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229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7:54
一种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包括进水管、配水溶氧系统、第一旁通管、过滤罐、第二旁通管及集水池;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横管及进水竖管,所述进水横管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所述配水溶氧系统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配水溶氧系统顶部开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位于所述进水竖管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所述溢流槽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配水溶氧系统内部为配水溶氧腔室,所述配水溶氧腔室与所述溢流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水溶氧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顶部相连通;第二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底部相连通;第二旁通管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上述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具有耗能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曝气微滤机
本技术涉及过滤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曝气微滤机。
技术介绍
游泳池、人工湖或景观水等,其内部的水经由池底的回水口重力自流,经过水力流量调节启闭器后进入微滤机中进行过滤净化,滤后清水进入曝气平衡水箱,再由提升泵抽送至游泳池等处,在提升泵出水管路上设置紫外线灭藻器及消毒剂投加装置。传统压力过滤罐是利用特殊的滤沙将泳池水中的微小污物消除。滤沙作为清除污物的介质,被装填在过滤器内的腔体内。当控制旋钮打到“FILTER位置时,含有悬浮的污物微粒的池水由泵压入过滤管路中,再由控制开关的引导到达过滤器的出水口。池水经过过滤器,微小的污物被沙床捕集滤除掉。过滤后的清水由过滤器底部经控制开关再由管道返回到泳池。对于传统的微滤机,其过滤罐是一个全封闭的系统,系统工作压力大,能耗高,且无法自动反冲洗,需专人管理,导致了能耗较高,提高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能耗的全自动曝气微滤机。一种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横管及进水竖管,所述进水横管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配水溶氧系统,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配水溶氧系统顶部开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位于所述进水竖管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所述溢流槽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配水溶氧系统内部为配水溶氧腔室,所述配水溶氧腔室与所述溢流孔相连通;第一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配水溶氧腔室相连通;过滤罐,其内部设置有滤层,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顶部相连通;第二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底部相连通;及集水池,所述第二旁通管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为“ V ”字形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槽壁的两侧及槽底均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为长孔,所述溢流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溢流槽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水溶氧系统顶部为圆形,所述溢流槽为多个,多个所述溢流槽在所述配水溶氧系统顶部间隔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虹吸管,为倒“U”字形结构,所述虹吸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滤罐的顶部;反冲洗排水管,与所述虹吸管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层包括五层磁铁矿层、一层石英砂层及一层白煤层,五层所述磁铁矿层与石英砂层及白煤层依次层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罐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罐分设于所述配水溶氧系统的周围。上述全自动曝气微滤机中,其整个设备为重力敞开式构造,运行时水头损失小,所需提供压力小,降低了能耗。同时,上述全自动曝气微滤机通过虹吸管等组件的配合,实现了装置的反冲洗,实现了对全自动曝气微滤机清洁的自动化,进一步节省了人力物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全自动曝气微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全自动曝气微滤机中溢流槽的具体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全自动曝气微滤机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另一状态(反冲洗)的具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全自动曝气微滤机100,包括进水管110、配水溶氧系统120、第一旁通管130、过滤罐140、第二旁通管150及集水池(图未标)。进水管110包括进水横管112及进水竖管114,进水横管112与进水竖管114相连通。需要处理的水经过进水横管112进入,并由进水竖管114输送到整个全自动曝气微滤机100的上端。配水溶氧系统120与进水管110相连通。请一并参阅图2,配水溶氧系统120顶部开设有溢流槽122,溢流槽122位于进水竖管114的顶部,并与进水竖管114相连通。溢流槽122上开设有溢流孔124,配水溶氧系统120内部为配水溶氧腔室(图未标),配水溶氧腔室与溢流孔124相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溢流槽122为“V”字形槽。溢流槽122槽壁的两侧及槽底均开设有溢流孔124。溢流孔124为长孔,溢流孔124的延伸方向与溢流槽122的延伸方向相同。请一并参阅图3,配水溶氧系统120顶部为圆形,溢流槽122为多个,多个溢流槽122在配水溶氧系统120顶部间隔排列,以均匀分布于配水溶氧系统120的顶部。整个配水溶氧系统120的高度大致为2.2米。需要处理的水经进水竖管114输送至溢流槽122,并通过并从溢流槽122的两侧及槽底通过溢流孔124跌落,每个溢流槽122均有三处跌水处,进而形成多个小瀑布,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水从两米高处跌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根据氧转移原理,提高氧总转移系数需加强水流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水在空气中充分曝气,使得水中富含溶解氧,同时水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水流表面溢出。同时由于氧化还原作用是水体净化的主要作用,水中的溶解氧可以与污染物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由此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根据水质检测,处理后水中的溶解氧保持着饱和状态,使水始终鲜化、活化。请再次参阅图1,第一旁通管130的一端与配水溶氧腔室相连通。第一旁通管130的另一端与过滤罐140的顶部相连通。过滤罐140为多个,多个过滤罐140分设于配水溶氧系统120的周围。过滤罐140的内部设置有滤层142,水经过曝气之后,由第一旁通管130输送至过滤罐140的顶部,并下落,以经过滤层142过滤。滤层142包括五层磁铁矿层、一层石英砂层及一层白煤层,五层磁铁矿层与石英砂层及白煤层依次层叠。其中,第一至第四层的厚度分别为4cm、5cm、6cm、5cm,各层磁铁矿粒径不同,含铁量为44.4%。第五层磁铁矿层的磁铁矿含铁量为43.5%,厚15cm。第六层石英砂层的厚度为15cm。第七层白煤层的厚度10cm。当水中的杂质通过滤层142时,由于吸附与凝聚作用一些杂质被吸附在滤料颗粒的表面。经试验所得,使用上述滤层142时,当水流通过第一层后,其截留了 97%的杂质,通过第二层会截留第一层剩余3%中的97%的杂质,由此类推到第七层时水质已得到全部净化。根据水质检测显示大肠杆菌去除率达80%?95%。第二旁通管150的一端与过滤罐140的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集水池相连通。过滤后的清水从滤层142底部流出,经过第二旁通管150输送至集水池,集水池与多个过滤罐140均有连通,以保证各滤罐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横管及进水竖管,所述进水横管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配水溶氧系统,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配水溶氧系统顶部开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位于所述进水竖管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所述溢流槽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配水溶氧系统内部为配水溶氧腔室,所述配水溶氧腔室与所述溢流孔相连通;第一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配水溶氧腔室相连通;过滤罐,其内部设置有滤层,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顶部相连通;第二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底部相连通;及集水池,所述第二旁通管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横管及进水竖管,所述进水横管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 配水溶氧系统,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配水溶氧系统顶部开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位于所述进水竖管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水竖管相连通,所述溢流槽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配水溶氧系统内部为配水溶氧腔室,所述配水溶氧腔室与所述溢流孔相连通; 第一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配水溶氧腔室相连通; 过滤罐,其内部设置有滤层,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顶部相连通; 第二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过滤罐的底部相连通 '及 集水池,所述第二旁通管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为“V”字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曝气微滤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庆杨依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群鹰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