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多个插座孔单元,所述壳体截面形状为形,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壁,所述侧壁内侧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插座孔单元依次从壳体的一端滑入壳体内并被第一滑轨固定,所述插座孔单元还包括插接装置,相邻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所述插接装置电连接。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把插座孔单元进行了模块化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多少个插座孔,就在壳体上放置多少个插座孔单元,极具灵活性,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座。
技术介绍
机柜内一般设有多个设备,需要多个插座孔,所以机柜内的电源插座一般都具有多个插座孔单元,但是机柜内的设备数量又是不确定的,所以经常出现插座孔数量不足,或者插座孔数量过多的情况,导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座孔单元数量可以调整的电源插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多个插座孔单元,所述壳体截面形状为《 LJ,,形,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壁,所述侧壁内侧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插座孔单元依次从壳体的一端滑入壳体内并被第一滑轨固定,所述插座孔单元还包括插接装置,相邻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所述插接装置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插接装置为接线排,所述接线排包括多个连接片,后方的插座孔单元的电源输入线和前方的插座孔单元上的电源输出线分别固定在连接片的两端。优选的,所述插接装置为插座孔或插头,后方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插座孔和插头与前方的插座孔单元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与插座孔单元的上表面抵接,或者插座孔单元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应的第一滑槽,第一滑轨位于第一滑槽内。优选的,第一滑轨包括上下两部分,所述上下两部分围成第二滑槽,插座孔单元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位于第二滑槽内。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还设有堵头。优选的,所述电源插座安装在机柜的直线导轨上,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横截面为L形的卡持件和与卡持件位置相对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一螺钉,所述直线导轨的一个侧边卡入卡持件,直线导轨的另一侧边与固定件上的螺钉相抵接。优选的,所述电源插座还包括电源管理器,所述电源管理器从壳体的一端滑入壳体内并被第一滑轨固定,所述电源管理器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插座孔单元上设有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与电源插座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来控制各个插座孔单元的上电和断电,相邻插座孔单元之间的信号线通过信号线插接|吴块实现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插座还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和至少一个直流电源插座孔,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为220V交流电转5V或9V或12V或15V或24V直流电的交直流转换模块。优选的,所述壳体为挤出成型件,第一滑轨与壳体为一体挤出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多个插座孔单元,所述壳体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壁,所述侧壁内侧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插座孔单元依次从壳体的一端滑入壳体内并被第一滑轨固定,所述插座孔单元还包括插接装置,相邻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所述插接装置电连接,由于把插座孔单元进行了模块化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多少个插座孔,就在壳体上放置多少个插座孔单元,极具灵活性,避免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一中插座孔单元通过接线排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四的壳体与直线导轨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四与直线导轨配合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11、侧壁;12、底壁;13、第一滑轨;14、第二滑槽;15、卡持件;16、固定件;17、螺钉;2、插座孔单元;21、插接装置;22、第一滑槽;23、第二滑轨;3、堵头;4、直线导轨;5、电源管理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插座,作为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I和多个插座孔单元2,所述壳体I截面形状为《 LJ,,形,包括两个侧壁11和一个底壁12,所述侧壁11内侧还设有第一滑轨13,所述插座孔单元2依次从壳体I的一端滑入壳体I内并被第一滑轨13固定,所述插座孔单元2还包括插接装置21,相邻的插座孔单元2通过所述插接装置21电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I和多个插座孔单元2,所述插座孔单元2依次从壳体I的一端滑入壳体2内并被第一滑轨13固定,相邻的插座孔单元2通过所述插接装置21电连接,由于把插座孔单元3进行了模块化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多少个插座孔,就在壳体I上放置多少个插座孔单元2,极具灵活性,避免浪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轨13与插座孔单元2的上表面抵接,从而使插座孔单元2只能在壳体I内滑动,却不能跳脱出壳体I。另外,所述壳体I优先选择挤出成型件,第一滑轨13与壳体I为一体挤出成型,以控制壳体I的制作成本,而且根据需要,可以截取不同长度的壳体1,以适应不同数量的插座孔单元2。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壳体上冲出一个凸包来防止插座孔单元滑出壳体,也可以在壳体上设置螺钉来防止插座孔单元滑出壳体。本实施例为了美观,在壳体I两端还设有堵头3,堵头3形状与插座孔单元2大小一致,另外堵头3还具有遮盖插座孔单元2上电源线的作用,防止触电,提高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装置21为接线排,所述接线排包括多个连接片,后方的插座孔单元2的电源输入线和前方的插座孔单元2上的电源输出线分别固定在连接片的两端。接线排连接力大,电流通过时稳定,可以经受大的电流,所以非常可靠。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装置21还可以为插座孔或插头,后方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插座孔和插头与前方的插座孔单元电连接,该方式操作简单快速,不必使用工具就可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的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座孔单元2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13相对应的第一滑槽22,第一滑轨13位于第一滑槽22内,第一滑轨13和第一滑槽22配合同样能防止插座孔单元2跳脱出壳体I,其它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作为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的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滑轨13包括上下两部分,所述上下两部分围成第二滑槽14,插座孔单元2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4相对应的第二滑轨23,第二滑轨23位于第二滑槽14内,插座孔单元2主要依靠第二滑槽14来定位,并沿第二滑槽14滑动,所述第二滑槽14优选为雁尾槽,所述第二滑轨23相应地为雁尾形,可以使插座孔单元2在壳体I滑动更顺畅,固定更可靠。另外,本实施例在所述插座孔单元的底面上还设有滑槽,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轨,该对滑槽滑轨同样可以提高滑动顺畅度,插座孔单元三个面上都有导向装置,可使固定更稳定,当然,滑槽和滑轨的位置可以对换,即在所述插座孔单元的底面上还设有滑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能达到同样的有益效果,其它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作为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座的实施例四,如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壳体I的底壁12上设有横截面为L形的卡持件15和与卡持件15位置相对的固定件16,所述固定件16上设有一螺钉17,所述电源插座是安装在机柜的直线导轨4上,所述直线导轨4的一个侧边卡入卡持件15,直线导轨4的另一侧边与固定件16上的螺钉17相抵接。在把电源插座安装到直线导轨4上时,首先把直线导轨4的一个侧边卡入卡持件15,然后调整电源插座的位置,最后再利用固定件上的螺钉17把电源插座锁紧在直线导轨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多个插座孔单元,所述壳体截面形状为形,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壁,所述侧壁内侧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插座孔单元依次从壳体的一端滑入壳体内并被第一滑轨固定,所述插座孔单元还包括插接装置,相邻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所述插接装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多个插座孔单元,所述壳体截面形状为“ LJ,,形,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壁,所述侧壁内侧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插座孔单元依次从壳体的一端滑入壳体内并被第一滑轨固定,所述插座孔单元还包括插接装置,相邻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所述插接装置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为接线排,所述接线排包括多个连接片,后方的插座孔单元的电源输入线和前方的插座孔单元上的电源输出线分别固定在连接片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为插座孔或插头,后方的插座孔单元通过插座孔和插头与前方的插座孔单元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插座孔单元的上表面抵接,或者插座孔单元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应的第一滑槽,第一滑轨位于第一滑槽内。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滑轨包括上下两部分,所述上下两部分围成第二滑槽,插座孔单元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位于第二滑槽内。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宇平,曾双玉,
申请(专利权)人:夏东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