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净距多孔大直径圆管涵洞管周填料夯实机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净距多孔大直径圆管涵洞管周填料夯实机具,适用于多孔圆管涵洞工程。
技术介绍
我国金属钢波纹管涵是从2001年以后逐步开始在公路工程领域范围内使用,通过近几年的市场开发,现已在河北、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市区的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多孔大直径管涵的工程应用在我国属于推广阶段。多孔管涵,从排水角度,应尽量缩小波纹管间的净间距,以保证排水畅通。但从工程质量角度,增加了管间填料的施工难度,也使得管间填料如何夯实成为保证质量的技术关键。我国现有夯实机具有功率小、夯实弱、夯实指向性不强,对波纹管楔形死角的填料难以夯实;机具上部所占空间大,无法在狭小空间进行作业,施工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拼装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小净距多孔大直径圆管涵洞管周填料夯实机具,实现在狭小作业空间进行指向性夯实,操作方便。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小净距多孔大直径圆管涵洞管周填料夯实机具,该机具包括行走轮、振动器下部外壳、振动器上部外壳、行走轮支架、行走轮推动杆、行 ...
【技术保护点】
小净距多孔大直径圆管涵洞管周填料夯实机具,其特征在于:该机具包括行走轮(1)、振动器下部外壳(2)、振动器上部外壳(3)、行走轮支架(4)、行走轮推动杆(5)、行走机构悬挂孔(6)、振动锤固定孔(7)、振动锤下油腔出油道(8)、振动锤外壳(9)、振动锤(10)、振动锤上油腔进油道(11)、振动锤外壳上盖(12);该机具包括振动器、振动器夯实构件、行走及固定悬挂系统;振动器包括振动锤固定孔(7)、振动锤下油腔出油道(8)、振动锤外壳(9)、振动锤(10)、振动锤上油腔进油道(11);振动锤(10)安装固定在振动锤外壳(9)内部,所述振动锤外壳(9)两端设有振动锤下油腔出油道( ...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净距多孔大直径圆管涵洞管周填料夯实机具,其特征在于:该机具包括行走轮(I)、振动器下部外壳(2)、振动器上部外壳(3)、行走轮支架(4)、行走轮推动杆(5)、行走机构悬挂孔(6)、振动锤固定孔(7)、振动锤下油腔出油道(8)、振动锤外壳(9)、振动锤(10)、振动锤上油腔进油道(11)、振动锤外壳上盖(12);该机具包括振动器、振动器夯实构件、行走及固定悬挂系统;振动器包括振动锤固定孔(7)、振动锤下油腔出油道(8)、振动锤外壳(9)、振动锤(10)、振动锤上油腔进油道(11);振动锤(10)安装固定在振动锤外壳(9)内部,所述振动锤外壳(9)两端设有振动锤下油腔出油道(8)、振动锤上油腔进油道(11),通过液压油液的泵入、泵出,实现对振动锤(10)的振动输出;所述振动锤外壳(9)通过底部的振动锤固定孔(7)固定于振动器下部外壳(2),实现对振动锤(10)产生的振动通过振动锤外壳(9)传输到振动器穷实构件;所述振动器夯实构件包括振动器下部外壳(2)、振动器上部外壳(3)、振动锤外壳上盖(12);振动锤外壳上盖(12)固定安装在振动锤外壳(9)顶部,用以保护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下部外壳(2)米用整体式铸铁;振动器上部外壳(3)安装固定在在振动器下部外壳(2)上,且振动器上部外壳(3 )开有行走机构悬挂孔(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生,孙文龙,陈旭东,叶春琳,李文华,苏东青,马瑞,蔡玮,姜永昌,张鹏,李会,郭冬春,孙建波,叶锦华,樊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