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压缩机包括机体(10)以及与机体(10)连接的排气轴承座(20),机体(10)包括第一排气孔(15),排气轴承座(20)包括第二排气孔(22),排气轴承座(20)还包括第一排气通道(23),第一排气通道(23)与第一排气孔(15)连通;机体(10)还包括排气端座和设置在排气端座上的排气连通通道(11),第一排气孔(15)设置在排气端座上,第一排气通道(23)与第二排气孔(22)通过排气连通通道(11)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重量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螺杆压缩机包括机体和排气轴承座,螺杆压缩机的排气口设置在排气轴承座的下方。为了防止排气扰动分离出的冷冻油,需要提高排气管道的高度。现有技术中,提高排气管道的高度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排气轴承座上设有环形通道,将排气从排气轴承座的下方引到排气轴承座的上方。这样排气轴承座的体积和重量就增大很多,使排气轴承座结构更复杂。排气轴承座重量增大,也不利于机体的排气端座的端面的有效密封。第二种方法是在排气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钢管,然后引到油分滤网的外侧,再通过一个横管将两个钢管的出口连通。伸出油分滤网较长的钢管和横管使油分筒体的轴向长度加长了,增大了压缩机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重量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机体以及与机体连接的排气轴承座,机体包括第一排气孔,排气轴承座包括第二排气孔,排气轴承座还包括第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孔连通;机体包括排气端座和设置在排气端座上的排气连通通道,第一排气孔设置在排气端座上,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孔通过排气连通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排气轴承座还包括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孔连通,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通道通过排气连通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排气轴承座还包括第一凸部,第一凸部设置在排气轴承座的远离排气端座的端面上,第一凸部具有与第一排气孔连通的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排气连通通道与第一内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排气轴承座还包括第二凸部,第二凸部设置在排气轴承座的远离排气端座的端面上,第二凸部具有与第二排气孔连通的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形成第二排气通道,排气连通通道与第二内腔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均为弧形块,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弧形。进一步地,排气连通通道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均设置在排气端座的端面上,第一进口与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第一出口与第二排气通道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排气通道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出口设置在排气轴承座的朝向排气端座的端面上,第二出口与第一进口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第二排气通道具有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第三进口均设置在排气轴承座的朝向排气端座的端面上,第三进口与第一出口对应设置,第三出口与第二排气孔连通。进一步地,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错位设置。进一步地,第二出口与第一进口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进一步地,第三进口与第一出口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进一步地,排气连通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呈弧形。进一步地,机体还包括进气端座,排气连通通道和进气端座之间通过挡壁分隔开。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阳转子和滑阀,机体上设有容纳阳转子的阳转子腔和容纳滑阀的滑阀腔,排气连通通道设置在阳转子腔的周向外侧,并位于滑阀腔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排气连通通道设置在排气端座上,即排气连通通道设置在机体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压缩机的机体的外侧壁与阳转子腔和滑阀腔之间的剩余空间,有效地避免了增加排气轴承座的额外重量以及附属管道。具体地,排气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通道、排气连通通道、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孔排出,即直接利用第一排气通道、设置在机体上的排气连通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将排气从排气轴承座的下方引到排气轴承座的上方。上述结构提高了压缩机的紧凑性,避免了压缩机的重量和体积大的情况。同时,不仅减少了排气轴承座的重量,还提高了排气轴承座与排气端座之间的密封性。由于机体内部的排气连通通道的横截面较大以及机体的刚度大,可有效地降低排气噪声。【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的机体的排气端座的端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的机体的剖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的机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的排气轴承座的端面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的排气轴承座的部分剖视示意图。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机体;11、排气连通通道;111、第一进口 ;112、第一出口 ;12、阳转子腔;13、滑阀腔;14、挡壁;15、第一排气孔;20、排气轴承座;22、第二排气孔;23、第一排气通道;24、第二排气通道;241、第三进口 ;242、第三出口 ;25、第一凸部;26、第二凸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机体10以及与机体10连接的排气轴承座20,机体10包括第一排气孔15,排气轴承座20包括第二排气孔22和第一排气通道23,第一排气通道23与第一排气孔15连通,机体10还包括排气端座和设置在排气端座上的排气连通通道11,第一排气孔15设置在排气端座上,第一排气通道23与第二排气孔22通过排气连通通道11连通。优选地,压缩机为下置滑阀的螺杆压缩机,即第一排气孔15设在排气轴承座20的下方。应用本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连通通道11设置在排气端座上,即排气连通通道11设置在机体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压缩机的机体的外侧壁与阳转子腔12和滑阀腔13之间的剩余空间,有效地避免了增加排气轴承座20的额外重量以及附属管道。具体地,排气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孔15、第一排气通道23、排气连通通道11和第二排气孔22排出,即直接利用第一排气通道23和设置在机体10上的排气连通通道11将排气从排气轴承座20的下方引到排气轴承座20的上方。上述结构提高了压缩机的紧凑性,避免了压缩机的重量和体积大的情况。同时,不仅减少了排气轴承座20的重量,还提高了排气轴承座20与排气端座之间的密封性。由于机体10内部的排气连通通道11的横截面较大以及机体10的刚度大,可有效地降低排气噪声。在本实施例中,排气轴承座20还包括第二排气通道24,第二排气通道24与第二排气孔22连通,第一排气通道23与第二排气通道24通过排气连通通道11连通。这时,排气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孔15、第一排气通道23、排气连通通道11、第二排气通道24和第二排气孔22排出,即直接利用第一排气通道23、设置在机体10上的排气连通通道11和第二排气通道24将排气从排气轴承座20的下方引到排气轴承座20的上方。在排气轴承座20上设置第二排气通道24,方便气体的排出,使排气顺畅。为了使排气顺畅,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轴承座20还包括第一凸部25和第二凸部26,第一凸部25和第二凸部26均设置在排气轴承座20的远离排气端座的端面上,第一凸部25具有与第一排气孔15连通的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形成第一排气通道23,第二凸部26具有与第二排气孔22连通的第二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包括机体(10)以及与所述机体(10)连接的排气轴承座(20),所述机体(10)包括第一排气孔(15),所述排气轴承座(20)包括第二排气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轴承座(20)还包括第一排气通道(23),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3)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5)连通;所述机体(10)还包括排气端座和设置在所述排气端座上的排气连通通道(11),所述第一排气孔(15)设置在所述排气端座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3)与所述第二排气孔(22)通过所述排气连通通道(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包括机体(10)以及与所述机体(10)连接的排气轴承座(20),所述机体(10)包括第一排气孔(15),所述排气轴承座(20)包括第二排气孔(2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轴承座(20 )还包括第一排气通道(23 ),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3 )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5)连通; 所述机体(10)还包括排气端座和设置在所述排气端座上的排气连通通道(11),所述第一排气孔(15)设置在所述排气端座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3)与所述第二排气孔(22)通过所述排气连通通道(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轴承座(20)还包括第二排气通道(24),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4)与所述第二排气孔(22)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3)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4)通过所述排气连通通道(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轴承座(20)还包括第一凸部(25),所述第一凸部(25)设置在所述排气轴承座(20)的远离所述排气端座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凸部(25)具有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5)连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形成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3 ),所述排气连通通道(11)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轴承座(20)还包括第二凸部(26),所述第二凸部(26 )设置在所述排气轴承座(20)的远离所述排气端座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凸部(26)具有与所述第二排气孔(22)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形成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4),所述排气连通通道(11)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25)和所述第二凸部(26)均为弧形块,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3)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4)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弧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连通通道(11)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侨明,张天翼,李日华,许康,毕雨时,彭延海,蔺维君,谭功胜,龙浩,夏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