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1432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1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包括钢套筒(2)、环形密封件(3)、锚栓(51)、纵向钢筋(6)、箍筋(7)和连接件(8);钢套筒设置在混凝土柱(1)的周围,在钢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环形密封件,锚栓分别设置在上部环形密封件的下方和下部环形密封件的上方;锚栓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柱内,另一端依靠螺母(52)锚固在钢套筒的外壁上;在上下两根锚栓之间连接有纵向钢筋(6),并且沿着混凝土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箍筋(7),混凝土柱和钢套筒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钢套筒在从上到下的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连接件(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施工便捷、能够有效地提高柱的承载水平,适用于建筑物加固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包括钢套筒(2)、环形密封件(3)、锚栓(51)、纵向钢筋(6)、箍筋(7)和连接件(8);钢套筒设置在混凝土柱(1)的周围,在钢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环形密封件,锚栓分别设置在上部环形密封件的下方和下部环形密封件的上方;锚栓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柱内,另一端依靠螺母(52)锚固在钢套筒的外壁上;在上下两根锚栓之间连接有纵向钢筋(6),并且沿着混凝土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箍筋(7),混凝土柱和钢套筒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钢套筒在从上到下的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连接件(8)。本技术的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施工便捷、能够有效地提高柱的承载水平,适用于建筑物加固的
。【专利说明】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可用于建筑加固的

技术介绍
混凝土柱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来载荷的影响,导致其部分损坏,从而影响其承力性能。严重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坍塌。现有技术中在对混凝土柱进行局部修复时,大多是在破损处涂抹水泥砂浆,使得混凝土柱的外观看上去没有损伤。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会导致水泥砂浆和原有结构物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不能使混凝土柱的承载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提供一种整体性更好、承载力水平更高的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根据本技术的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包括钢套筒、环形密封件、锚栓、纵向钢筋、箍筋和连接件;钢套筒设置在混凝土柱的周围,在钢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环形密封件,锚栓分别设置在上部环形密封件的下方和下部环形密封件的上方;锚栓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柱内,另一端依靠螺母锚固在钢套筒的外壁上;在上下两根锚栓之间连接有纵向钢筋,并且沿着混凝土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箍筋,混凝土柱和钢套筒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钢套筒在从上到下的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连接件。优选地,可以在纵向钢筋的两端设置弯钩。更优地,纵向钢筋可以与锚栓焊接,且纵向钢筋可以为4根。根据本技术的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其施工便捷、能够有效地提高柱的承载水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参见图1-2,其中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该加固系统包括钢套筒2、环形密封件3、锚栓51、纵向钢筋6、箍筋7和连接件8。钢套筒2设置在混凝土柱I的周围,其长度足够覆盖混凝土柱I的破损部位。在钢套筒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环形密封件3。锚栓51分别设置在上部环形密封件的下方和下部环形密封件的上方,其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柱I内,另一端依靠螺母52锚固在钢套筒2的外壁上。在上下两根锚栓之间连接有纵向钢筋6,纵向钢筋6可以绑扎在上下两根锚栓上。沿着混凝土柱的高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箍筋7。优选地,纵向钢筋6还可以焊接在上下两根锚栓上,或者在纵向钢筋6的两端设置弯钩以增强结构的整体强度。混凝土柱I和钢套筒2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形成补强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优选地,当破损部位的长度较大时,可以在钢套筒2的内壁上设置加劲肋以提高钢套筒的屈服强度。如图2所示,其中显示了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如图所示,钢套筒2在从上到下的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连接件8,用于将钢套筒2在其锁扣处紧固。图2中示出的纵向钢筋6的数量为4根。实际上,纵向钢筋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采用本技术的加固系统,能够快速修复混凝土柱的损伤处,提高混凝土柱的承力性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
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系统包括钢套筒(2)、环形密封件(3)、锚栓(51)、纵向钢筋(6)、箍筋(7)和连接件⑶;所述钢套筒设置在混凝土柱⑴的周围,在所述钢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环形密封件,锚栓分别设置在上部环形密封件的下方和下部环形密封件的上方;所述锚栓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柱内,另一端依靠螺母(52)锚固在钢套筒的外壁上;在上下两根锚栓之间连接有纵向钢筋(6),并且沿着混凝土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箍筋(7),混凝土柱和钢套筒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所述钢套筒在从上到下的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连接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钢筋(6)的两端设置弯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6)与所述锚栓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6)为4根。【文档编号】E04C3/34GK203821876SQ201420198404【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专利技术者】步向义, 姚圣龙, 常好诵, 谢月实, 倪国葳, 李伟俊 申请人:安徽城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步向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柱的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系统包括钢套筒(2)、环形密封件(3)、锚栓(51)、纵向钢筋(6)、箍筋(7)和连接件(8);所述钢套筒设置在混凝土柱(1)的周围,在所述钢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环形密封件,锚栓分别设置在上部环形密封件的下方和下部环形密封件的上方;所述锚栓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柱内,另一端依靠螺母(52)锚固在钢套筒的外壁上;在上下两根锚栓之间连接有纵向钢筋(6),并且沿着混凝土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箍筋(7),混凝土柱和钢套筒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所述钢套筒在从上到下的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连接件(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步向义姚圣龙常好诵谢月实倪国葳李伟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城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步向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