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型医用锐器盒,涉及一种容器,包括顶端具有开口的盒本体和能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本体的开口内设有内盖,所述内盖的顶缘固接于所述盒本体的顶缘上,所述内盖呈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所述内盖的顶面开放形成入口,所述内盖的底面开放形成与所述盒本体内部连通的出口。医疗废物通过内盖进入锐器盒内,在锐敏盒内的医疗废物堆积至内盖的出口处时即对锐器盒进行封口及更换,能够有效限制锐器盒中内容物的体积,防止由于锐器盒过满引起的针刺事故及内容物泄漏事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型医用锐器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医护人员使用的安全型锐器盒。
技术介绍
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或割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在医疗环境中,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其中,废弃的安瓿、针头、刀片等是导致医护人 员锐器伤害最常见的锐器,研究表明,使用锐器盒可以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所有损伤性废物应丢弃于防透水、防穿透及不能打开的专用医疗锐器盒中,为了防止锐器盒过满导致的内容物泄漏以及丢弃锐器有关的损伤,锐器盒需要其内容物装至四分之三满时进行有效封口并更换。目前临床应用的锐器盒均为一次性单层结构,其上有丢弃废物的开口及分离针头与针柄的小口,但未设置防止针刺伤的装置,医护人员在丢弃废物时,仍然有被刺伤的风险。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节约成本,锐器盒内的内容物常常过满,也比较容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因此,现有的锐器盒不利于保证医护人员安全,难以适应医护人员的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限制锐器盒中内容物的容积且操作简单、方便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包括顶端具有开口的盒本体和能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其中,在所述盒本体的开口内设置有内盖,所述内盖的顶缘固接于所述盒本体的顶缘上,所述内盖呈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所述内盖的顶面开放形成入口,所述内盖的底面开放形成与所述盒本体内部连通的出口。如上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中,所述内盖的顶缘上设有用于分离针头和注射器的至少一个凹槽。如上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中,所述内盖的高度为所述盒本体高度的四分之一 O如上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中,所述内盖的底缘处设有标记线。如上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中,所述内盖呈倒圆锥台形。如上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中,所述内盖出口的内径大于注射器的长度。如上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中,所述外盖的一侧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所述盒本体,所述外盖的另一侧设有能卡合于所述盒本体上的卡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技术提出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的开口处内接有呈倒锥台形的内盖,医疗废物通过内盖进入锐器盒内,在锐敏盒内的医疗废物堆积至内盖的出口处时即对锐器盒进行封口及更换,能够有效限制锐器盒中内容物的体积,防止由于锐器盒过满引起的针刺事故及内容物泄漏事故。本技术提出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的开口处内接有呈倒锥台形的内盖,该内盖的顶面开放形成具有较大内径的入口,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由于内盖入口的内径较大,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入口内部的情况,进一步的防止了刺伤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安全型锐器盒使用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安全型锐器盒使用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安全型锐器盒封闭后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盒本体;11-开口 ;20_ 外盖;21-卡扣;30-内盖;31-入口 ;32_ 出口 ;33_ 凹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安全型医用锐器盒使用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安全型医用锐器盒使用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封闭后的侧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包括盒本体10和外盖20,盒本体10为一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在盒本体10的顶端具有开口 11,开口 11呈长方形,在开口 11处设置有能封闭开口 11的外盖20,在开口 11内设置有内盖30,内盖30的顶缘固接于盒本体10的顶缘上,内盖30呈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并且内盖30的顶面开放形成入口 31,内盖30的底面开放形成与盒本体10内部相连通的出口 32。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废弃的锐器(包括针头、刀片、注射器等)通过内盖30的入口 31丢弃进锐器盒,被丢弃的锐器沿内盖30的呈锥面的内壁面滑下,并经由出口 32落入盒本体10的内部,当盒本体10内的锐器堆积至内盖30的出口 32处(即内盖30的底缘)时,即使用外盖20将开口 11进行封闭并送去销毁。由于医护人员操作的空间基本位于内盖30的入口 31附近,而盒本体10内的锐器仅仅堆积至内盖30的出口 32即停止使用,使得医护人员和被丢弃的锐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了因接触到盒本体10内的锐器而引起的针刺事故,同时当盒本体10内的锐器堆积至内盖30的出口 32处即停止使用,也能够有效限制锐器盒中内容物的体积,避免锐器盒内容物泄漏事故。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内盖30的顶缘上设有用于分离针头和注射器的至少一个凹槽33,当医护人员需要将针头和注射器分离时,先将针头的针头座卡在凹槽33上,再向后拉动注射器,即可将针头和注射器分离,整个过程不需要手接触针头,进一步避免了针刺事故的发生。凹槽33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扇形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其它形状。并且,可以沿内盖30顶缘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33,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在本技术中,内盖30的高度为盒本体10的高度的四分之一,这样,当盒本体10中的锐器堆积至内盖30的底缘时,表明盒本体10内的内容物体积已经达到盒本体10体积的四分之三,即可利用外盖20将开口 11封闭,并将锐器盒送去销毁,避免了锐器盒中内容物泄漏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的,内盖30的底缘处设有标记线,该标记线可以红色或其它醒目的颜色,以方便医护人员识别。在本技术中,如图1、图2所示,内盖30呈倒圆锥台形,内盖30的底缘悬空于盒本体10的内部。内盖30的底面开放形成与盒本体10内部相连通的出口 32,出口 32内径大于普通注射器的长度,这样可以使得注射器能够顺利的通过出口 32落入盒本体10的内部,避免注射器堆积在内盖30的锥面上,也就进一步的避免了针刺事故的发生。在本技术中,外盖20的一侧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盒本体10上,在外盖20的另一侧设有能卡合于盒本体10上的卡扣21。外盖20可以绕铰接部件旋转打开或关闭,锐器盒在使用时,外盖20打开,打开后的外盖20通过该铰接部件悬挂于盒本体10的一侧。当锐器盒使用完毕后,外盖20关闭,并利用卡扣21将外盖20扣紧于盒本体10上,即可将开口 11封闭。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技术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包括顶端具有开口的盒本体和能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本体的开口内设置有内盖,所述内盖的顶缘固接于所述盒本体的顶缘上,所述内盖呈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所述内盖的顶面开放形成入口,所述内盖的底面开放形成与所述盒本体内部连通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包括顶端具有开口的盒本体和能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本体的开口内设置有内盖,所述内盖的顶缘固接于所述盒本体的顶缘上,所述内盖呈内部中空的倒锥台形,所述内盖的顶面开放形成入口,所述内盖的底面开放形成与所述盒本体内部连通的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顶缘上设有用于分离针头和注射器的至少一个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医用锐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芹,孟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