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友朋专利>正文

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500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包括配合对应设置的上外层、下外层及设于上外层和下外层间的内层,上外层和下外层由丙纶纤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内层为熔喷无纺布层;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丙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凸起均匀分布于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丙纶纤维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凸起,增加上外层和下外层的双表面积,对于细颗粒物PM2.5的吸附面更大,隔离效果大大增加,亲肤性好,可直接与人体面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舍弃承载物而将过滤片单独制成产品,可以临时为使用者提供口鼻处的多重保护,过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同时亦可以配合口罩等承载物使用,安全便利。(*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防PM2.5的过滤片
本技术属于外衣;防类服;衣类配件的
,特别涉及一种能有效吸附更多粉尘及细颗粒物PM2.5、隔离效果更好的防PM2.5的过滤片。
技术介绍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颗粒物,其中又以细颗粒物PM2.5为甚,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现时社会中,由于雾霾问题愈加严重,在尚未有快速有效的治霾方案出台时,如果能随身携带防细颗粒物PM2.5的口罩等日常用品无疑能帮助我们更为健康的应对现有的天气。然而现有技术中,防细颗粒物PM2.5的口罩一般为一次到两次使用的物品,即使用过一次到两次后,口罩即需被丢弃以避免二次污染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口罩本身体积较大,即使折叠后面积也较大,而现时人们也并非真的有如此多时间呆在室外,口罩本身已经成为累赘。同时,由于天气状况的恶化,口罩的材质选择已经趋于高厚度、高密度、高阻隔率的材质,这在雾霾天无疑能更好的阻隔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细菌等,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材质,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的人来说,口罩反而人为地制造了呼吸障碍,对于心脏病、肺气肿、哮喘患者及孕妇来说这类口罩也不适合长时间佩戴。再者,普通口罩内的过滤片一般不能恰到好处的固定其位置,常常导致口罩和过滤片位置错位即口鼻位置与过滤片错开、或过滤片产生不当折痕进而影响到实际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防细颗粒物PM2.5的口罩一般为一次到两次使用的物品,其本身的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口罩本身体积较大,即使折叠后面积也较大,本身成为累赘,而高厚度、高密度、高阻隔率的材质又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的人或是心脏病、肺气肿、哮喘患者及孕妇等人群人为地制造了呼吸障碍,普通口罩内的过滤片还不能恰到好处的固定位置,常常会有口罩和过滤片位置错位即口鼻位置与过滤片错开、或过滤片产生不当折痕进而影响到实际的过滤效果情况产生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防PM2.5的过滤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包括配合对应设置的上外层、下外层及设于上外层和下外层间的内层,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由丙纶纤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所述内层为熔喷无纺布层;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丙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均勻分布于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地,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的形状相同,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的边缘的丙纶纤维相互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上外层、内层和下外层的边缘的对应位置均匀分布设有热压点。优选地,所述上外层的丙纶纤维包括一排经线和一排纬线,所述经线由两根子经线螺旋缠绕而成,所述纬线横穿设于由螺旋缠绕而成的两根子经线之间。优选地,所述下外层的丙纶纤维包括一排经线和一排纬线,所述经线由两根子经线螺旋缠绕而成,所述纬线横穿设于由螺旋缠绕而成的两根子经线之间。优选地,所述上外层和内层间还设有银纤维层,所述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均匀分布于银纤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地,所述下外层和内层间还设有银纤维层,所述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均匀分布于银纤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地,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间还设有若干层由棉纤维和竹炭微粒复合成型的竹炭纤维层。优选地,所述竹炭微粒为多孔性结构。优选地,所述竹炭微粒的平均颗粒大小为500目?600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防PM2.5的过滤片,通过配合对应设置丙纶纤维相互交错编织的上外层、下外层,在上外层和下外层间设置熔喷无纺布层的内层,并且在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丙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凸起,即凸起均匀分布在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丙纶纤维交错编织而成的上外层和下外层上设置凸起,增加了上外层和下外层的双表面积,对于细颗粒物PM2.5的吸附面更大,隔离效果大大增加,同时亲肤性好,可以直接与人体面部接触。本技术直接舍弃了承载物而将过滤片单独制成产品,可以临时为使用者提供口鼻处的多重保护,过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同时亦可以配合口罩等承载物使用,安全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上外层、内层和下外层的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丙纶纤维的侧视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外层和下外层的边缘的丙纶纤维交错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两根子经线和纬线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增加银纤维层后的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包括配合对应设置的上外层1、下外层2及设于上外层I和下外层2间的内层3,所述上外层I和下外层2由丙纶纤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所述内层3为熔喷无纺布层;所述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丙纶纤维的圆周上均勻设有若干凸起4,所述凸起4均勻分布于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本技术中,将过滤片由上至下设置为上外层1、内层3和下外层2的结构,保证了以三层结构作为主要过滤结构,能充分发挥过滤的效果。本技术中,上外层I和下外层2由丙纶纤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同时在丙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凸起4,即当编织为完整的上外层I和下外层2时,凸起4均匀分布在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丙纶纤维的圆周上设置凸起4属于对于纤维本身结构的改造,凸起4保证了纤维本身的外表面积增大,当纤维编织成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主体时,凸起4会均匀分布在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使得细颗粒物PM2.5、细菌等与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第一接触面积由现有技术的单面面积增加到现有技术的广4倍,即使细颗粒物PM2.5、细菌穿透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第一接触面,其与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第二接触面积亦较现有技术的单面面积增加;同时,由于接触面积的增力口、凸起4本身的设置,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吸附力较现有技术的高近2飞倍。本技术中,内层3采用熔喷无纺布层的结构,由于其非由纤维交织而成,而是直接纤维成网,网眼更小,更有利于过滤细颗粒物PM2.5等,同时成本较低,适用于过滤片的大规模生产。所述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形状相同,所述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边缘的丙纶纤维相互交错设置。本技术中,将上外层I和下外层2设置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将上外层I和下外层2的边缘的丙纶纤维作为经线6和纬线7都分别交错设置,即将上外层I和下外层2编织于一体。此结构保证了三层的结构更为紧密,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错位、互相摩擦产生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包括配合对应设置的上外层、下外层及设于上外层和下外层间的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由丙纶纤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所述内层为熔喷无纺布层;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丙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均匀分布于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包括配合对应设置的上外层、下外层及设于上外层和下外层间的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由丙纶纤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所述内层为熔喷无纺布层;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丙纶纤维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均勻分布于上外层和下外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的形状相同,所述上外层和下外层的边缘的丙纶纤维相互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层、内层和下外层的边缘的对应位置均匀分布设有热压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层的丙纶纤维包括一排经线和一排纬线,所述经线由两根子经线螺旋缠绕而成,所述纬线横穿设于由螺旋缠绕而成的两根子经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PM2.5的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友朋
申请(专利权)人:徐友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