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包括站区给水管、浇灌给水总管和浇灌给水支管,所述站区给水管的前端接入市政供水管道或其它有压水源设施,站区给水管中设置有手动总阀和电动总阀,以及防污止回阀,站区给水管后端连接所述浇灌给水总管,所述浇灌给水支管并联接入浇灌给水总管;所述浇灌给水支管的前端均设置有手动分阀和电动分阀,以及水压减压器、压力调节器、水流指示器和地埋式的浇灌设施;所述电动总阀、电动分阀和水流指示器均与一控制终端进行电连接。本系统有效避免浇灌过程中因喷射到变电站设备上造成意外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实现高效浇灌进行站区绿化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减少耗水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
本技术涉及道路浇灌领域,尤其是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
技术介绍
道路绿化浇灌系统是变电站工程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站内道路清洁浇洒和绿化植物浇灌提供必要的水量和水压,既能够满足道路车场清洁卫生,又能够保证绿化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目前常规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采用市政给水直供,再以人工浇灌的方式进行,由于变电站场地的特殊性,以及人工浇灌操作的随意性,浇灌过程中往往因此存在许多问题或弊端,例如浇灌不均造成植物生长参差,甚至由连续性水流直接浇灌到带电设备上造成人员安全严重威胁,还有因过量浇灌而产生水资源的浪费等,而且人工浇灌的劳动强度很大,也不利于进行大面积的浇灌工作,对于现在的发展趋势,这种浇灌系统已经无法胜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能够统一控制浇灌,且安全可靠的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包括站区给水管、浇灌给水总管和浇灌给水支管,所述站区给水管的前端接入市政供水管道或其它有压水源设施,站区给水管中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总阀和电动总阀,以及用于防止因水流回流造成污染的防污止回阀,站区给水管后端连接所述浇灌给水总管,所述浇灌给水支管并联接入浇灌给水总管;所述浇灌给水支管的前端均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分阀和电动分阀,浇灌给水支管在所述手动分阀和电动分阀后连接有防止水压过高的水压减压器,和调节水压波动的压力调节器,以及水流指示器,最后浇灌给水支管连接用于变电站区域地埋式的浇灌设施;所述电动总阀、电动分阀和水流指示器均与一用于进行统一监测和操控的控制终端进行电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浇灌给水支管上安装有用于实时测量降雨的雨量传感器,以及能够检测土壤湿度的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雨量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终端电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灌给水支管在所述水流指示器后连接有用于拦截过滤杂质的篮式过滤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配电装置区草地的地埋式雾化喷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围墙边低矮灌木区域的地埋式微喷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又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电缆沟边或建筑物狭长草地区域的地埋式滴灌管,以及有用于排除管内空气的自动排气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道路和车场区域的地埋式散射喷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实现终端统一控制变电站场地绿化浇灌,有效避免浇灌过程中因喷射到变电站设备上造成意外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实现高效浇灌进行站区绿化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可灵活合理控制浇灌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耗水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的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包括站区给水管1、浇灌给水总管2和浇灌给水支管3,所述站区给水管I的前端接入市政供水管道或其它有压水源设施,站区给水管I中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总阀11和电动总阀12,以及用于防止因水流回流造成污染的防污止回阀13,站区给水管I后端连接所述浇灌给水总管2,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并联接入浇灌给水总管2 ;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的前端均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分阀31和电动分阀32,浇灌给水支管3在所述手动分阀31和电动分阀32后连接有防止水压过高的水压减压器33,和调节水压波动的压力调节器34,以及水流指示器35,最后浇灌给水支管3连接用于变电站区域地埋式的浇灌设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浇灌过程对变电站区域设备的影响,也不影响变电站场地美观;所述电动总阀12、电动分阀32和水流指示器35均与一用于进行统一监测和操控的控制终端(附图未画出)进行电连接。所述电动总阀12和电动分阀32为常闭状态,所述手动总阀11和手动分阀31常开,用于在电动总阀12和电动分阀32因故障无法关闭时通过人手操作关闭管道水流,进行浇灌时电动总阀12和电动分阀32相应开通管道,水流从站区给水管I进入,经过防污止回阀13后从站区给水管I末端流入浇灌给水总管2,然后分流进入至各浇灌给水支管3,最后水流经过降压和稳压调控后从所述浇灌设施中喷出进行浇灌,电动分阀32分别控制各自浇灌给水支管3的水流,配合水流指示器35对水流的检测方便从所述控制终端上更好地进行操作,从而通过控制终端便可按照需要的浇灌时段、周期等设定浇灌控制,并且能够即时监控管道水流,维修或故障时可通过电动或手动、总体或单独关闭相应管道水流。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优选地,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上设置有用于实时测量降雨的雨量传感器(附图未画出),以及能够检测土壤湿度的土壤湿度传感器(附图未画出),所述雨量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终端电连接,通过对雨量和土壤湿度的检测,可更精准有效地进行浇灌,进一步减少耗水量。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在所述水流指示器35后连接有用于拦截过滤杂质的篮式过滤器36,避免杂质堵塞所述浇灌设施,且所述篮式过滤器36上设置提示清洁的指示器,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清洁。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配电装置区草地的地埋式雾化喷头41,所述地埋式雾化喷头41应用在草地环境中的浇灌给水支管3上,其所喷水流为雾状,具有一定电气绝缘性且喷射高度较低,不会直接喷射到电器设备上,其喷头平时在自重作用下埋于地下,浇灌时水压自动将喷头顶出底面,从而更好地进行草地绿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围墙边低矮灌木区域的地埋式微喷头42,所述地埋式微喷头42应用在围墙边区域处的浇灌给水支管3上,其采用180度扇形喷水方式,可在浇灌灌木的同时不喷晒在围墙上,从而更好地照顾矮灌木植物的绿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又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电缆沟边或建筑物狭长草地区域的地埋式滴灌管43,以及有用于排除管内空气的自动排气阀44,所述地埋式滴灌管43应用在电缆沟边或建筑物区域处的浇灌给水支管3上,且埋设于草坪根部,管上均匀开孔能够均匀滴水,从而更好地进行长草地植物的绿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再一种改进,所述浇灌设施包括有用于道路和车场区域的地埋式散射喷头45,所述地埋式散射喷头45主要针对地应用在道路和车场等区域的教官给水支管3上,其采用360度散射,浇灌强度大,满足环境对泥砂冲洗的要求。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区给水管(1)、浇灌给水总管(2)和浇灌给水支管(3),所述站区给水管(1)的前端接入市政供水管道或其它有压水源设施,站区给水管(1)中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总阀(11)和电动总阀(12),以及用于防止因水流回流造成污染的防污止回阀(13),站区给水管(1)后端连接所述浇灌给水总管(2),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并联接入浇灌给水总管(2);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的前端均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分阀(31)和电动分阀(32),浇灌给水支管(3)在所述手动分阀(31)和电动分阀(32)后连接有防止水压过高的水压减压器(33),和调节水压波动的压力调节器(34),以及水流指示器(35),最后浇灌给水支管(3)连接用于变电站区域地埋式的浇灌设施;所述电动总阀(12)、电动分阀(32)和水流指示器(35)均与一用于进行统一监测和操控的控制终端进行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区给水管(I)、浇灌给水总管(2)和浇灌给水支管(3),所述站区给水管(I)的前端接入市政供水管道或其它有压水源设施,站区给水管(I)中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总阀(11)和电动总阀(12),以及用于防止因水流回流造成污染的防污止回阀(13),站区给水管(I)后端连接所述浇灌给水总管(2),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并联接入浇灌给水总管(2);所述浇灌给水支管(3)的前端均设置有控制水流启闭的手动分阀(31)和电动分阀(32),浇灌给水支管(3)在所述手动分阀(31)和电动分阀(32)后连接有防止水压过高的水压减压器(33),和调节水压波动的压力调节器(34),以及水流指示器(35),最后浇灌给水支管(3)连接用于变电站区域地埋式的浇灌设施;所述电动总阀(12)、电动分阀(32)和水流指示器(35)均与一用于进行统一监测和操控的控制终端进行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道路绿化浇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给水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