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袖笼结构的斗篷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袖笼结构的斗篷,其属于服装领域。
技术介绍
斗篷,古时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用以防风御寒,披用的外衣。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无袖。常配有风帽,与斗蓬衣身不相连。中国古代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披风长期流行于地中海地区,在11世纪前后盛行于欧洲。目前,服装中,斗篷通常是无袖笼结构的特殊服装类别。现代斗篷款式繁多,常被运用于外套肩部装饰设计,穿着时尚,但因为其衣身与袖子相连,而无袖笼结构,手臂上抬运动受限制,抬臂时会使服装衣身发生变形,短款斗篷因手臂上抬而露出内衣,所以单独使用斗篷时,仅作为装饰类别服装穿着,使用频率低。现有斗篷类别主要有三种:第一,将斗篷运用于外套肩部设计,但仅作为装饰,并不改变外套装袖结构,袖子与斗篷为两层面料,各行其职;第二,是在斗篷前片衣身设置造型线,并在造型线的腰节线处设置两个开口,便于手臂的伸出;第三,将在斗篷衣身处设置的造型线打开,斗篷侧身面料披散于人体两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袖笼结构的斗篷,对无袖笼结构的斗篷服装,不改变外部形态的情况下,设置袖笼线,对袖笼线进行局部转化,并利用隐形拉链对袖笼弧线进行局部连接,利用暗扣、拉链、或者子母贴对新增衣袖分割线处进行缝合。使斗篷可以轻松的拆卸开,而转化成带有衣袖的服装,还可再轻松转化回斗篷,增加其使用频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有袖笼结构的斗篷,在斗篷前片、后片上分别设置袖笼线,将斗篷分为衣身和衣袖,袖笼线分为肩位段、中位段和袖笼变换段,肩位段通过缝纫线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袖笼结构的斗篷,其特征在于:在斗篷前片、后片上分别设置袖笼线(1),将斗篷分为衣身(2)和衣袖(3),袖笼线(1)分为肩位段(8)、中位段(6)和袖笼变换段(7),肩位段(8)通过缝纫线将衣身(2)和衣袖(3)的肩位固定连接,中位段(6)设置隐形拉链(4),隐形拉链(4)对衣身(2)和衣袖(3)进行局部活动连接,衣身(2)、衣袖(3)上的袖笼变换段(7)部位分别设置连接件;隐形拉链(4)打开,衣身(2)上的连接件与衣袖(3)上的连接件连接,构成斗篷服装;隐形拉链(4)闭合,衣袖(3)前片的连接件和衣袖(3)后片的连接件连接,形成衣袖,构成带有衣袖服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袖笼结构的斗篷,其特征在于:在斗篷前片、后片上分别设置袖笼线(1),将斗篷分为衣身(2)和衣袖(3),袖笼线(I)分为肩位段(8)、中位段(6)和袖笼变换段(7),肩位段(8)通过缝纫线将衣身(2)和衣袖(3)的肩位固定连接,中位段(6)设置隐形拉链(4),隐形拉链(4)对衣身(2)和衣袖(3)进行局部活动连接,衣身(...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