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589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9:33
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夹板包括一个门形固定板和一个移动板,移动板设在门形固定板两侧板之间,其中心的预留孔内有从右侧插入的变径螺栓和从左侧插入的定位杆,定位杆和变径螺栓在预留孔内进行螺纹连接,连接部分的直径变小将移动板进行固定;变径螺栓从右侧板上带内丝的螺栓预留孔内旋进带动定位杆和移动板的旋转左移,移动板和左侧板紧紧夹住相邻两个塑料模板的背棱实现模板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加固塑料模板时不需锤击,避免锤击产生的振动力影响模板的支设精度,同时延长了塑料模板的使用寿命;只需用手握住夹具进行安装与拆卸,装卸方便;定位杆可防止两塑料建筑模板的错位,变径螺栓的不断旋进使移动板靠近左侧板将两建筑模板夹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
本技术属于建材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
技术介绍
夹具是混凝土浇筑和模板支设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利用模板或模板背棱上的预留孔对模板进行定位和固定,使多个模板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由于钢制模板自重大,成本高,施工效率低,塑料模板将逐步取代钢制模板并发挥重大作用,但现有夹具均采用锤击的方式进行固定,锤击产生的振动力使模板的支设精度收到影响,同时长时间的锤击对塑料模板造成严重的冲击与破坏,造成塑料模板的质量受损,缩短了塑料模板的使用寿命,极大影响了塑料模板的周转率;且现有塑料模板夹具需用借助锤子或钳子等工具,操作较复杂,安装与拆卸不方便;其次,夹具夹紧面不是板状设计,模板拼接后的整体抗弯能力比较弱,锤击容易使待连接的相邻两塑料模板发生错位,造成连接后的模板整体平整度较低,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解决现有夹具均采用锤击的方式进行固定、锤击产生的振动力使模板的支设精度收到影响、且长时间的锤击对塑料模板造成严重的冲击与破坏、造成塑料模板的质量受损、缩短了塑料模板的使用寿命、极大影响了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包括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包括一个门形固定板(1)和一个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板平面与门形固定板(1)的左右侧板面平行,移动板(3)的中心开有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内穿有与移动板(3)固定在一起的顶杆,所述顶杆包括在预留孔(5)内进行螺纹连接的变径螺栓(2)和定位杆(4),预留孔内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变小,变小后的直径大小与预留孔的直径大小相适应;所述变径螺栓(2)是从门形固定板(1)的右侧穿过右侧板(13)插入预留孔(5)的全螺纹螺栓,所述定位杆(4)从左侧插入预留孔(5)与变径螺栓(2)连接;所述右侧板(13)上开有带内丝的、直径与变径螺栓的最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包括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包括一个门形固定板(I)和一个移动板(3 ),所述移动板(3 )的板平面与门形固定板(I)的左右侧板面平行,移动板(3)的中心开有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内穿有与移动板(3)固定在一起的顶杆,所述顶杆包括在预留孔(5)内进行螺纹连接的变径螺栓(2)和定位杆(4),预留孔内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变小,变小后的直径大小与预留孔的直径大小相适应;所述变径螺栓(2)是从门形固定板(I)的右侧穿过右侧板(13)插入预留孔(5)的全螺纹螺栓,所述定位杆(4)从左侧插入预留孔(5)与变径螺栓(2)连接;所述右侧板(13)上开有带内丝的、直径与变径螺栓的最大直径相适应的螺栓预留孔(15),左侧板(12)上开有直径与定位杆最大直径相适应的定位杆预留孔(14);所述定位杆(4)的左端依次穿过相邻两个塑料模板的背棱(6)和左侧板(13)后伸出门形固定板(I)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刚李艳稳倪坤张涛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