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良成专利>正文

安全电源插接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561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20:36
安全电源插接单元,在第一插套与L端子间串接第一、第二触点对,在第二插套与N端子间串接第三、第四触点对。在绝缘安装座内对应4个动触点设有4个拨轮,均设有枢转装在相应插套或安装座上的支点轴、斜面、驱动部和定位部。第一、四拨轮各对着N插孔设置,它们的斜面可与插头的插体的两端角分别挤压、滑动接触,通过该插体的两侧面分别与两拨轮的定位部的接触,其驱动部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才能同时实现第一和第四对触点的闭合。第二、三拨轮各对着L插孔,它们的斜面可与插体的两端角分别挤压、滑动接触,通过插体的两侧面分别与两拨轮的定位部的接触,其驱动部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才能同时实现第二和第三对触点的闭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电源插接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电源插接单元,例如额定电压200V至300V的单相安全电源插接单元,特别是一种具有防触电和防溅水功能的墙壁电源插接单元或移动电源插接单元、插排或者地插,不仅适于安装在工业、商用、民用建筑上,还可适于安装在煤矿码头、车辆及经常需水洗的各种设备上。
技术介绍
电源插接单元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各行各业,这种单相电源插接单元按使用方式一般分为嵌置在墙壁或其它设施的壳壁上的墙壁电源插接单元和可移动的移动电源插接单元,单相电源插接单元包括只有二极插孔的二极插座、只有三极插孔的三极插座、包括二极插孔和三极插孔的混合插座等,其中二极插座的两个极是指火线L和零线N,三极插座的三个极是指火线L、零线N和地线E。现有同类产品的电源插接件大多是用铜板冷弯成型,与插头接触后得电,电源的+、-极直接接入接触介质中,有些产品的接触件通过插孔外露,在家庭中如孩童用金属物插入普通插座会造成触电,当人手或导电物体误接触或误插入插座的电源插孔时会发生触电事故,现有在厂矿、车辆、码头的设备上常需要用水清洁,所使用的电源插接单元在清洁时往往带电被水冲淋,由于插座溅水积水在使用时会引发短路,可能造成火灾事故,因此,现有的普通型电源插接单元一般不具有防触电和防溅水的功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有些厂家在产品的插接部位加装防护措施,例如采用保护门的结构,在无插头插入插孔的情况下,保护门会自动关闭以封堵插孔,使人手不能接触到插孔内的带电零件,但由于插头插入插座的操作很费劲,从而导致使用不方便且易损坏,虽然可起到部分防护作用,但在根本上排除不了安全隐患,触电及火灾事故屡见不鲜。此外在车站、码头等至今还是采用普通插座插排带电水冲法清洁车辆,清洗车辆后所用插座中的积水如不清理干净就会造成短路,保护门结构不具有阻止导电液体进入插孔的防水的功能。现有一种具有防触电的插座,它采用“Z”状前触桥和后触桥且前触桥和后触桥成空间交错布置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使得结构复杂,而且由于前触桥20和后触桥21属于不同极性的导电件,当水进入插座内时,交错处很容易发生短路,所以难以获得理想的防水效果。并且其左、右驱动板的下端与导电夹片的底端需采用铰接结构,而铰接结构易存在电连接性能低下的问题,从而使产品的载流能力受到限制,导致温升问题严重;该机构需要采用弹簧才能驱动分断,不仅使得结构复杂,而且增加了插入操作力,使得插拔操作费力,并且铰接结构和弹簧的结构因受过大的插拔力的影响易发生可靠性问题。此外,由于交错布置,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要求,同时增加了交错处的绝缘困难,不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根本上解决异物插入和积水短路问题的安全电源插接单元,采用本产品可带电清洗车辆设备,在孩童插入任何物质包括手指时决不会触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电源插接单元,包括与绝缘安装座20扣合连接的绝缘壳盖10、三极插座单元S和/或二极插座单元R,所述的每个二极插座单元R和每个三极插座单元S均包括分别设置在绝缘壳盖10上的L极插孔和N极插孔、安装在绝缘安装座20内的分别对着L极插孔设置的与L极端子A电气连接的第一插套I和对着N极插孔设置的与N极端子B电气连接的第二插套2,每个三极插座单元S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壳盖10上的E极插孔、安装在绝缘安装座20内的对着E极插孔设置的与E极端子C电气连接的第三插套3。其中:在所述的第一插套I与L极端子A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路中以串联方式设有第一静触点111和第一动触点121、第二动触点122和第二静触点13,在所述的第二插套2与N极端子B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路中以串联方式设有第三静触点211和第三动触点221、第四动触点222和第四静触点23。在绝缘安装座20内分别对应第一动触点121、第二动触点122、第三动触点221、第四动触点222设有第一拨轮51、第二拨轮52、第三拨轮53和第四拨轮54,其中每个拨轮设有枢转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一插套I或第二插套2或绝缘安装座20上的支点轴50、斜面5b、驱动相应的动触点朝静触点闭合动作的驱动部5a和定位部5c ;所述的第一拨轮51和第四拨轮54分别对着N极插孔设置,所述的第一拨轮51的斜面5b和第四拨轮54的斜面5b可与插入N极插孔的插头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端角Tb分别挤压接触和滑动接触,通过所述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侧面Tc分别与第一拨轮51的定位部5c和第四拨轮54的定位部5c的接触,所述的第一拨轮51和第四拨轮54的驱动部5a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Ks,才能同时实现第一动触点121向第一静触点111闭合和第四动触点222向第四静触点23闭合;所述的第二拨轮52和第三拨轮53分别对着L极插孔设置,所述的第二拨轮52的斜面5b和第三拨轮53的斜面5b可与插入L极插孔的插头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端角Tb分别挤压接触和滑动接触,通过所述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侧面Tc分别与第二拨轮52的定位部5c和第三拨轮53的定位部5c的接触,所述的第二拨轮52和第三拨轮53的驱动部5a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Ks,才能同时实现第二动触点122向第二静触点13闭合和第三动触点221向第三静触点211闭合。根据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静触点111和L极端子A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件11上,第一动触点121和第二动触点122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件12上,第二静触点13设置在第一插套I上,第三静触点211和N极端子B分别设置在第三导电件21上,第三动触点221和第四动触点222分别设置在第四导电件22上,第四静触点23设置在第二插套2上。还有,根据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拨轮51、第二拨轮52、第三拨轮53和第四拨轮54分别为下拨轮5X,其中第一拨轮51的支点轴5ο和第四拨轮54的支点轴5ο分别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插套I上,第二拨轮52的支点轴5ο和第三拨轮53的支点轴5ο分别枢转地安装于第二插套2上,所述的每个拨轮可分别绕各自的支点轴5ο向外摆动。还有,根据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拨轮51、第二拨轮52、第三拨轮53和第四拨轮54分别为上拨轮5S,其各个支点轴5ο分别枢转地安装于绝缘安装座20上,所述的每个拨轮可分别绕各自的支点轴5ο向外摆动。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的上拨轮5S配置在绝缘安装座20内的上层空腔202内。另外,根据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绝缘安装座20包括外壳壁208、上层底板201和下层底板205,上层底板201与下层底板205之间设有高度差H,由相互连接成一体的上底板201、下层底板205和外壳壁208形成一开口的大空腔,该大空腔内包括对着上层底板201的上层空腔202和对着下层底板205的下层空腔206,通透的上层漏水槽203设置在所述的上层空腔202内的上层底板201上,通透的下层漏水槽207设置在所述的下层空腔206内的下层底板205上。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的L极端子A、N极端子B和E极端子C设置在上层空腔202内,所述的三极插座单元S和/或二极插座单元R设置在下层空腔206内;或者所述的L极端子A、N极端子B、E极端子C和二极插座单元R设置在上层空腔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电源插接单元,包括与绝缘安装座(20)扣合连接的绝缘壳盖(10)、三极插座单元S和/或二极插座单元R,所述的每个二极插座单元R和每个三极插座单元S均包括分别设置在绝缘壳盖(10)上的L极插孔和N极插孔、安装在绝缘安装座(20)内的分别对着L极插孔设置的与L极端子A电气连接的第一插套1和对着N极插孔设置的与N极端子B电气连接的第二插套(2),每个三极插座单元S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壳盖(10)上的E极插孔、安装在绝缘安装座(20)内的对着E极插孔设置的与E极端子C电气连接的第三插套(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插套(1)与L极端子A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路中以串联方式设有第一静触点(111)和第一动触点(121)、第二动触点(122)和第二静触点(13),在所述的第二插套(2)与N极端子B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路中以串联方式设有第三静触点(211)和第三动触点(221)、第四动触点(222)和第四静触点(23);在绝缘安装座(20)内分别对应第一动触点(121)、第二动触点(122)、第三动触点(221)、第四动触点(222)设有第一拨轮(51)、第二拨轮(52)、第三拨轮(53)和第四拨轮(54),其中每个拨轮设有枢转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一插套(1)或第二插套(2)或绝缘安装座(20)上的支点轴(5o)、斜面(5b)、驱动相应的动触点朝静触点闭合动作的驱动部(5a)和定位部(5c);所述的第一拨轮(51)和第四拨轮(54)分别对着N极插孔设置,所述的第一拨轮(51)的斜面(5b)和第四拨轮(54)的斜面(5b)可与插入N极插孔的插头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端角Tb分别挤压接触和滑动接触,通过所述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侧面Tc分别与第一拨轮(51)的定位部(5c)和第四拨轮(54)的定位部(5c)的接触,所述的第一拨轮(51)和第四拨轮(54)的驱动部(5a)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KS,才能同时实现第一动触点(121)向第一静触点(111)闭合和第四动触点(222)向第四静触点(23)闭合;所述的第二拨轮(52)和第三拨轮(53)分别对着L极插孔设置,所述的第二拨轮(52)的斜面(5b)和第三拨轮(53)的斜面(5b)可与插入L极插孔的插头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端角Tb分别挤压接触和滑动接触,通过所述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侧面Tc分别与第二拨轮(52)的定位部(5c)和第三拨轮(53)的定位部(5c)的接触,所述的第二拨轮(52)和第三拨轮(53)的驱动部(5a)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KS,才能同时实现第二动触点(122)向第二静触点(13)闭合和第三动触点(221)向第三静触点(211)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电源插接单元,包括与绝缘安装座(20)扣合连接的绝缘壳盖(10)、三极插座单元S和/或二极插座单元R,所述的每个二极插座单元R和每个三极插座单元S均包括分别设置在绝缘壳盖(10)上的L极插孔和N极插孔、安装在绝缘安装座(20)内的分别对着L极插孔设置的与L极端子A电气连接的第一插套I和对着N极插孔设置的与N极端子B电气连接的第二插套(2),每个三极插座单元S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壳盖(10)上的E极插孔、安装在绝缘安装座(20)内的对着E极插孔设置的与E极端子C电气连接的第三插套(3),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第一插套(I)与L极端子A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路中以串联方式设有第一静触点(111)和第一动触点(121)、第二动触点(122)和第二静触点(13),在所述的第二插套(2)与N极端子B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路中以串联方式设有第三静触点(211)和第三动触点(221)、第四动触点(222)和第四静触点(23); 在绝缘安装座(20)内分别对应第一动触点(121)、第二动触点(122)、第三动触点(221)、第四动触点(222)设有第一拨轮(51)、第二拨轮(52)、第三拨轮(53)和第四拨轮(54),其中每个拨轮设有枢转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一插套(I)或第二插套(2)或绝缘安装座(20)上的支点轴(5ο)、斜面(5b)、驱动相应的动触点朝静触点闭合动作的驱动部(5a)和定位部(5c);所述的第一拨轮(51)和第四拨轮(54)分别对着N极插孔设置,所述的第一拨轮(51)的斜面(5b)和第四拨轮(54)的斜面(5b)可与插入N极插孔的插头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端角Tb分别挤压接触和滑动接触,通过所述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侧面Tc分别与第一拨轮(51)的定位部(5c)和第四拨轮(54)的定位部(5c)的接触,所述的第一拨轮(51)和第四拨轮(54)的驱动部(5a)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Ks,才能同时实现第一动触点(121)向第一静触点(111)闭合和第四动触点(222)向第四静触点(23)闭合;所述的第二拨轮(52)和第三拨轮(53)分别对着L极插孔设置,所述的第二拨轮(52)的斜面(5b)和第三拨轮(53)的斜面(5b)可与插入L极插孔的插头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端角Tb分别挤压接触和滑动接触,通过所述的标准插体BT的两个侧面Tc分别与第二拨轮(52)的定位部(5c)和第三拨轮(53)的定位部(5c)的接触,所述的第二拨轮(52)和第三拨轮(53)的驱动部(5a)之间的距离达到并保持在设计值Ks,才能同时实现第二动触点(122)向第二静触点(13)闭合和第三动触点(221)向第三静触点(211)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电源插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静触点(111)和L极端子A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件(11)上,第一动触点(121)和第二动触点(122)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件(12)上,第二静触点(13)设置在第一插套(I)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良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