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像镭射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128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像镭射笔,其包括一壳体,后端结合一电池容置元件,供纳置若干电池,并以一顶盖覆盖封闭,电池容置元件前端设有一支持部并深入壳体中,壳体周缘至少设有一孔以置设一压按元件;一镭射发光装置的后端跨置于支持部,并设有一弹性元件以接触电池容置元件而引入电源,一开关抵触压按元件下方以压按启动镭射发光装置,前端连结有一固定座及一罩壳,供一全像片偏心装设而外露,可旋转选择不同的投射影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像镭射笔,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拨动旋转偏心设置的全像片方式以选择改变投射的全像影像的全像镭射笔。镭射笔广泛使用于简报、教学或目标的投射指示,特别是利用镭射光束密集集中不易散射的特性,对于简报、教学或军事用途而言,实有相当的助益,且基于镭射光束的集中及高密度、色彩鲜明之故,已使镭射笔的功能不再仅仅拘限于目标物的指示,转而具有娱乐、赏玩的用途,诸如被制成玩具或结合钥匙圈来使用,故镭射笔的娱乐功能已逐渐取代原有的单调指示或标示功能。然而,现有镭射笔结构仅能发出单一图案的镭射光束,于长时间观赏把玩下,将倍感单调乏味,无法吸引消费者长期的注意及喜爱,更者,因其更换全像片的手续繁复,将使镭射笔大量遭到弃置,形成环保问题。此外,在上述现有镭射笔结构上,用以控制启动镭射光束电源的机构由于受限于使用的空间狭小,而采以垂直方向压迫弹片相互接触,以形成通电或断电的开、关控制,于长期使用下,亦会使该压按弹片产生弹性疲乏而无法精确接触,将导致开、关动作故障或接触不良的现象,造成镭射笔无法正确动作,因而致使其故障率偏高,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实乃镭射笔于产业利用上所极待解决的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像镭射笔,其装设有一具有多种图案、文字及记号的全像影像全像片,可经镭射光束照射后产生多种全像影像投射的效果,选择影像方便,操作简单、可靠,可增添镭射笔的娱乐功能及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全像镭射笔,它包括一壳体,为中空状导体,外部周缘设有一孔;一电池容置元件,为绝缘体,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内部容置若干电池,于一端设有一通孔及一支持部;一顶盖,为导体,具有一连结端以结合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并封闭所述电池容置元件,所述电池的电源一极由所述顶盖导引而连结至所述壳体;一镭射发光装置,其包括一镭射二极管、罩盖及电路板,所述镭射二极管连结于所述罩盖内部,所述罩盖为导体,其连结所述壳体后导入电池电源的一极,所述罩盖的前端设有一射出孔,其引出镭射二极管所发出的镭射光束,所述镭射二极管后端则连结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跨置于所述电池容置元件的支持部上,并于后端设有一弹性元件,其经所述电池容置元件的通孔伸入电池容置元件内与电池电源的另一极相连结,所述电路板并设有一用以控制启、断镭射二极管的开关,其对应于所述壳体的孔的位置通过一压按元件由孔内向外凸设以供压按操作而触动所述开关;一固定座,其后端与所述罩盖的连结部相连结,且前端凸设有一弯弧块,向上并相对形成一偏心圆面,所述偏心圆面的圆心位置及固定座的圆心位置分别设有一轴孔及一透光孔,所述透光孔对应所述镭射发光装置的罩盖的射出孔,以此引导镭射光束射出,所述固定座的弯弧块上的偏心圆面的一侧设有一供全像片容置的槽;一全像片,为全像影像光栅的形态,设有若干全像区块,其中心位置设有一心轴,穿伸于所述固定座的偏心圆面的轴孔上,即相对于所述镭射发光元件的射出孔位置为偏心连结状态,所述全像片偏心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弯弧块上,所述全像片的上周缘部份外露于所述固定座的槽上而成为可自由拨动的状态,所述全像区块中的任一个可随经拨动切换时对应于所述固定座的偏心圆面的透光孔而供镭射光束照射以产生对应的全像影像;一壳罩,罩覆连结于所述固定座的弯弧块上,其中心位置上设有一投射孔,镭射光束照射全像片的任一全像区块所产生的全像影像经投射孔投射出来。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选择影像方便,操作简单、可靠,可增添镭射笔的娱乐功能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全像片以偏心方式结合于固定座的局部视图;图5为本技术全像镭射笔于镭射光束照射全像片以投射全像影像时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全像镭射笔的另一实施例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全像片以偏心方式结合于固定座的局部视图;图9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全像镭射笔于镭射光束照射全像片以投射全像影像时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全像镭射笔的再一结构实施例图;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全像片以偏心方式结合于固定座的局部视图;图13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全像镭射笔于镭射光束照射全像片以投射全像影像时的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的全像片的结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5为图14中的全像片以偏心方式结合于固定座上的局部放大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的全像镭射笔100,其包含一壳体10,形状不拘,在本技术所列举的实施例中为中空圆筒状,且为导体所构成,于周缘至少设有一孔11,壳体10的后端内缘设有螺牙12。一电池容置元件20,为中空筒状绝缘体,内部可供容置若干电池A,并于一端设有一通孔21及一支持部22,且该支持部22上设有一弧槽221可连通至该通孔21,当电池容置元件20整体自该壳体10后端紧迫置入(可以紧配合的方式施行)该壳体10内后,该支持部22将可深入该壳体10的内部。一顶盖30,为导体构成,于内缘处设有一连结端31,其外部设有螺牙311,以对应螺锁结合于该壳体10后端的螺牙12上,并可以封闭该电池容置元件20,使该电池容置元件20内的电池A的电源一极(正极或负极)可连通至壳体10上而导通电源,而顶盖30与壳体10的螺锁结合方式仅为本技术所列举的实施例之一,并不因而拘限本技术的范围,其相关的实施例亦在下文中会有详尽的说明,容后陈明。一镭射发光装置40,包括一镭射二极管41、罩盖42及一电路板43,其中,该镭射二极管41受该罩盖42包覆,并锁固于该罩盖42内,该罩盖42为一导体,并迫紧于该壳体10的前端,以连结该壳体10而引入电池A电源的一极,其前端并具有一镭射光发射端411,可发出镭射光束,且该罩盖42前端设有一连结部421,于其中心点则设有一射出孔422,以对应上述发射端411,使镭射光束借此射出,且该连结部421周缘并设有螺牙423。上述电路板43则结合于镭射二极管41的后端,其上并设有一开关431,以供控制该镭射二极管41启动与否,而该开关431并对应于壳体10的孔11,以配合一压按元件44自该孔11装入并向上凸起(如图3所示),借以由壳体10外部压按开关431进而控制该镭射二极管41的开(ON)或关(OFF),而上述电路板43的后端则跨置于上述电池容置元件20的支持部22上,以受该支持部22的侧向支撑,使当由压按元件44压按开关431时,可避免电路板43的翘曲,从而有效控制开关431的启闭动作,此外并于该电路板43的后端上至少设有一弹性元件432,其形态不拘,在本技术中所列举的实施例为弹簧形态,可沿该支持部22的弧槽221经该通孔21伸入该电池容置元件20的内部(如图3所示),进而与该电池A的电源另一极(即负极或正极)相互连结,以引入该极的电源给该电路板43,以使该镭射二极管41可受其控制启动。一固定座50,于后端内部设有螺纹(如图3所示),以与上述罩盖42的连结部421外部周缘的螺牙423相螺合,且该固定座50的前端凸设有一弯弧块51,其外部周缘亦设有螺牙511,弯弧块51上并相对形成一与固定座50偏心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像镭射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壳体,为中空状导体,外部周缘设有一孔;一电池容置元件,为绝缘体,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内部容置若干电池,于一端设有一通孔及一支持部;一顶盖,为导体,具有一连结端以结合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并封闭所述电池容置元件,所述电池的电源一极由所述顶盖导引而连结至所述壳体;一镭射发光装置,其包括一镭射二极管、罩盖及电路板,所述镭射二极管连结于所述罩盖内部,所述罩盖为导体,其连结所述壳体后导入电池电源的一极,所述罩盖的前端设有一射出孔,其引出镭射二极管所发出的镭射光束,所述镭射二极管后端则连结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跨置于所述电池容置元件的支持部上,并于后端设有一弹性元件,其经所述电池容置元件的通孔伸入电池容置元件内与电池电源的另一极相连结,所述电路板并设有一用以控制启、断镭射二极管的开关,其对应于所述壳体的孔的位置通过一压按元件由孔内向外凸设以供压按操作而触动所述开关;一固定座,其后端与所述罩盖的连结部相连结,且前端凸设有一弯弧块,向上并相对形成一偏心圆面,所述偏心圆面的圆心位置及固定座的圆心位置分别设有一轴孔及一透光孔,所述透光孔对应所述镭射发光装置的罩盖的射出孔,以此引导镭射光束射出,所述固定座的弯弧块上的偏心圆面的一侧设有一供全像片容置的槽;一全像片,为全像影像光栅的形态,设有若干全像区块,其中心位置设有一心轴,穿伸于所述固定座的偏心圆面的轴孔上,即相对于所述镭射发光元件的射出孔位置为偏心连结状态,所述全像片偏心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弯弧块上,所述全像片的上周缘部份外露于所述固定座的槽上而成为可自由拨动的状态,所述全像区块中的任一个可随经拨动切换时对应于所述固定座的偏心圆面的透光孔而供镭射光束照射以产生对应的全像影像;一壳罩,罩覆连结于所述固定座的弯弧块上,其中心位置上设有一投射孔,镭射光束照射全像片的任一全像区块所产生的全像影像经所述投射孔投射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萍
申请(专利权)人:光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