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捷文专利>正文

书签夹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30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书签夹的改良结构,包括在一薄片板上以切割缝成型书签夹主体及夹片,使该夹片的一端连接于书签夹主体成一固定端部,另端则与书签夹主体分离成一开口的自由端部;该书签夹主体上适当位置处亦以一切割缝成型一或多个夹扣,该夹扣具有可与夹片同向开口的自由端部,该书签夹藉夹扣夹固于书籍的侧边时,其夹片可夹住最上页表面,而书页能自该夹片的自由端部开口处滑移脱出,以方便翻动书页。(*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书签夹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夹固于书页上可直接翻页而不必取下该书签的书签夹的改良结构,其夹固紧密牢靠且易于翻页,更可提供缺省多段阅读页数,使用者由夹扣与夹片间所夹的书页数量即可知待阅读页数,而不需向后翻动书页查看,以增加阅读方便。人们在看书时经常无法一次将整本书看完而需分次阅读,以至于暂停阅读离开时必须默记页码,或以笔、尺、纸张、书签及其他物品夹在阅读的页次所在,以为下次阅读时接续的标记。然而,以默记方式历久易被遗忘,至再次阅读时得花费时间回忆及找寻接续页次;而以笔、尺、纸张、书签或其他物品夹在书页中以示标记则易因携带移动该书本致掉落而失去标记功能。因此,以一般常规式书签作为阅读标记的方式并不可靠。而最早的常规式书签为在一硬纸片上印美丽图而成,其不具夹固定位的功能,容易自书本夹页中掉出,稍后仍发展成如第8图所示的具夹固定位的书签,其包括一主体16及一具自由端的夹部18,惟其夹固并不牢靠,常易掉落,且翻页时先取下该书签为其缺点。如第9图所示,第85218700号的「插刀式书签的改良结构」新型专利申请案(公告第313067号),提供一种具有弯形柄体1及一直形刀体3的书签,该弯形柄体1及刀体3系以一套管2予以套接,且使柄体1成可旋转,使用时将该刀体3夹插在停止阅读页次之位置,并可旋转柄体使之夹住书本的封面或封底即可。该案虽可利用刀体与柄体间互成180°角的关系以夹固在书本上使不易脱落并利於于辨识找寻阅读起始页次,只是在翻到起始页次后要再翻动书页时,必须先取下该书签才可翻页,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更且用户在阅读期间多将之闲置于一旁,直到暂停阅读时再度使用于书页上,如此容易因随手放置而遗忘或遗失。又如第10图所示的台湾第81201943号的「书签」新型专利申请案(公告第189484号),是一种角隅书签,包括两片带状薄板6、8,其互成90°角的上侧1及侧边2系连接成带状,该两片薄板呈上下重叠相连,作为各薄板的两个尽端部,且有两个带状固持部5、5自该上侧及侧边延伸。使用时,以两片薄板6、8的互成直角的间隙7、9插入夹固于书页的一角隅(如第11图所示),藉该两带状固持部5、5夹固于书页上而不虞脱落,惟其具有如上述第85218700号专利申请案的翻页不便及易于遗忘遗失的缺点。如上所述,公知书签具有如下缺点1.常规式书签夹固不牢靠,易掉落;2.翻页时需先取下,造成使用不便;3.取下随手置放易遗忘及遗失;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书签夹的改良结构,其主要是在一薄片板上以切割缝成型一夹片及一书签夹主体,该书签夹主体上再以切割缝成型一个(含)以上的夹扣,使该夹片与夹扣具有可同向开口的自由端部,以便夹固定位于书页上,藉由该夹片的自由端部的开口使书页易于翻动,而提高阅读的便利。为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书签夹的改良结构,包括在一薄片板上成型一书签夹主体及一夹片,其特征在于该夹片具有一与书签夹主体连接的固定端部及一与书签夹主体分离的开口自由端部;而该书签夹主体上适当位置处则成型一或多个夹扣,该夹扣具有可与夹片同向开口的自由端部,该书签夹藉夹扣夹固于书籍的侧边时,其夹片可夹住最上页表面,而书页能自该夹片的自由端部开口滑移脱出,以方便翻动书页为其特征。有监于此,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书签夹的结构及其功能,经不断试验及改良而成本技术「书签夹的改良结构」,采用上述方案后,其具有下列优点1.可直接夹紧于书页上,而无掉落之虞;2.翻页时书页可由夹片的开口处直接滑出,无需取下书签夹,增加阅读及使用上的便利;3.翻页时无需取下,不会遗忘或遗失;4.在一薄片板上一次成型,可迅速大量制造生产,成本低廉且具经济效益。具有如上所述优点的书签夹的改良结构,系在一薄片板上成型一夹片及一书签夹主体,该书签夹主体上又具一个以上的夹扣,该夹片及夹扣具有同方向开口的自由端部,可夹固于书页上而不虞脱落,且书页可经由该夹片的自由端部开口滑出,具无需取下该书签夹即能够翻页的功效,而大幅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可有效防止该书签夹的遗失。有关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目的、功效及结构请参阅下附图式及实施例的说明,即可进一步了解。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图;第2图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图;第3图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说明图;第4图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说明图;第5图为本技术夹固于书页时翻页的动作示意图;第6图为本技术的使用说明图;第7图为使用本技术时的翻页动作说明图;第8图为常规书签的示意第9图为第85218700号新型专利申请案的使用示意图;第10图为第81201943号新型专利申请案透视图;第11图为第81201943号新型专利申请案的使用示意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2书签夹主体 4夹片 21夹扣41自由端部22夹扣 42固定端部 23夹扣6书页3切割缝 61当前阅读页次31缺槽如第1图所示,本技术的书签夹结构系在一薄片板上以一切割缝3成型一书签夹主体2及一夹片4,该切割缝3系沿薄片板的周缘适当宽度切入至相邻侧边的远端,使该夹片的一端与书签夹主体分离成一自由端部41,其另端则连接于书签夹主体成一固定端部42;而该书签夹主体2上适当位置处亦以一切割缝成型一(或多)个夹扣21(22、23),该夹扣21(22、23)亦具有可与夹片同向开口的自端部,形成一多层式夹具;该书签主体2可进一步对应于夹片4的自由端部设一切槽31,使握持该书签时,以拇指按住主体的固定端部,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底部托住主体,而食指可利用该切槽31将夹片4的自由端部向上推,令夹固动作操作更为顺利。该夹片4可自书签夹主体2的一侧边端部沿边缘切割,至相邻边转折再切割至该相邻边的远端而成型一近似直角的夹片。使用时,以该书签主体2与夹扣21(22、23)的开口端部自书本一侧插入,而共同夹固定位于书页6的其中任意多页上,再将该夹片略向上挑起使其夹固于当前阅读页次61的上方(如第5图所示),俾该书签夹藉夹扣21与主体2共同夹固于书籍的侧边时,其夹片4可夹住最上页61表面而形成一开口,欲翻页时,书页即可自该夹片4的自由端部41的开口滑移脱出,以方便翻动书页。请参阅第2及第3图的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其与第1图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惟其切割缝3系自书签夹主体2一侧边的接近中段部份切入,再沿边缘切割成形一具90度弯角的夹片4,该主体上则配合该夹片4切割成形一个(或互为同心或平行的多个)个夹扣21(22、23)。另,该夹扣21(22、23)亦可设计为花瓣形而不为U形(如第4图所示)或其他各式美丽造形,以增加阅读情趣。如第5至第7图所示,本技术使用时,系以书签主体2及夹片21(22、23)夹固定位于书本的其中部份未阅读书页6上,其夹片4则以固定端部42靠抵于书本的一侧边,而以自由端部41夹固于当前阅读页次61上(如第6图所示),要翻页时只要将书页沿夹片4的自由端部开口推移即可达翻页的目的。且利用该多数个夹扣,可对待阅读部份的页次再分段区隔,以提高阅读机动性。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结构、目的及功效,非用以规范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下所为的变更及修饰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请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书签夹的改良结构,包括在一薄片板上成型一书签夹主体及一夹片,其特征在于:该夹片具有一与书签夹主体连接的固定端部及一与书签夹主体分离的开口自由端部;而该书签夹主体上适当位置处则成型一或多个夹扣,该夹扣具有可与夹片同向开口的自由端部,该书签夹藉夹扣夹固于书籍的侧边时,其夹片可夹住最上页表面,而书页能自该夹片的自由端部开口滑移脱出,以方便翻动书页为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捷文
申请(专利权)人:詹捷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