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术用器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它包括一用以支承峡部的本体,本体由一支承峡部的承托部以及分别设于承托部两端的加压部构成,在两加压部上分别设有一可连接手术器具的扦入孔和一带内螺纹的加压孔,各加压孔对应设有一锁紧加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本体的V字形承托结构设计,在内固定的同时,通过本体两侧设置的锁紧加压组件向下加压,加大上下关节突间的夹角,为愈合后的峡部裂处在内置物取下后复发,提供预防性的保护作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
本技术涉及手术用器具的
,特指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
技术介绍
腰椎峡部裂在从事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如体操、举重和军事训练等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常为青少年,对因为峡部裂出现腰椎不稳,发生腰腿痛的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很难治愈(不治愈率高达95%),以至于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较前采用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是峡部植骨术,一是节段间融合内固定术,其中,前一种术式因单纯植骨,术后稳定性差,需制动卧床休息或石膏托制动2至3个月,且易引起不愈、复发;后一种术式因行节段间固定融合,虽稳定了失稳椎,但牺牲了节段间的功能活动,对椎间盘无明显退化的青少年,易引起术后腰部活动受限,并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化。近几年来,采用节段内修补内固定术,可避免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的缺陷,治愈率较高,对日后腰部活动恢复好,可早期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该器具在内固定的同时,通过本体两侧设置的锁紧加压组件向下加压,加大上下关节突间的夹角,为防止愈合后的峡部裂处在内置物取下后复发,提供预防性的保护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它包括一用以支承峡部的本体,所述本体由一支承峡部的承托部以及分别设于承托部两端的加压部构成,在两加压部上分别设有一可连接手术器具的扦入孔和一带内螺纹的加压孔,各加压孔对应设有一锁紧加压组件。所述本体的承托部为圆弧状,本体的加压部倾斜设于承托部两端,构成一弯曲位置呈圆弧状的V字形的本体。所述同一边加压部上的扦入孔和加压孔的距离相一致,各扦入孔与对应一边的加压部端面的距离相一致,各扦入孔和加压孔垂直贯穿于对应一边的加压部上。所述各加压部上各扦入孔和各加压孔的大小相一致。所述锁紧加压组件可为螺钉或螺栓。所述锁紧加压组件可为椎弓根螺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本体采用机械加工形成弯曲位置呈圆弧状的V字形承托结构,并藉由特殊设计的撑开器、压缩器,结合峡部裂发生的病理机制,在内固定的同时,通过本体两侧设置的锁紧加压组件向下加压,加大上下关节突间的夹角,为防止愈合后的峡部裂处在内置物取下后复发,提供预防性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本体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它包括一用以支承峡部的本体I以及复数可向下穿过本体I末端显平面的锁紧加压组件2。如图1-3所示,本体I由一支承峡部的承托部11以及分别设于承托部11两端的加压部12构成,本体I的承托部11为圆弧状,本体I的加压部12倾斜设于承托部11两端,承托部11和各加压部12—体成型,构成一弯曲位置呈圆弧状的V字形的本体1,其中,二加压部12的长度、倾斜度相一致,二加压部12对称设置。如图1-3所不,本体I米用临床常用的钛合金制成的直形圆棒,该直形圆棒优选直径为6_的圆形棒,长度为6?12cm,在不影响内固定所需的强度下,通过机械加工改造,将直形圆棒改造成弯曲位置呈圆弧状的V字形结构。如图1-3所示,在两加压部12上分别设有一可连接手术器具(可为撑开器、压缩器或其他术中可配合扦入孔13使用的器械)的扦入孔13和一带内螺纹的加压孔14,同一边加压部12上的扦入孔13和加压孔14的距离相一致,各扦入孔13与对应一边的加压部12端面的距离相一致,各扦入孔13和加压孔14垂直贯穿于对应一边的加压部12上,同一边上加压部12的扦入孔13与加压孔14相距约2.5cm。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各加压部12上各扦入孔13和各加压孔14的大小相一致,各扦入孔13和各加压孔14优选设置为直径2.5mm的圆孔。如图1-3所示,各加压孔14对应设有一锁紧加压组件2,锁紧加压组件2优选手术用的螺丝钉,且进一步优选直径为2.5mm,长度为8?IOmm的螺丝钉。如图1-3所示,在手术时,通过特殊设计的撑开器、压缩器等器械,并结合峡部裂发生的病理机制,在内固定的同时,通过本体I两侧设置的锁紧加压组件2向下加压,加大上下关节突间的夹角,为防止愈合后的峡部裂处在内置物取下后复发,提供预防性的保护作用。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技术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它包括一用以支承峡部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一支承峡部的承托部以及分别设于承托部两端的加压部构成,在两加压部上分别设有一可连接手术器具的扦入孔和一带内螺纹的加压孔,各加压孔对应设有一锁紧加压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用于峡部裂修补内固定术中的器具,它包括一用以支承峡部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一支承峡部的承托部以及分别设于承托部两端的加压部构成,在两加压部上分别设有一可连接手术器具的扦入孔和一带内螺纹的加压孔,各加压孔对应设有一锁紧加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承托部为圆弧状,本体的加压部倾斜设于承托部两端,构成一弯曲位置呈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石,
申请(专利权)人:杨双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