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数据动态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0423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视频数据动态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检测是否已设需求条件;2)后台预设需求条件;3)向前端发送数据调用请求;4)前端采集与请求相关的全部数据;5)前端截取符合条件的数据;6)数据传输;7)后台接收数据;8)后台显示并存储所需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设需求条件和前端的处理,避免了实时传送全部数据的问题,使得传送到后台的数据量大大减少,不仅大大提高监控准确性,而且节省了大量的网络传输资源和存储空间,优化了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视频监控领域的智能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端,即在应用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应用提供决策辅助,而在传输方向主要依赖于编码压缩方式实现对网络的优化应用。随着网络数据量的日益增加和视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高清设备的应用对于网络和应用端数据处理压力正在逐步增加。如何实现视频数据智能应用轻量化,实现网络传输数据的实用化成为一个新的需求方向。通过调研分析,目前相关研究和方案,绝大部分是基于前端编码压缩,通过网络发送完整数据流后在后端进行智能分析应用,但这些方案内容都倾向于在应用端对完整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对数据传输效率和后端应用负载方面考虑较少,具体总结如下: 1、结合调研情况表明电力领域多数视频监控现场处于非动态(即监控区域内无明显变化)情况的时间比重较大,期间传递大量重复画面数据; 2、末端智能应用时由于需要处理视频数据量较大,导致客户机负载较重进而导致应用体验降低; 3、没有充分利用 成熟的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应用端压力负载的分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大提高了传输数据的准确性,有效地节约了网络资源。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检测是否已设需求条件,若是,进入S3,若否,进入S2 ; 52:后台预设需求条件; S3:向前端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54:前端采集与请求相关的全部数据; 55:前端截取符合条件的数据; 56:数据传输; 57:后台接收数据; 58:后台显示并存储所需信息。进一步的,预设的需求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边界检测、移动侦测、物品遗留、指示异常、仪表超限。进一步的,可以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包括:视频编解码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获取的视频监控数据、设备状态数据、从外部联动设备采集到的联动数据。进一步的,外部联动设备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电子围栏、红外对射、烟感报敬製m ο进一步的,前端截取符合条件的数据的具体过程为:前端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是否需求条件,若是,将数据保留,若否,将数据删除,最后,将符合标准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设需求条件和前端的处理,避免了实时传送全部数据的问题,使得传送到后台的数据量大大减少,不仅大大提高监控准确性,而且节省了大量的网络传输资源和存储空间,优化了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流程不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边界检测需求条件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侦测需求条件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物品遗留需求条件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指示异常需求条件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仪表超限需求条件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其实现需要利用一个后台操作端和前端智能处理模块,后台操作端可以输入指令、显示结果信息和存储数据,前端处理模块用来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整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流程开始自动处理,在后台检测是否已设需求条件,若是,进入S3,若否,返回SI设置; S2:根据当天或当时段的需要,操作人员在后台预设边界检测、移动侦测、物品遗留、指示异常、仪表超限5种需求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53:后台将需求条件转化为请求,向前端模块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54:由于前端模块连接的设备中存在以下三种数据:视频监控数据、设备状态数据、联动数据,当前端模块接收到请求后,会分析所需的数据隐含在哪一种数据内,然后提取相应种类的数据,其中,视频监控数据从视频编解码设备和视频采集设备中获取,设备状态数据从各个设备中获取,联动数据从电子围栏、红外对射、烟感报警器等外部联动设备采集; 55:根据需求条件的不同,前端模块以需求条件为基础建立标准,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若是,将数据保留,若否,将数据删除,同时会根据预设条件保存一定时段(如10分钟等,此条件作为建设阶段初始化数据进行配置)的历史数据,最后,将符合标准的数据整合在一起; S6:前端模块将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处理后,将数据传输给后台操作端; 57:后台接收数据后,进行解压缩和解码处理,将接收到的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 58:后台操作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所需的画面或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后台服务器中。下面,针对每一种需求条件下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边界检测是对于用户定义的特殊区进行的保护性检测,当发生边界跨越现象时产生相应告警信息。如图2所示,边界检测需求条件下的方法流程为: SlOl:设定边界检测为需求条件,划定一条边界线或一个边界框,设定边界出发条件(如从某侧跨越等); 5102:后台将需求条件转化为请求,向前端模块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5103:前端模块接收到请求后,调用视频监控数据; S104:前端模块以划定的边界线或边界框为标准,通过分析视频数据确定物体与边界相对情况进而确定是否发生越界现象,若是,将画面数据保留,若否,将数据删除,最后,将保留的画面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事件流程展示数据; S105:前端模块将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处理后,将数据传输给后台操作端; 5106:后台接收数据后,进行解压缩和解码处理,将接收到的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 5107: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后台服务器中,并将画面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监控人员报警或提醒。移动侦测是在视频场景(摄像机取景范围)内针对物体移动的检测,此类技术多用于静态场景区域(如固定物体、场景等)。如图3所示,移动侦测需求条件下的方法流程为: S201:选定目标区域,作为移动侦测的条件; 5202:后台将需求条件转化为请求,向前端模块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5203:前端模块接收到请求后,调用视频监控数据; S204:前端模块以选定目标区域作为分析范围,通过分析数据帧数据变化确定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物体移动,若存在则触发相应告警并将告警前后数据保留(依据预设条件保留一定时长的历史数据),最后,将保留的画面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事件流程展示数据; S205:前端模块将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处理后,将数据传输给后台操作端; 5206:后台接收数据后,进行解压缩和解码处理,将接收到的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 5207: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后台服务器中,并将画面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同时向监控人员发出提醒或告警。物品遗留主要指用户指定范围内出现默认物体以外的物体(如检修结束后工具遗留等)。如图4所示,物品遗留需求条件下的方法流程为: S301:假定压线钳为目标物,从对应场景中选取标准画面作为比对标准,此时画面中无压线钳; 5302:后台将需求条件转化为请求,向前端模块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5303:前端模块接收到请求后,按照摄像机的编号调用视频监控数据; S304:前端模块以同编号摄像机的画面作比对,选定的画面为标准,分析监控数据中的画面与选定画面是否一致,若是,将画面数据删除,若否,将画面数据保留,最后,将保留的画面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事件流程展示数据; S305:前端模块将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处理后,将数据传输给后台操作端; 5306:后台接收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视频数据动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是否已设需求条件,若是,进入S3,若否,进入S2;S2:后台预设需求条件;S3:向前端发送数据调用请求;S4:前端采集与请求相关的全部数据;S5:前端截取符合条件的数据;S6:数据传输;S7:后台接收数据;S8:后台显示并存储所需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视频数据动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检测是否已设需求条件,若是,进入S3,若否,进入S2 ; 52:后台预设需求条件; S3:向前端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54:前端采集与请求相关的全部数据; 55:前端截取符合条件的数据; 56:数据传输; 57:后台接收数据; 58:后台显示并存储所需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数据动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的需求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边界检测、移动侦测、物品遗留、指示异常、仪表超限。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付本娟王岳李刚王丞远赵忱赵阳宫淑卿袁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