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76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该整形工装包括工装框架,整形机构和驱动机构,整形机构分别设置于工装框架的两侧,每个整形机构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压条和下压条,上压条固定于工装框架,下压条与驱动机构相连,下压条具有可拆卸的朝向上压条延伸的调节块,调节块具有与上装区域的非外观面匹配的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形工装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下压条的运动,通过彼此间隔开的上压条和下压条对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进行夹制,通过下压条上的可拆卸的调节块来调节下压条对上装区域的非外观面的压紧力,消除上装区域的波浪下塌变形,进而消除与劈水条装配后的间隙,使得汽车门饰板的装配质量满足质量要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汽车门饰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汽车门饰板10包括门饰板本体110和从该门饰板本体Iio的上部边缘大体垂直延伸的门饰板上装区域120,图1示出了该上装区域120的外观面120a。在门饰板注塑出模后,在内应力的作用下,该上装区域120通常会形成波浪下塌变形1210,如图2所示。另外,在图2中还示出了该上装区域的非外观面120b和劈水条安装孔130,通过该劈水条安装孔130可以将该汽车门饰板10与劈水条(未示出)进行装配。如果汽车门饰板10上出现了波浪下塌变形1210,上装区域120与劈水条装配在一起后,其间形成较大的间隙,质量和外观平整度一致性差,汽车门饰板的装配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在实际生产中,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通过人工左右手抓住该变形的上装区域进行错位掰扯,从而进行手动校形。但是,人工手动校形力度难以掌握,由此导致校形的质量不稳定。另外,人工手动校形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大,造成大量的人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从而利用该整形工装消除该上装区域的波浪下塌变形。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该整形工装包括工装框架,整形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工装框架的两侧,每个所述整形机构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压条和下压条,所述上压条固定于所述工装框架,所述下压条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下压条具有可拆卸的朝向所述上压条延伸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具有与上装区域的非外观面匹配的端面。优选地,所述下压条具有本体,所述调节块与所述本体通过螺丝固定。优选地,所述调节块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具有供所述螺丝穿过的贯穿孔。优选地,所述上压条具有朝向所述下压条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具有与上装区域的外观面匹配的端面。优选地,所述下压条的所述本体具有对应于所述上压条的所述凸起的避让槽。优选地,所述上压条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工装框架。优选地,所述上压条具有腰形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腰形孔延伸。优选地,所述整形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汽车门饰板的垫块。优选地,所述整形机构还包括用于定位汽车门饰板的定位柱和定位压块。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优选地,所述气缸通过气压调节阀和时间继电器来进行控制。本技术的整形工装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下压条的运动,从而通过彼此间隔开的上压条和下压条对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进行夹制,通过下压条上的可拆卸的调节块来调节下压条对上装区域的非外观面的压紧力,从而对上装区域的变形量进行调节,消除上装区域的波浪下塌变形,进而消除与劈水条装配后的间隙,使得汽车门饰板的装配质量满足质量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门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在注塑出模后的波浪下塌变形;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形工装的上压条;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形工装的下压条;图6是图5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形工装的下压条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该整形工装包括工装框架1,整形机构2和驱动机构3。其中,整形机构2分别设置于工装框架I的两侧,相互之间呈镜像关系,从而分别对应于左侧汽车门饰板的整形和右侧汽车门饰板的整形。整形机构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压条21和下压条22,该上压条21通过螺栓固定于工装框架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下压条22设置于上压条21的下方,待整形的汽车门饰板10的上装区域120 (参见图1)位于上压条21和下压条22之间。该下压条22与气缸3的气缸推板相连,该气缸被固定于工装框架I上,从而使得下压条22在气缸3的作用下进行上下运动。为了对气缸3进行调节,可以在工装框架I的外侧设置启动开关32,同时在工装框架I的内侧设置控制柜31,控制柜31内设有气压调节阀来控制气缸3的压力,控制柜还可以设有时间继电器来控制气缸3的作用时间,从而控制整形时间。另外,该工装框架I的底部可设有活动滚轮11,从而便于移动本技术的整形工装。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的上压条,该上压条21具有朝向下压条22延伸的凸起211,该凸起211具有与上装区域120的外观面120a(参见图1)匹配的端面。凸起211的数量在图4中被示出为三个,这是根据特定车型的汽车门饰板的结构的压制要求而设置的,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该凸起的形状和位置进行具体选择,以不影响上装区域的外观面的外观而同时起到整形效果即可。另外,该上压条21具有腰形孔212,螺栓穿过腰形孔212延伸,从而将该上压条21固定于工装框架I。该腰形孔212的延伸方向与凸起211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螺栓在腰形孔中的位置的变化来轻微调节上压条21与下压条22之间的间距。该腰形孔212的长度优选为20mm左右。图5-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的下压条,该下压条22具有本体222和设置于该本体222上的朝向上压条21延伸的调节块221,该调节块221与该本体222通过螺丝可拆卸地固定。下压条22的本体222具有对应于上压条21的凸起211的避让槽2221,调节块221具有与上装区域120的非外观面120b (参见图2)匹配的端面,从而更好地与上压条21 —起配合实现对上装区域的整形。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块221与本体222之间设有垫片223,该垫片223具有供螺丝穿过的贯穿孔2231,通过调节垫片223的厚度,可以适当地调节调节块221的高度,从而使得下压条22更好地配合上装区域的非外观面。再回到图3,整形机构2还包括固定于工装框架I上的用于支撑汽车门饰板的垫块23,该垫块23的数量和形状根据特定车型的汽车门饰板的外形轮廓要求而设置。该整形机构2还包括用于定位汽车门饰板的定位柱24和定位压块25,该定位柱24和定位压块25的位置和形状同样根据特定车型的汽车门饰板的外形轮廓要求而设置,只要能够起到定位汽车门饰板,从而进行上装区域的整形即可。本技术的整形工装的作用机理如下:在汽车门饰板注塑出模后,进行料头剪切,此时汽车门饰板自身存在余温,将该汽车门饰板放置于整形工装上,通过定位柱24和定位压块25进行定位,通过垫块23进行支撑,通过上压条21和下压条22进行夹紧,然后打开启动开关32,气缸3带动下压条22向上推压,整形开始,控制柜31内的气压调节阀控制气缸3的压力,当时间继电器设定的时间到,气缸3带动下压条22向下运动,然后从整形工装上取出汽车门饰板放置于周转车自然冷却。实践证明,经整形后的汽车门饰板的装配质量满足质量要求。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该整形工装包括工装框架(1),整形机构(2)和驱动机构,所述整形机构(2)分别设置于所述工装框架(1)的两侧,每个所述整形机构(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压条(21)和下压条(22),所述上压条(21)固定于所述工装框架(1),所述下压条(22)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下压条(22)具有可拆卸的朝向所述上压条(21)延伸的调节块(221),所述调节块(221)具有与上装区域(120)的非外观面(120b)匹配的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饰板的上装区域的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该整形工装包括工装框架(I),整形机构(2)和驱动机构,所述整形机构(2)分别设置于所述工装框架(I)的两侧,每个所述整形机构(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压条(21)和下压条(22),所述上压条(21)固定于所述工装框架(I),所述下压条(22)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下压条(22)具有可拆卸的朝向所述上压条(21)延伸的调节块(221),所述调节块(221)具有与上装区域(120)的非外观面(120b)匹配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条(22)具有本体(222),所述调节块(221)与所述本体(222)通过螺丝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221)与所述本体(222)之间设有垫片(223),所述垫片(223)具有供所述螺丝穿过的贯穿孔(223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条(21)具有朝向所述下压条(22)延伸的凸起(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泉莫启良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