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胜初专利>正文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3115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装置、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还包括污水后处理装置、污泥处理装置和供氧装置,预处理装置后设有污水进口,沉淀池设有出泥设施和出水端,沉淀池的出泥设施与污泥处理装置的进料端连通,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污水后处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沉淀池和缺氧池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通道,好氧池与供氧装置连接。该系统简单紧凑,处理效果成熟稳定,运营管理简单,投资少,占地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8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或其他改良工艺,城镇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工艺有AAO、AO、SBR、CASS及氧化沟等工艺。AAO工艺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硝化工艺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去除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AAO工艺的工艺核心布置为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或前置缺氧),厌氧在前面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充分释放磷,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通过菌种之间的协作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并借助水解聚磷释放的能量进行吸收体内储存,提供在后续好氧环境中过量摄磷和自身增长繁殖提供能量进行消化降解。在缺氧区主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通过好氧区内循环提供过来,缺氧区就完成了脱氮的功能,好氧区,这一区域是多功能的,通过微生物降解B0D、氮及磷等。AAO工艺的缺点,占地面积大,要单独的沉淀池,工艺上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有机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竞争与矛盾,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对碳、氮、磷的高效去除,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高。剩余污泥量很少处理效果不佳。AO工艺经常添加各种各样的生物填料,具有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装置(1)、缺氧池(2)、厌氧池(3)、好氧池(4)和沉淀池(5),还包括污水后处理装置(6)、污泥处理装置(7)和供氧装置(8),所述预处理装置(1)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沉淀池(5)设有出泥设施和出水端,所述沉淀池(5)的出泥设施与污泥处理装置(7)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沉淀池(5)的出水端与污水后处理装置(6)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沉淀池(5)和缺氧池(2)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通道,所述好氧池(4)与供氧装置(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装置(I)、缺氧池(2)、厌氧池(3 )、好氧池(4 )和沉淀池(5 ),还包括污水后处理装置(6 )、污泥处理装置(7 )和供氧装置(8),所述预处理装置(I)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沉淀池(5)设有出泥设施和出水端,所述沉淀池(5 )的出泥设施与污泥处理装置(7 )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沉淀池(5 )的出水端与污水后处理装置(6)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沉淀池(5)和缺氧池(2)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通道,所述好氧池(4 )与供氧装置(6 )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4)与缺氧池(2)之间设置有内回流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4)、厌氧池(3 )缺氧池(2 )内均设置有导流墙(41)、导流环(42 )及推流装置(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后处理装置(6)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沉淀池(61)、高效滤池(62 )和消毒装置(63 ),所述混凝沉淀池(61)的进料端与沉淀池(5)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混凝沉淀池(61)设有出泥设施,所述混凝沉淀池(61)的出泥设施与污泥处理装置(7 )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混凝沉淀池(61)底设置为多格斜坡,所述高效滤池(62 )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初
申请(专利权)人:王胜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