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毛坯件的双重层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56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片毛坯件的双重层叠装置,包括:面向作业线一张一张地切出明信片的明信片送出组件;配置在其下游的一张一张地切出相片的相片送出组件;在相片上涂敷浆糊后,从斜上方沿作业线进入方向送出的涂敷组件以及配置在作业线与涂敷组件出口侧对接的位置上、将明信片和相片夹持后用浆糊粘接形成层叠体、向下游送出的夹持部,可将明信片和相片分别一张一张地向作业线连续供料的同时制成层叠体,用于高效优质地制造带相片的明信片之类。(*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在明信片上贴附相片及制造带相片的明信片、或是制造在其它类卡片状的薄片上层叠贴附别的薄片用的层叠装置,特别是涉及从卡片毛坯件的供料至层叠、排出的整个工位可靠而又短时间处理的卡片毛坯件的双重层叠装置。例如,在明信片方面,众所周知,市场上具有在其背面附有相片的有关近况问候和典礼介绍等内容的产品。其中有一种是在将印相纸裁切成明信片状的背面熔接相片的贺年片现已广泛普及。作为带相片的明信片的制造装置,例如已有本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1-197095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它是一种将卷筒纸作为明信片的基材向作业线供料,在对这种卷筒纸涂敷或对预先涂过的干浆糊进行含水处理后,在一张一张送出的卡片状相片的工位上将明信片贴附在卷筒纸上。另外,在专利技术专利公告1995-96352号公报中,介绍了一种将卷成圆筒状的相片向作业线供料,再将明信片贴附在相片上的装置。另一方面,从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角度来看,将相片贴附在与明信片相同厚度的普通纸背面的带相片的明信片也非常经济,例如在DPE工厂等也能简单处理,故有希望今后获得发展。为此,本申请人已将不用卷筒纸而将1张相片与1张明信片分别在作业线上进行处理和贴合的制造装置作为专利技术专利申请1996-13655号提出了申请,并作为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7-315052号对外公开。该种制造装置大致结构是将相片的供料工位、向相片涂敷的工位、明信片的供料工位和将贴附后的产品送出的排出工位按顺序排列,在横穿这些工位的方向设置往复移动的吸附台。并且,吸附台在相片的供料工位上将1张相片的表面侧吸附后,移动到涂敷工位,在相片的背面涂上浆糊,再移动到明信片的供料工位,与明信片贴合,然后在排出工位上解除吸附,制成带相片的明信片予以回收。在该成品回收之后,吸附台从排出工位返回到相片的供料工位,再重复相同的动作。若采取这种对1张相片与1张明信片进行处理的方式,就不再需要将相片或明信片中的某一方卷成圆筒状向作业线送出的结构,并使制造数量至少可与预先准备好的相片张数相符,实现小批量生产。然而,在制成1张带相片的明信片的加工过程中,由于相片的吸附、与明信片的贴合、排出的各个位置上会使吸附台临时性停止,因此吸附台形成间隙性的动作。要想缩短从相片的供料至与明信片贴合、排出之间的时间则受到限制,而且吸附台相对于各工位的定位精度又需要进行严格管理,故控制复杂。另外,从排出工位开始的产品送出后,需要设置1个使吸附台原点返回到初始的相片供料工位用的行程。因此,不仅要使吸附台作间隙动作,而且还要增加返回原点的时间,从而延长了每次加工过程的结束时间,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这样,虽然可对以1张为单位的相片和明信片进行处理,但与以往和将卷筒状相片式明信片的基材送入作业线场合下可连续处理的方式相比较,不能在缩短处理时间方面达到最佳化。另一方面,想要在连续作业线上以成对方式操作处理相片和明信片时,例如可以考虑采用以通路线(pass line)方式设置皮带或滚子列,向这种通路作业线供给相片和明信片的结构。在采用这种作业线结构时,应考虑的是可靠的涂敷浆糊、相片与明信片之间的高精度定位以及贴附后的制品整形的系统。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尚未开发出既可满足这些条件又可缩短处理加工时间的装置。而且,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在带相片的明信片的制造领域中存在,而且在将各种卡片状基材两层叠合的产品制造和为形成树脂薄片等层叠体的叠片处理的领域中也同样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带相片的明信片等之类的2张卡片毛坯件为单位进行高效率处理并可获得高质量产品的制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由以下部件构成向作业线一张一张地切出第1卡片毛坯件的第1送出组件;位于该第1送出组件的下游、配置在所述作业线的上方并向所述作业线一张一张地切出第2卡片毛坯件的第2送出组件;配置在该第2送出组件与所述作业线之间、在所述第2卡片毛坯件上涂敷粘接剂后将所述第2卡片毛坯件向所述作业线斜下方向送出的粘接剂涂敷组件;以及配置在所述作业线与粘接剂涂敷组件出口侧的对接位置、将所述第1和第2卡片毛坯件夹持后一边用粘接剂粘合该两张卡片毛坯件、一边以层叠体的形式向下游送出的夹持部。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将第1和第2卡片毛坯件送入共同的作业线,用粘接剂形成1个层叠体,将其送出到下游的作业线,因此再包括贴附工序在内,可实现连续行走式操作。在本专利技术中,从所述第1送出组件切出第1卡片毛坯件的速度比所述作业线上的卡片毛坯件和层叠体的传递速度慢。在所述第1送出组件和作业线上,装有第1卡片毛坯件进给用的滚子列,配设与滚子列同步回转驱动的主驱动马达用作单一的驱动源,也可以在所述作业线一侧和第1送出组件一侧的各个滚子列上将其它系统的回转传递装置与所述主驱动马达连接。在此场合,所述回转传递装置可以采用与种滚子列的轴连接的同步皮带。粘接剂涂敷组件可包含下列构件,即配置在所述作业线斜下方向进入的所述第2卡片毛坯件背面的可涂敷粘接剂位置上的喷嘴,以及配置在与所述喷嘴之间弹性夹持所述第2卡片毛坯件位置上的反向引导体。在此场合,所述粘接剂涂敷用的喷嘴即为与外部的粘接剂压入源连通的中空体,包括轴线与沿所述作业线的第2卡片毛坯件前进方向基本垂直、可绕轴线转动操作、推压所述反向引导体的涂敷用圆周面;与该反向引导体分离后形成可接受第2卡片毛坯件间隙的间隙部;以及在包含所述涂敷用圆周面上的位置开口的、与粘接剂供料一侧连通的吐出孔。所述反向引导体受所述喷嘴的涂敷用圆周面推压而可弹性变形,也可采用使第2卡片毛坯料沿作业线的前进方向行走的闭环式皮带。并且,所述第2送出组件具有与所述第1送出组件和作业线的驱动系统独立的驱动源,包括从所述第1送出组件切出第1卡片毛坯件后并接近所述夹持部的期间、在粘接剂涂敷组件中切出第2卡片毛坯件的控制系统。在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也可设置将相互粘接的第1和第2卡片毛坯件的层叠体宽度方向的余量裁切除去的修边组件,在此场合,所述修边组件具有以下部件配置在所述作业线上下的形成裁剪刀的回转式修边滚子;与该修边滚子配对的对所述层叠体的承受所述裁剪刀的剪断力的回转式支承滚子;以及配置在这些修边滚子和支承滚子的上游侧、限制层叠体从作业线向上露出的推压滚子。另外,在所述修边组件的下游,也可设置在接受所述层叠体后使其暂停的同时,分别将层叠体传送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侧的余量裁切除去的切断组件。在此场合,切断组件具有与所述作业线的驱动系统独立回转驱动、将来自上游一侧的层叠体引入的传送滚子,该传送滚子的传送速度比所述作业线一侧的层叠体的传递速度快。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卡片毛坯件的双重层叠装置整体的概略图。图2为表示明信片送出组件内部机构的概略图。图3为说明明信片送出组件的皮带轮大小关系的图。图4为表示相片送出组件内部机构的概略图。图5为表示涂敷组件及其附近的装置结构的概略图。图6为涂敷组件的喷嘴设定在待机状态时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7为修边组件的主要部分,(a)为侧视图,(b)为分解表示修边滚子和支承滚子的主视图。图8为表示切断组件主要部分的概略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卡片毛坯件的双重层叠装置整体的概略图,以制造带相片的明信片用的制造装置为例作一说明。在图中,双重层叠装置的壳体1的内部设有驱动源和驱动力的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片毛坯件的双重层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向作业线一张一张地切出第1卡片毛坯件的第1送出组件;位于该第1送出组件的下游、配置在所述作业线的上方并向所述作业线一张一张地切出第2卡片毛坯件的第2送出组件;配置在该第2送出组件与所述作业线之间、在所述第2卡片毛坯件上涂敷粘接剂后将所述第2卡片毛坯件向所述作业线斜下方向送出的粘接剂涂敷组件;以及配置在所述作业线与粘接剂涂敷组件出口侧的对接位置、将所述第1和第2卡片毛坯件夹持后一边用粘接剂粘合该两张卡片毛坯件、一边以层叠体形式向下游送出的夹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泽纯一安武成志松田均藤井学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萨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