杆环41则与键肋121底缘相接,随后再选择性地装配橡皮擦A和压帽B,即完成本技术的组装。请再参阅图2至图3,本技术组立后的空间形态如图2所示,当对压帽B进行按压时,压杆21、贮芯管3及于杆槽511内的中继管53同步下移,并挤压弹簧52,此时夹爪54下移,爪片542呈开启状,笔芯C则由贮芯管3通过中继管53、夹爪54并由导引管65的管槽651出口伸出,以便进行书写。请再参阅图4至图5,该导引管65的管槽651出口一体突设一夹持元件653,该夹持元件653是由若干彼此隔开并围组成环形的毛细片653a所构成,其向内斜向延伸,以便提供适当的夹持力予笔芯C。请再参阅图4及图4(a),当使用者按压按压装置2,使输送装置5向外凸伸,进而将贮芯管3内的笔芯C向导引管65位置输送。此时,藉由阻尼652的静摩擦力使笔芯C凸露出适当长度在该管槽651出口及夹持元件653之外,同时该输送装置5的爪片再度将该笔芯C夹住,以便进行书写。当该笔芯C消耗至无法被输送装置5夹住的长度时,可藉由夹持元件653的静摩擦力作用,让短笔芯C继续被夹持元件653所夹持,而停留在导引管6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家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