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包括:通过中心轴同轴连接的两个中心盘,两个中心盘周向呈放射状均匀设置有多根安装引脚,相对的两根安装引脚之间设置回转杆,回转杆上设置打穴板,打穴板上设置打穴凸台,工作时由打穴凸台打孔;中心轴一端由中心盘突出并穿过偏心盘,偏心盘与中心盘不同轴设置,偏心盘周向呈放射状也设置有安装引脚,偏心盘安装引脚与中心盘上安装引脚一一对应,由连接板将该一一对应的安装引脚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打穴凸台设置在打穴板上,打穴的同时打穴板压平孔穴周围的基质,使打出的孔穴形状规则且周围平整不回填,靠圆盘的转动能够连续打穴,适用于流水线播种,整体结构简单,打孔质量高,成本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涉及穴盘打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
技术介绍
我国自1985年引进穴盘育苗技术,最早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的育苗,近年来在棉花育苗中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穴盘育苗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使播种季节提前,进而改变了蔬菜棉花等作物传统生产方式和种植制度,使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转变,随着各项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实施,穴盘育苗潜在市场非常被看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穴盘育苗技术,并将其成功的应用于工厂化育苗生产中。但是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穴盘育苗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线播种是实现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针对播种流水线的穴盘打穴环节,经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穴盘育苗流水线打穴装置的研究尚不深入,产品种类较少且结构相似。需要科技人员进一步做好配套产品研制开发,进而推动我国工厂化育苗技术快速发展。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几种穴盘打穴装置技术分别描述如下:(1) 一种穴盘基质滚筒式打穴装置,主要由支架、滚筒转轴及布满圆锥形打孔头的滚筒组成,靠传送带带动穴盘进而带动滚筒转动,实现穴盘打孔,可以改变打穴的形状及深度。但滚筒制造复杂且通用性差,由于滚筒运动是被动的,从相对运动方式分析该打穴装置打出穴的形状从垂直于穴盘运动方向看横截面是扇形,而且打出的穴周围会有基质被挤出造成穴不整齐,且打穴后挤出的基质易回填造成穴孔深浅不一,不能保证打穴及播种质量;(2) —种育苗穴盘打孔器,主要包括底板及底板上设置的与穴盘规格对应的凸起,该打孔器可以整盘打穴,且打穴深度可调,但是该打穴器只针对某一特定型号的穴盘适用,对于其它规格的穴盘要整体更换底板,制作复杂,通用性较差,如果用于流水线播种,该打孔器工作时穴盘走到一定位置需要暂停,不能保证连续工作;(3) —种高度可调的穴盘打孔装置,主要由气缸、支架板、调整板、打孔锤组成,工作时靠活塞的垂直往复运动推动固定板上的打孔锤打孔,往复一次打一排孔,由于打孔动作是活塞的垂直运动与穴盘的水平运动的合成,进而造成打出的孔周围不整齐且易回填,不能保证打孔及播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连续打穴的同时提高穴盘打穴器打穴质量,实现孔周围整齐且孔不易被回填。(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其包括:通过中心轴I同轴连接的两个中心盘2,两个所述中心盘2周向呈放射状均匀设置有多根安装引脚,相对的两根安装引脚之间设置回转杆4,所述回转杆4上设置打穴板5,打穴板5上设置打穴凸台5.1,工作时由所述打穴凸台5.1打穴;所述中心轴I 一端由所述中心盘2突出并穿过偏心盘3,所述偏心盘3与所述中心盘2不同轴设置,所述偏心盘3周向呈放射状也设置有安装引脚,所述偏心盘3上安装引脚与所述中心盘2上安装引脚一一对应,由连接板6将该一一对应的安装引脚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回转杆4的两端为安装轴端4.1,安装轴端4.1连接中心盘2安装引脚,回转杆4中部设置安装结合面4.2,安装结合面4.2上安装打穴板5。其中,所述打穴板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打穴凸台5.1。其中,所述打穴板5的宽度大于所述打穴凸台5.1的直径。其中,所述回转杆4和打穴板5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中心盘2安装引脚所在圆的直径等于所述偏心盘3安装引脚所在圆的直径。其中,所述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中心盘2安装引脚和偏心盘3安装引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板6两端设置安装孔以供销轴穿过,两端安装孔的中心距离与所述偏心盘3相对于中心盘2的偏心量相同。其中,所述偏心盘3的中心位于所述中心盘2的中心的正上方。(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靠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个偏心圆盘(同一端的中心盘和偏心盘)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使打穴板始终与穴盘保持垂直,另外打穴凸台设置在打穴板上,打穴的同时打穴板压平孔穴周围的基质(或营养土),保证打出的孔穴形状规则且周围平整不回填,靠圆盘的转动能够连续打穴,适用于流水线播种,整体结构简单,打孔质量高,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穴盘打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穴盘打穴器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穴盘打穴器的回转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穴盘打穴器的打穴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中心轴;2:中心盘;3:偏心盘;4:回转杆;4.1:安装轴端;4.2:安装结合面;4.3:第一连接孔;5:打穴板;5.1:打穴凸台;5.2:第二连接孔;6:连接板;7:连接螺栓;8:连接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穴盘打穴器打穴质量差,孔穴不平整且易回填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其包括:通过中心轴同轴连接的两个中心盘,两个所述中心盘周向呈放射状均设置有多根安装引脚,相对的两根安装引脚之间设置回转杆,所述回转杆上设置打穴板,打穴板上设置打穴凸台,由所述打穴凸台打孔,该结构中,中心轴和中心盘形成了基本的支撑框架,回转杆、打穴板和打穴凸台相结合的结构实现循环连续打孔;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一端由所述中心盘突出并穿过偏心盘,所述偏心盘与所述中心盘不同轴设置,所述偏心盘周向呈放射状也设置有安装引脚,所述偏心盘上安装引脚与所述中心盘上安装引脚一一对应,由连接板将该一一对应的安装引脚活动连接,该结构中,由位于同侧的中心盘和偏心盘结合连接板形成平行四杆结构,由平行四杆结构保证打穴板始终与穴盘保持垂直,首先保证了打孔的质量,另外打穴凸台设置在打穴板上,打穴的同时打穴板压平孔穴周围的基质(或营养土),保证打出的孔穴形状规则且周围平整不回填,靠圆盘的转动能够连续打穴,适用于流水线播种,整体结构简单,打孔质量高,成本低。下面结合具体的图示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中心盘2有两个,分别装与所述中心轴I的两端,中心盘2周向呈放射状设置五个安装引脚,相应地,所述回转杆4有五根,分别通过两端安装轴端4.1安装于所述两个中心盘2周围安装引脚的安装孔中,所述连接板6 —端连接回转杆4,一端连接偏心盘3,所述连接板6有五个,分别连接于回转杆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中心轴(1)同轴连接的两个中心盘(2),两个所述中心盘(2)周向呈放射状均匀设置有多根安装引脚,相对的两根安装引脚之间设置回转杆(4),所述回转杆(4)上设置打穴板(5),打穴板(5)上设置打穴凸台(5.1),工作时由所述打穴凸台(5.1)打穴;所述中心轴(1)一端由所述中心盘(2)突出并穿过偏心盘(3),所述偏心盘(3)与所述中心盘(2)不同轴设置,所述偏心盘(3)周向呈放射状也设置有安装引脚,所述偏心盘(3)上安装引脚与所述中心盘(2)上安装引脚一一对应,由连接板(6)将该一一对应的安装引脚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中心轴(I)同轴连接的两个中心盘(2),两个所述中心盘(2)周向呈放射状均匀设置有多根安装引脚,相对的两根安装引脚之间设置回转杆(4),所述回转杆(4)上设置打穴板(5),打穴板(5)上设置打穴凸台(5.1),工作时由所述打穴凸台(5.1)打穴;所述中心轴(I) 一端由所述中心盘(2)突出并穿过偏心盘(3 ),所述偏心盘(3 )与所述中心盘(2 )不同轴设置,所述偏心盘(3 )周向呈放射状也设置有安装引脚,所述偏心盘(3)上安装引脚与所述中心盘(2)上安装引脚一一对应,由连接板(6)将该一一对应的安装引脚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杆(4)的两端为安装轴端(4.1),安装轴端(4.1)连接中心盘(2)安装引脚,回转杆(4)中部设置安装结合面(4.2),安装结合面(4.2)上安装打穴板(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穴盘打穴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北方,毛树春,韩迎春,李亚兵,王国平,范正义,冯璐,杜文丽,李小新,芦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