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韦程专利>正文

拳击练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940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拳击练习器,其系由一护框、一握把、二固定件、二侧板、一结合环及一弹性绳所组成,护框设有若干缓冲球体,且护框两端的弯折部分别具有一透孔,而握把容置于二弯折部之间,而握把外周缘具有若干凹弧部,且握把两端具有一塞孔,而各固定件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头部,且各固定件分别穿设护框的透孔,并分别紧密定位于该握把的二塞孔内,而各侧板的第一穿孔系供固定件的头部穿过,并定位于固定件的凹沟上,且第二穿孔系供结合环的定位凸部穿过,而弹性绳一端具有一球部,球部容置于结合环的凹部内,而弹性绳的自由端系与一带体固设;藉此,不仅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具缓冲冲击及手部刺激按摩效果,且构成要件简单,组装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拳击练习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拳击练习器,尤指一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具缓冲冲击及手部刺激按摩效果的拳击练习器创作。
技术介绍
按,使用者进行拳击运动时需要用到拳击手套,但习用拳击手套都是塑料套包覆,并无法让运动所产生的热气排出,尤其夏天运动时,更易造成湿黏及不舒适感。除此之外,习知的拳击运动,皆系套上手套后,进行出拳及收拳的手部往复运动,其并没有抗力结构的设计或链接,使用者持续性的出拳动作并没有提升挥拳的力道,使得运动效果大打折扣,况且,习知的拳击手套并没有刺激按摩效果,实有将之作进一步改良的必要。本创作人有鉴于目前习用结构仍有改进的地方,所以就从事相关产品的多年产销经验,且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深思改善的方法,在经过多次改良测试后,终于创造出一种拳击练习器。
技术实现思路
缘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具缓冲冲击及手部刺激按摩效果的拳击练习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构成要件简单,且组装方式简单方便的拳击练习器。本技术的又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可依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调整手部容置空间适当位置的调整定位的拳击练习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拳击练习器,其包括:一护框,该护框设有若干缓冲球体,且该护框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弯折部,各弯折部分别具有一透孔;一握把,该握把系容置于该护框的二弯折部之间,而该握把朝向该护框的缓冲球体的一侧外周缘具有若干凹弧部,且该握把相对于该护框的二透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塞孔;二固定件,各固定件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头部,且各固定件邻近各头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一凹沟,而各固定件系分别穿设该护框的透孔,并分别紧密定位于该握把的二塞孔内;二侧板,各侧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系供该固定件的头部穿过,并定位于该固定件的凹沟上;一结合环,该结合环的内缘具有一凹部,且该结合环相对于该侧板的第二穿孔位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一定位凸部,各定位凸部系分别得以穿过各第二穿孔,使各侧板的自由端分别得以与该结合环固定;一弹性绳,该弹性绳的一端具有一球部,该球部系容置于该结合环的凹部内,而该弹性绳的自由端系与一带体固设。其中,各侧板的第二穿孔系至少具有三个,使其得以供该结合环的定位凸部进行适当位置的调整定位。其中,该带体与该弹性绳之间系利用一枢接件连接。其中,该护框位于各缓冲球体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一饰片。其中,该第一饰片与该护框系为不同颜色的双色射出成型。其中,该握把异于各凹弧部的另侧外周缘设有一第二饰片。其中,该第二饰片与该握把系为不同颜色的双色射出成型。以下兹配合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式进一步说明如下,以期能使熟悉本技术相关技术的人士,得依本说明书的陈述据以实施。【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系图3圈选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的实施例健身使用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的实施例使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I O、护框;I 1、缓冲球体;I 2、弯折部;I 3、透孔;I 4、第一饰片;2 O、握把;2 1、凹弧部;2 2、塞孔;2 3、第二饰片;3 O、固定件;3 1、头部;3 2、凹沟;4 O、侧板;4 1、第一穿孔;4 2、第二穿孔;5 O、结合环;5 1、凹部;5 2、定位凸部;6 O、弹性绳;6 1、球部;7 O、带体;8 O、枢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拳击练习器,其包括:—护框I O,该护框I O设有若干缓冲球体I I,且该护框I O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弯折部I 2,各弯折部I 2分别具有一透孔I 3 ;一握把2 O,该握把2 O系容置于该护框I O的二弯折部I 2之间,而该握把2O朝向该护框I O的缓冲球体I I的一侧外周缘具有若干凹弧部2 I,且该握把2 O相对于该护框I O的二透孔I 3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塞孔2 2 ;二固定件3 O,各固定件3 O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头部3 I,且各固定件3 O邻近各头部3 I的位置分别具有一凹沟3 2,而各固定件3 O系分别穿设该护框I O的透孔I 3,并分别紧密定位于该握把2 O的二塞孔2 2内;二侧板4 O,各侧板4 O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4 I及一第二穿孔4 2,该第一穿孔4 I系供该固定件3 O的头部3 I穿过,并定位于该固定件3 O的凹沟3 2上;一结合环5 O,该结合环5 O的内缘具有一凹部5 I,且该结合环5 O相对于该侧板4 O的第二穿孔4 2位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一定位凸部5 2,各定位凸部5 2系分别得以穿过各第二穿孔4 2,使各侧板4 O的自由端分别得以与该结合环5 O固定;一弹性绳6 O,该弹性绳6 O的一端具有一球部6 I,该球部6 I系容置于该结合环5 O的凹部5 I内,而该弹性绳6 O的自由端系与一带体7 O固设。其中,各侧板4 O的第二穿孔4 2系至少具有三个,使其得以供该结合环5 O的定位凸部5 2进行适当位置的调整定位。其中,该带体7 O与该弹性绳6 O的间系利用一枢接件8 O连接。其中,该护框I O位于各缓冲球体I I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一饰片I 4。其中,该第一饰片I 4与该护框I O系为不同颜色的双色射出成型。其中,该握把2 O异于各凹弧部2 I的另侧外周缘设有一第二饰片2 3。其中,该第二饰片2 3与该握把2 O系为不同颜色的双色射出成型。而藉由以上的组合构成,请续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使用本技术进行健身运动时,系先将带体7 O环绕于用户的腰部位置,之后,用户得以分别以手部握持于握把2 O位置(如图5所示),如此,使用者便得以利用本技术进行拳击的健身运动,操作使用上简单方便,深具实用性。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护框I O设有若干缓冲球体I I,且握把2 O朝向护框I Q的缓冲球体I I的一侧外周缘具有若干凹弧部2 I,使得使用者握住握把2 O时,手指得以贴合于握把2 O的凹弧部2 I,且手指与手指之间的背部凹弧面恰得以抵靠于护框I O的缓冲球体I I (如图6所示),整体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且用户进行拳击运动时,护框I O的缓冲球体I I不仅可以缓冲冲击,且更具有手部的刺激按摩效果,深具实用性。另外,本技术的组装方式系利用各固定件3 O分别穿设护框I O的透孔I 3,并分别紧密定位于握把2 O的二塞孔2 2内,之后,利用敲击锤入的方式,使固定件3O的头部3 I穿过侧板4 O的第一穿孔4 I,使侧板4 O定位于固定件3 O的凹沟3 2上(如图6所示),之后,将弹性绳6 O的球部6 I容置于结合环5 O的凹部5 I内,并利用结合环5 O的定位凸部5 2穿过各第二穿孔4 2,使各侧板4 O的自由端分别得以与结合环5 O固定,不仅整体的构成要件简单,且组装方式简单方便,深具实用性。再者,由于弹性绳6 O的球部6 I系容置于结合环5 O的凹部5 I内,当使用者进行拳击运动时,弹性绳6 O的球部6 I系形成轴向运动,方便使用者的各个角度的拉伸位移,且弹性绳6 O的中心系与本技术为同中心,故于出拳时会顺畅有力,甚符合人体工学;此外,由于各侧板4 O的第二穿孔4 2系至少具有三个,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拳击练习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护框,该护框设有若干缓冲球体,且该护框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弯折部,各弯折部分别具有一透孔;  一握把,该握把系容置于该护框的二弯折部之间,而该握把朝向该护框的缓冲球体的一侧外周缘具有若干凹弧部,且该握把相对于该护框的二透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塞孔;  二固定件,各固定件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头部,且各固定件邻近各头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一凹沟,而各固定件系分别穿设该护框的透孔,并分别紧密定位于该握把的二塞孔内;  二侧板,各侧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系供该固定件的头部穿过,并定位于该固定件的凹沟上;  一结合环,该结合环的内缘具有一凹部,且该结合环相对于该侧板的第二穿孔位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一定位凸部,各定位凸部系分别得以穿过各第二穿孔,使各侧板的自由端分别得以与该结合环固定;  一弹性绳,该弹性绳的一端具有一球部,该球部系容置于该结合环的凹部内,而该弹性绳的自由端系与一带体固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拳击练习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护框,该护框设有若干缓冲球体,且该护框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弯折部,各弯折部分别具有一透孔; 一握把,该握把系容置于该护框的二弯折部之间,而该握把朝向该护框的缓冲球体的一侧外周缘具有若干凹弧部,且该握把相对于该护框的二透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塞孔; 二固定件,各固定件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头部,且各固定件邻近各头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一凹沟,而各固定件系分别穿设该护框的透孔,并分别紧密定位于该握把的二塞孔内;二侧板,各侧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系供该固定件的头部穿过,并定位于该固定件的凹沟上; 一结合环,该结合环的内缘具有一凹部,且该结合环相对于该侧板的第二穿孔位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一定位凸部,各定位凸部系分别得以穿过各第二穿孔,使各侧板的自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韦程
申请(专利权)人:王韦程克里斯多福夏隆阿姆斯特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