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瓣定位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743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颅骨骨瓣定位锁,包括上定位片(2)、竖直设置的柔性调节拉条(1)及固定于柔性调节拉条(1)下端的下定位片(3),其中,上定位片(2)构成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设有第一止回片(5),柔性调节拉条(1)穿过上定位片(2)的方形通孔且与第一止回片(5)之间构成有控制上定位片(2)在柔性调节拉条(1)上自上而下单向移位的上定位片止回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时操作便捷,省时省力,能提高颅骨术后的整体性,并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骨骨瓣定位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颅骨骨瓣定位锁。
技术介绍
开颅手术中颅骨骨瓣的回复固定是神经外科的常规操作,回复固定骨瓣不仅有美容方面的要求,而且固定良好的骨瓣可更好地保护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现今在开颅手术后,一般不固定颅骨骨瓣,或采用钢丝、丝线及微型钢板来固定颅骨骨瓣。其中,开颅手术后不固定颅骨骨瓣,容易出现骨瓣的不稳固,术后早期骨瓣外浮或伤口愈合后头皮留有骨孔痕迹,影响病人情绪和美观,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现代医学发展观点不相符。采用不锈钢丝固定颅骨骨瓣,虽有较好的强度,但操作费时,其残端有刺伤头皮导致长期疼痛的可能,且在CT及MR检查时可产生明显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采用丝线固定颅骨骨瓣能克服采用不锈钢丝固定的不足,但丝线固定的强度弱,其固定的骨瓣在术后早期易下沉,在微创手术中由于骨瓣较小,而锯缝相对较宽,骨瓣下沉的问题则更为突出。采用微型钢板固定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复位效果,但该固定方式操作费时且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颅骨骨瓣定位锁,其应用时操作便捷,省时省力,能保持颅骨的整体性,并能达到美观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颅骨骨瓣定位锁,包括上定位片、竖直设置的柔性调节拉条及固定于柔性调节拉条下端的下定位片,所述上定位片构成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设有第一止回片,所述柔性调节拉条穿过上定位片的方形通孔且与第一止回片之间构成有控制上定位片在柔性调节拉条上自上而下单向移位的上定位片止回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均构成圆盘状,上定位片的开口向下,下定位片的开口向上,且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两者的中央部位均内凹。其中,本技术的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均类似于波浪状结构,在受力时不易变形,因此,使本技术的结构得到增强。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两者的边缘均构成锯齿状结构。本技术应用时,下定位片的锯齿边缘和上定位片的锯齿边缘分别紧贴于颅骨的内外表面,使本技术应用时固定更加牢靠,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为了保证柔性调节拉条柔性性能的同时取材便捷,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调节拉条采用塑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调节拉条构成矩形状,其一个侧面构成有多个向下倾斜的凸起,多个凸起等间距排布且在柔性调节拉条上构成凸凹结构,第一止回片正对柔性调节拉条的一端构成与柔性调节拉条的凸凹结构大小形状匹配且位置对应的凹凸结构,柔性调节拉条的凸凹结构和第一止回片的凹凸结构共同构成上定位片止回结构。其中,第一止回片的凹凸结构中的凸起部分为柔性凸起,如此,使第一止回片的柔性凸起便于嵌入柔性调节拉条两个凸起之间的凹陷区域。因柔性调节拉条上的凸起均向下倾斜,采用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使得上定位片在柔性调节拉条上向下移位,而使上定位片在柔性调节拉条上向上移位时困难。进一步的,所述下定位片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设有第二止回片,柔性调节拉条穿过下定位片的方形通孔且与第二止回片之间构成有控制下定位片在柔性调节拉条上自上而下单向移位的下定位片止回结构,柔性调节拉条下端连接有限位头。其中,限位头用于限制下定位片的下移量,本技术通过限位头对下定位片进行下限位,并通过下定位片止回结构对下定位片上限位,如此,使下定位片固定更加牢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止回片正对柔性调节拉条的一端构成与柔性调节拉条的凸凹结构大小形状匹配且位置对应的凹凸结构,柔性调节拉条的凸凹结构和第二止回片的凹凸结构共同构成下定位片止回结构。其中,第二止回片的凹凸结构中的凸起部分也为柔性凸起,如此,使第二止回片的柔性凸起便于嵌入柔性调节拉条两个凸起之间的凹陷区域。因柔性调节拉条上的凸起均向下倾斜,采用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使得下定位片在柔性调节拉条上向下移位,而使下定位片在柔性调节拉条上向上移位时困难。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在手术完毕后,将本技术的下定位片放置在颅部切口,将柔性调节拉条穿过颅骨孔隙,将切离的颅瓣放置于原处,再将柔性调节拉条穿过上定位片的方形通孔,下移上定位片直至与颅骨外表面紧密贴合,在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的夹紧作用下,切离的颅瓣与颅骨结合固定在一起,本技术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在本技术的固定作用下能保证颅骨的整体性,达到美观的效果,不影响CT、MRI检查,达到了美观的效果,且本技术通过柔性调节拉条避免了颅骨孔隙给病人带来的不良刺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柔性调节拉条与限位头连接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下定位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柔性调节拉条,2、上定位片,3、下定位片,4、限位头,5、第一止回片,6、第二止回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颅骨骨瓣定位锁,包括柔性调节拉条1、上定位片2及下定位片3,其中,柔性调节拉条I采用塑料制成,其具有良好的柔性性能。柔性调节拉条I构成矩形状且竖直设置,下定位片3固定于柔性调节拉条I下端。上定位片2中央部位构成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设有与上定位片2连接的第一止回片5,柔性调节拉条I穿过上定位片2的方形通孔且与第一止回片5之间构成有控制上定位片2在柔性调节拉条I上自上而下单向移位的上定位片止回结构。本实施例的柔性调节拉条I一个侧面构成有多个向下倾斜的凸起,多个凸起等间距排布且在柔性调节拉条I上构成凸凹结构,第一止回片5正对柔性调节拉条I的一端构成与柔性调节拉条I的凸凹结构大小形状匹配且位置对应的凹凸结构,柔性调节拉条I上的凸起为硬质凸起,第一止回片5的凹凸结构中的凸起为柔性凸起,柔性调节拉条I的凸凹结构和第一止回片5的凹凸结构共同构成上定位片止回结构。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将一待实施颅部手术的颅骨进行切离后,人体的颅部形成一手术切口,手术完毕后,要将切离的颅瓣固定在原处,将下定位片3放置在颅部切口,将柔性调节拉条I穿过颅骨孔隙,将切离的颅瓣放置于原处,再将柔性调节拉条I穿过上定位片2的方形通孔,下移上定位片2直至与颅骨外表面紧密贴合,在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的夹紧作用下,切离的颅瓣与颅骨结合固定在一起。其中,为了使颅瓣固定稳固,针对每次颅瓣固定所需的本实施例的数量均为多个。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均构成圆盘状,其中,上定位片2的开口向下,下定位片3的开口向上,且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两者的中央部位均内凹。如此,本实施例的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均构成类似于波浪状的结构,这能增强本实施例的结构强度。为了使本实施例应用时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不易移位,本实施例中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两者的圆环边缘均构成锯齿状结构。实施例3: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下定位片3中央部位也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设有与下定位片3连接的第二止回片6,其中,柔性调节拉条I穿过下定位片3的方形通孔且与第二止回片5之间构成有控制下定位片3在柔性调节拉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颅骨骨瓣定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定位片(2)、竖直设置的柔性调节拉条(1)及固定于柔性调节拉条(1)下端的下定位片(3),所述上定位片(2)构成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设有第一止回片(5),所述柔性调节拉条(1)穿过上定位片(2)的方形通孔且与第一止回片(5)之间构成有控制上定位片(2)在柔性调节拉条(1)上自上而下单向移位的上定位片止回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颅骨骨瓣定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定位片(2)、竖直设置的柔性调节拉条(I)及固定于柔性调节拉条(I)下端的下定位片(3),所述上定位片(2)构成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设有第一止回片(5),所述柔性调节拉条(I)穿过上定位片(2)的方形通孔且与第一止回片(5)之间构成有控制上定位片(2)在柔性调节拉条(I)上自上而下单向移位的上定位片止回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骨瓣定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均构成圆盘状,上定位片(2)的开口向下,下定位片(3)的开口向上,且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两者的中央部位均内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骨骨瓣定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片(2)和下定位片(3)两者的边缘均构成锯齿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骨瓣定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调节拉条(I)采用塑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颅骨骨瓣定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调节拉条(I)构成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金王军罗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益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