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极端干旱区的沙区梭梭生长季直播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8443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造林技术领域,是一种干旱、极端干旱区的沙区梭梭生长季直播造林方法;该干旱、极端干旱区的沙区梭梭生长季直播造林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造林地确定;第二步,在造林地上铺设滴灌管;第三步,播种前灌溉;第四步,播种;第五步,梭梭种子直播后当年管理;第六步,播种第二年之后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干旱、极端干旱区的沙区梭梭生长季直播造林方法较现有造林方法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大节约了成本,延长了造林时间,且不受天气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造林
,是一种;该,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造林地确定;第二步,在造林地上铺设滴灌管;第三步,播种前灌溉;第四步,播种;第五步,梭梭种子直播后当年管理;第六步,播种第二年之后管理。本专利技术较现有造林方法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大节约了成本,延长了造林时间,且不受天气的影响。【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林
,是一种。
技术介绍
梭梭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极端干旱区,具有抗旱、抗寒、耐高温、耐沙埋、耐盐碱、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是干旱、极端干旱沙区造林的最主要树种之一,除防风固沙以外,梭梭还是沙产业接种荒漠肉苁蓉的寄主植物,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应用广泛,每年需营造300万亩以上的梭梭林。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干旱、极端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少雨、风沙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现实的问题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8亿亩的可耕地红线是绝对不能突破的红线,因此当前造林主要区域是困难立地(沙区、戈壁、盐碱地等)条件下的造林区域;针对干旱、极端干旱区,造林区域主要是绿洲外围的沙区、戈壁、盐碱地等困难立地,通过绿洲外围困难立地的造林和生态建设起到防风固沙、改善环境,保护和保障绿洲内部的可耕地、农牧业、工业和其他社会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保障绿洲生态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干旱、极端干旱沙区梭梭林的营建,广泛发展荒漠肉苁蓉,在生态建设中形成高效的沙产业,扩大就业能力、扩大林业产出和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生态建设的自养经济功能。通常现有梭梭造林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春秋两季植苗造林方法(即在春秋两季通过挖坑栽植苗木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方法通常每亩地的造林成本在1500元至2000元,包括滴灌设备800元至1000元, 苗木费200元至300元,挖坑、栽植人工费500元至700元;保存率通常在30%至60%)。二是个别地方采用落雪飞播或落雪人工直播造林的方法(即在开春前通过飞机或人工大量播撒梭梭种子在雪地里,在融雪过程中使得种子萌发形成苗木的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通常每亩地的造林成本在1300元(落雪飞播)或700元(人工落雪直播)元左右;包括飞机费用800元左右,种子费300元左右,人工费200元或人工直播费用400元左右;直播成苗保存率通常在30%以下,如果落雪飞播和落雪人工直播时机掌握不好,没有成苗保存率,完全形成造林失败;由于在干旱、极端干旱沙区降雪量很小,落雪飞播或落雪人工直播造林的方法时机较少、同时恰当的时机很难把握,往往造成造林失败,同时这种方法由于没有灌溉系统,在干旱、极端干旱沙区往往苗木出苗后由于后期缺水造成苗木慢慢死亡)。在干旱、极端干旱沙区这两种梭梭造林方法和发展的两个瓶颈难题就是:造林的成本极高和成活、保存率极低(没有保证)。同时干旱、极端干旱区林业生产中,通常春(开春时间约20天)秋(入冬时间约20天)两季造林时间仅40天,即造林时间短、常规造林苗木起苗、调运和栽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在干旱、极端干旱沙区梭梭造林的成本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同时造林时间短、造林苗木起苗、调运和栽种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造林地确定,在干旱、极端干旱区选择能实施滴灌的沙地作为造林地;第二步,在造林地上铺设滴灌管,相邻两滴灌管的间距为2米至3米,滴灌管上相邻两滴头的间距为I米至1.5米;第三步,播种前灌溉,采用常规方式对造林地进行滴灌,播种前先滴灌2小时;第四步,播种,滴灌后立即在造林地上进行播种,在每个滴头滴灌后的湿润区种10粒至12粒梭梭种子;第五步,梭梭种子直播后当年管理,播种后滴灌2小时至3小时,之后每2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3天至5天后出苗,出苗后不间苗,15天后每4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30天后每1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60天后每2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6小时至8小时,90天后每3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8小时至10小时,入冬前再滴灌I次,滴灌8小时至10小时;第六步,播种第二年之后管理,当造林地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小于等于0.5%时,年补充滴灌I次至3次,每次滴灌10小时至16小时;当造林地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0.5%时,不滴灌,完成梭梭直播造林。 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造林地中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至90%。上述梭梭种子埋入造林地的深度为0.3cm至0.5cm。上述第四步中,在每个滴头滴灌后的湿润区中心种10粒至12粒梭梭种子。上述第三步、第四步和第五步中滴灌水的矿化度小于4g/L。上述第六步中,当补充滴灌时,滴灌水的矿化度小于25g/L。上述滴头流量为2L/h至4L/h。本专利技术较现有造林方法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大节约了成本,延长了造林时间,且不受天气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该,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造林地确定,在干旱、极端干旱区选择能实施滴灌的沙地作为造林地;第二步,在造林地上铺设滴灌管,相邻两滴灌管的间距为2米至3米,滴灌管上相邻两滴头的间距为I米至1.5米;第三步,播种前灌溉,采用常规方式对造林地进行滴灌,播种前先滴灌2小时;第四步,播种,滴灌后立即在造林地上进行播种,在每个滴头滴灌后的湿润区种10粒至12粒梭梭种子;第五步,梭梭种子直播后当年管理,播种后滴灌2小时至3小时,之后每2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3天至5天后出苗,出苗后不间苗,15天后每4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30天后每1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60天后每2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6小时至8小时,90天后每3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8小时至10小时,入冬前再滴灌I次,滴灌8小时至10小时;第六步,播种第二年之后管理,当造林地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小于等于0.5%时,年补充滴灌I次至3次,每次滴灌10小时至16小时;当造林地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0.5%时,不滴灌,完成梭梭直播造林。沙地可为固定沙区或半固定沙区或不固定沙区;造林时间可在4月至8月整个生长季进行。第六步中当造林地中质量百分含水量大于0.5%或周围有自然分布的梭梭都不需要补充滴灌。实施例2,该,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造林地确定,在干旱、极端干旱区选择能实施滴灌的沙地作为造林地;第二步,在造林地上铺设滴灌管,相邻两滴灌管的间距为2米或3米,滴灌管上相邻两滴头的间距为I米或1.5米;第三步,播种前灌溉,采用常规方式对造林地进行滴灌,播种前先滴灌2小时;第四步,播种,滴灌后立即在造林地上进行播种,在每个滴头滴灌后的湿润区种10粒或12粒梭梭种子;第五步,梭梭种子直播后当年管理,播种后滴灌2小时或3小时,之后每2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或5小时,3天或5天后出苗,出苗后不间苗,15天后每4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或5小时,30天后每1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4小时或5小时,60天后每20天滴灌I次,每次滴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旱、极端干旱区的沙区梭梭生长季直播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造林地确定,在干旱、极端干旱区选择能实施滴灌的沙地作为造林地;第二步,在造林地上铺设滴灌管,相邻两滴灌管的间距为2米至3米,滴灌管上相邻两滴头的间距为1米至1.5米;第三步,播种前灌溉,采用常规方式对造林地进行滴灌,播种前先滴灌2小时;第四步,播种,滴灌后立即在造林地上进行播种,在每个滴头滴灌后的湿润区种10粒至12粒梭梭种子;第五步,梭梭种子直播后当年管理,播种后滴灌2小时至3小时,之后每2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3天至5天后出苗,出苗后不间苗,15天后每4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30天后每10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4小时至5小时,60天后每20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6小时至8小时,90天后每30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8小时至10小时,入冬前再滴灌1次,滴灌8小时至10小时;第六步,播种第二年之后管理,当造林地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小于等于0.5%时,年补充滴灌1次至3次,每次滴灌10小时至16小时;当造林地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0.5%时,不滴灌,完成梭梭直播造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程平王明郑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