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殿钧专利>正文

精细自由耐久活芯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99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精细自由耐久活性铅笔,其较粗的铅芯是采用螺旋式自由调节伸出或退入的,笔尖套由上下两节组成,下节能取下来再拔取残余铅芯,上节则能阻止拔残铅芯时铅芯夹的外移,笔管内设铅芯夹必入性轨道及与之相通的缓冲的回旋膛,笔管的上端的调芯轴与调芯钮之间采用定、动结合的连接方式,是具方便、耐久、易制造、造价低、实用而适应性广泛的活芯铅笔。(*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细自由耐久活芯铅笔,涉及一种写、画用的文具,特别是实用、耐久、简化结构,便于生产和使用的活芯铅笔。目前已知的活芯铅笔中,以螺旋式调节铅芯最优越,其中以中国专利申请号96112993·x自由耐久活芯铅笔提出的方案最近实用,美中不足的是还缺少一些必要的配合方法,制造方法,材料选用及一些必要的细节还不够充实、周密、完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自由耐久活芯铅笔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活芯铅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如下实现的为在铅芯用尽时便于拔出残余铅芯,为保护内件在拔残铅芯时不被拉伤,并便于新铅芯的插入和退入到笔管内,笔尖套由上节和下节(注“上”是指本笔的向着笔尾的一方,“下”是指本笔向着笔尖头的一方,本专利技术的各文件中皆此意)两部分组成,其下节的上管是插塞装配在其上节的下端孔内,在铅芯夹随螺旋的转动而下移时,其下端顶将先抵触到笔尖套的下节的上管的上端顶,笔尖套下节能被推移原位,之后铅芯夹将抵触到笔尖套上节的内部,笔尖套的上节则能阻止住铅芯夹的下移,这时笔尖套的上、下两节之间已分离出缝,下节能较容易的被取下来,以使残余铅芯更多的裸露出来,所以能容易的被拔出,同时由于铅芯夹被笔尖套的上节抵住,既保住其与笔管的平行,又保住其耳不脱离螺旋,所以拔残芯就不会损伤其耳或螺旋,而且新铅芯也很容易插入铅芯夹孔并很容易退入到笔管之中。为避免在铅芯用尽时,铅芯夹停止下移造成内件卡住或损伤,在笔管的圆形内壁把作为轨道用的纵凸纹的下端减除掉一段或在纵凸纹的下端增设一段以形成一个能容铅芯夹随螺旋转动而转动的回旋膛,这样在铅芯夹随螺旋的转动下移至其下端被阻止住时,可由随螺旋转动而下移变为随螺旋的转动而转动。为了便于直接制造设在笔管内下部与铅芯夹的纵移轨道相连通的供铅芯夹转动的回旋膛和同时直接制造精密而牢固的笔管的上端向内近直角拐缩的圆收口,形成包括一个向下的环形止推面和一个供调芯轴通过的圆孔,笔管的制造是在笔管的下端脱退型芯,这样并能省工省料。为了提高与配合件及相连接的各件之间的精度,简化装配提高强度并省工省料,在近圆柱形的调芯轴的纵向的约中下部位直接制成一个一体的近直角向外拐扩的圆凸片,形成包括一个向上的环形止推面和一个纵环面,其总体的立式侧视形状呈近十形,外扩的圆凸片的纵环面并能起到主要的径向的稳定作用。为避免在铅芯夹随螺旋转动而上移至与调芯轴相抵触骤停上移造成内件损伤,调芯轴、钮之间的装配连接采用在外力超过其相互间的收缩摩擦力之后,即能相对转动的连接方式,其方法是近十形调芯轴是采用注塑成型之后,收缩率大的材料制造以便脱退出模成型之后上头部较大的近圆柱形的调芯轴的上轴,上头大的上轴强力插塞入调芯钮的纵向中心孔内,调芯轴是采用略具弹性的材料制造的,这样不仅还能节省粘合剂等原料,容易制造,便于装配,而且大大延长使用。为便于制造和提高精度,为避免多条凸纹均分笔管圆形内壁的麻烦和均分后的距离并不一定理想,并且为了便于铅芯夹回旋退入轨道时避免多头磨碰之弊,笔管的圆形内壁设制一对(注“对”指内直径两端相对应的两条,本专利技术文件皆同意)主凸纹和一对辅凸纹,共同形成一对供铅芯夹纵移时其双耳的两端顶的必入性的轨道,辅凸纹较主凸纹短些,短的幅度是在铅芯夹需要随着螺旋的转动而上移时,以辅凸纹不至妨碍铅芯夹的两耳端进入必入性轨道为宜,辅凸纹是根据相配套的螺旋的旋向不同的需要来确定其设制在主凸纹两侧的何一侧,为了适应配合不同旋向的螺旋,主凸纹两侧也可同时各设一对辅凸纹,形成两对必入性轨道。为在铅芯用尽时便于拔取残余铅芯,为了保护内件在拔残铅芯时不被拉伤,并便于新铅芯的插入和退入到笔管内,笔尖套由上、下两节组成,其间采用螺纹相连接,铅芯夹在随螺旋的转动而下移时,其下端将先抵触到其笔尖套的上节的内部,而被阻止住,这时取下笔尖套的下节,可以方便的调换好铅芯。为避免铅芯夹携短残铅芯退入笔管内之后外调时铅芯顶顶住笔尖套两节间形成的角缝造成的损伤或拆卸麻烦,笔尖套下节的上管短于上节的纵中孔,为了将其推移,铅芯夹主体的下端有一段外圆较小,能进入笔尖套上节的纵中孔,并能推移下节,之后其止推肩则被笔尖套上节内膛阻止住并导正,这样也避免上管因乍头后,难以再取下来。为避免修铅芯尖时铅芯与铅芯夹相对转动而无法修磨,并简便工序,铅芯插入铅芯夹的下孔内的一端的头部制成由两个斜平面相互形成的一个近V形的扁顶头,其与铅芯夹底段凸纹相协作能防止修尖转动。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简化而可行,装配时省工而技术性低,结构精简到极限,所以造价很低,加之方便实用又很耐久,适用性广泛,小到幼童,大到成人都很适用,所以社会需求量极大,很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中轴面之一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端之一的中轴面之一的剖视图;图3是本明的横截面之一的剖视图;图4、图5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端之一的中轴面之一的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铅芯的扁顶头的两个侧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笔尖套的下节(2)的上管(3)插塞在其上节(4)的纵中心孔内,笔尖套上节的上管装配在笔管(5)的下端,笔管内的笔尖套上节的上管端边与笔管内壁的主凸纹(7)的下端头之间是回旋膛(6),主凸纹(7)较辅凸纹(8)长些,铅芯夹(9)嵌着铅芯(1)在螺旋(10)内,螺旋的上端连接调芯轴(11)的下端,调芯轴的圆凸片(12)的向上的止推面与笔管上端的圆收口(13)的向下的止推面相磨合,调芯轴(11)的上轴(14)通过圆收口(13)与调芯钮(15)相连接。图2中铅芯夹(9)的双耳进入回旋膛(6)中,铅芯夹的下端的外圆缩小段进入了笔尖套上节(4)的纵中心孔内,将笔尖套下节推移原位,之后被笔尖套上节(4)的内膛阻拦,笔尖套下节的上管短于笔尖套上节的纵中心孔的深度。图3中铅芯夹(9)的双耳的两端顶经过螺旋(10)的缝进入笔管(5)的圆内壁的由一对主凸纹(7)和一对辅凸纹(8)所组成的一对必入性的轨道。图4中笔尖套的下节(2)的上管(3)带外螺纹,笔尖套的上节(4)的纵中孔带内螺纹,上节(4)的内膛能阻止铅芯夹在拔残铅芯时的下移。图5中笔尖套的下节(2)带内螺纹,笔尖套上节(4)的下管带外螺纹,上节(4)的内膛能阻止铅芯夹拔残铅芯时的下移。图6中铅芯的扁顶头将插入相配合的铅芯夹孔内,相互协作更好。权利要求1.精细自由耐久活芯铅笔,包括笔尖套、笔管、调芯钮、调芯轴、铅芯夹及铅芯等,笔尖套装配在笔管的下端,调芯轴装配在笔管的上端,其笔管外部分连接调芯钮,其笔管内部分连接着螺旋,螺旋内挂铅芯夹,铅芯夹嵌铅芯,铅芯夹的主体为圆柱体,其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凸块简称为双耳,双耳的两端顶经过螺旋缝后进入笔管内轨道,三者相互协作能使铅芯夹在笔管内纵向移动从而调节铅芯,其特征是笔尖套由上节和下节两部分组成,其下节的上管插塞装配在其上节的纵向中心孔内,在铅芯夹下移时,其下端顶将先抵触到笔尖套下节的上管的上端顶,下节能被推动而离开原位,笔尖套上节的内膛则能导正和阻止住铅芯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芯铅笔,其特征是在笔管的圆形内壁把作为轨道用的纵凸纹的下端减除掉一段或在纵凸纹的下端增设一段,以形成一个能容铅芯夹随螺旋转动而转动的回旋膛。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芯铅笔,其特征是笔管的制造是在笔管的下端脱退型芯,在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精细自由耐久活芯铅笔,包括笔尖套、笔管、调芯钮、调芯轴、铅芯夹及铅芯等,笔尖套装配在笔管的下端,调芯轴装配在笔管的上端,其笔管外部分连接调芯钮,其笔管内部分连接着螺旋,螺旋内挂铅芯夹,铅芯夹嵌铅芯,铅芯夹的主体为圆柱体,其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凸块简称为双耳,双耳的两端顶经过螺旋缝后进入笔管内轨道,三者相互协作能使铅芯夹在笔管内纵向移动从而调节铅芯,其特征是笔尖套由上节和下节两部分组成,其下节的上管插塞装配在其上节的纵向中心孔内,在铅芯夹下移时,其下端顶将先抵触到笔尖套下节的上管的上端顶,下节能被推动而离开原位,笔尖套上节的内膛则能导正和阻止住铅芯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钧王国玲王国逢王国豫王国樾
申请(专利权)人:王殿钧王国玲王国豫王国逢王国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