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漂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651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5:52
一种卧式漂锅,包括两级以上漂筒和漂锅主筒。所述漂筒包括外箍网装置和中轴;所述外箍网装置包括外箍网主筒,所述外箍网主筒为圆柱状,表面分布有网孔,中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中轴穿设于外箍网主筒中间的空腔中;各级漂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漂锅主筒为圆柱状,漂锅主筒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两级以上漂筒的空腔,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封闭漂锅主筒的缸门和液体换向器;所述两级以上漂筒的两端通过中轴分别固定在所述缸门和液体换向器中。本申请提供的卧式漂锅,由于具有两级以上漂筒,能一次性处理多卷布卷,提高生产效率。相比于立式漂锅,卧式漂锅的操作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卧式漂锅,包括两级以上漂筒和漂锅主筒。所述漂筒包括外箍网装置和中轴;所述外箍网装置包括外箍网主筒,所述外箍网主筒为圆柱状,表面分布有网孔,中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中轴穿设于外箍网主筒中间的空腔中;各级漂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漂锅主筒为圆柱状,漂锅主筒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两级以上漂筒的空腔,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封闭漂锅主筒的缸门和液体换向器;所述两级以上漂筒的两端通过中轴分别固定在所述缸门和液体换向器中。本申请提供的卧式漂锅,由于具有两级以上漂筒,能一次性处理多卷布卷,提高生产效率。相比于立式漂锅,卧式漂锅的操作更加简单。【专利说明】一种卧式漂锅
本申请涉及一种脱漂及染色漂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漂锅。
技术介绍
在织造领域,在对织布进行脱漂及染色漂洗的设备中,尤其是对织布进行脱漂时,通常采用的设备为立式漂锅,在脱漂过程中,一次只能处理一卷布。另外,因是立式设备,生产作业时需要将卧式的布卷通过液压翻转机竖立,然后用吊机装入设备。其操作过程复杂,耗时,生产效率低。并且,立式漂锅的高度限制了其能够一次性脱漂布卷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两个以上的漂筒的卧式漂锅,能够一次性处理多卷布卷,使生产操作更加简单,提高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漂锅,包括两级以上漂筒和漂锅主筒。所述漂筒包括外箍网装置和中轴;所述外箍网装置包括外箍网主筒,所述外箍网主筒为圆柱状,表面分布有网孔,中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中轴穿设于外箍网主筒中间的空腔中;各级漂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漂锅主筒为圆柱状,漂锅主筒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两级以上漂筒的空腔,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封闭漂锅主筒的缸门和液体换向器;所述两级以上漂筒的两端通过中轴分别固定在所述缸门和液体换向器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圆环状,其具有用于将相邻的两级漂筒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一根卡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箍网主筒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外箍网主筒沿轴截面分割出来的两个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控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或接合的部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搭扣结构,所述搭扣结构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部分的侧壁,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部分的侧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设置有提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漂锅主筒内壁设有支撑轨;所述外箍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两端面上的承重装置,所述承重装置为U型结构,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部分的两侧,所述承重装置的两端还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的中心轴固定在承重装置的两端,第一滑轮的圆周面与所述支撑轨滑动接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装置的中部还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的中心轴固定在承重装置上,第二滑轮的圆周面与所述中轴的外圆周滑动接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装置设有定位轴,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接合处设有与所述定位轴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轴穿设于所述定位孔。本申请提供的卧式漂锅,由于具有两级以上漂筒,能一次性处理多卷布卷,提高生产效率。相比于立式漂锅,卧式漂锅的操作更加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卧式漂锅的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卧式漂锅中漂筒的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卧式漂锅中漂筒的结构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卧式漂锅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图;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卧式漂锅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染色漂洗工艺中,采用的漂洗设备都为立式漂锅,立式漂锅内部只能容纳一个漂筒,在漂洗时只能一次漂洗一卷布卷,效率较低。由于立式漂锅的漂筒在装配进漂锅内部时需要通过超重设备将其吊入漂锅,因此,如果通过增加立式漂锅内漂筒的数量来达到一次漂洗多卷布卷的目的是行不通的,这样会增加立式漂锅的高度。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漂锅,包括两级以上漂筒,能够实现一次性处理多卷布卷的目的,由于漂锅为卧式,在装卸漂筒时,操作也更加简单。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卧式漂锅包括两级以上漂筒11和漂锅主筒13。每级漂筒11包括外箍网主筒111和中轴112 ;外箍网主筒111为圆柱状,表面分布有网孔,中间设置有空腔;中轴112穿设于外箍网主筒111中间的空腔中;各级漂筒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2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漂锅主筒13为圆柱状,漂锅主筒13内部具有用于容纳两级以上漂筒11的空腔,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封闭漂锅主筒13的缸门14和液体换向器15 ;两级以上漂筒11的两端通过中轴112分别固定在缸门14和液体换向器15中。请参考图4和图5,第一连接件12为圆环状,其具有用于将相邻的两级漂筒11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一根卡条121。卡条12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2的一头结构上,另一端可以具有钩状结构,以便于紧紧卡住漂筒11,卡条1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请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漂筒11的外箍网主筒111包括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为外箍网主筒111沿轴截面分割出来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通过第二连接件203连接,第二连接件203为一控制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分离或接合的部件。在进行漂洗时,水流通过外箍网主筒111表面的网孔从织布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反复穿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02为位于外箍网主筒111上端的一侦牝第二部分103为位于外箍网主筒111下端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03为搭扣结构,搭扣结构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部分202的侧壁,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部分201的侧壁。例如,搭扣结构为搭扣锁。第二连接件203的数量可以根据外箍网主筒的长度设置,以保证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能够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03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其它常用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的装卸,第一部分201的两侧还设置有提手204。在具体的漂洗过程中,在将织布卷绕在漂筒11的中轴112上时,常常需要将整个漂筒11拉出设备外,卷绕好布卷后再将其推进设备内进行漂洗。因此,为了方便对设备的操作,本实施例中,漂锅主筒13内壁设有支撑轨;外箍网主筒11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部分202两端面上的承重装置205,承重装置205为U型结构,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部分202的两侧,承重装置205的两端还设有第一滑轮206,第一滑轮206的中心轴固定在承重装置205的两端,第一滑轮206的圆周面与支撑轨滑动接触。在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设备外的轨道、支撑轨和第一滑轮206将漂筒11推进推出,以降低劳动强度。本实施例中,承重装置205的中部还设有第二滑轮207,第二滑轮207的中心轴固定在承重装置205上,第二滑轮207的圆周面与卧式漂锅的中轴112的外圆周滑动接触。第二滑轮207可以对中轴112起到支撑的作用,也可以有效避免中轴112与承重装置205之间发生磨损。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承重装置205设有定位轴208,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接合处设有与定位轴208对应的定位孔209,定位轴208穿设于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漂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级以上漂筒(11),所述漂筒(11)包括外箍网主筒(111)和中轴(112);所述外箍网主筒(111)为圆柱状,表面分布有网孔,中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中轴(112)穿设于外箍网主筒(111)中间的空腔中;各级漂筒(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2)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漂锅主筒(13),所述漂锅主筒(13)为圆柱状,漂锅主筒(13)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两级以上漂筒(11)的空腔,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封闭漂锅主筒(13)的缸门(14)和液体换向器(15);所述两级以上漂筒(11)的两端通过中轴(112)分别固定在所述缸门(14)和液体换向器(15)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全周荣洪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稳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