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的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27346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猪的生态养殖方法,选择植物茂盛且一侧为土坡的高地作为运动场式散养区,土坡上挖有供猪居住的窑洞,散养区内混播种植大量供猪食用的绿色植物,猪在散养区内进行补饲和放牧,保证猪有一定的运动量,并通过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防控疾病,采用人工种植绿色植物给猪提供蛋白原料和维生素,且严禁给猪喂养任何含有激素类或药物类的饲料。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猪肉品质达到无激素、无药物残留,肉质好,并节省人力和物力,降低养殖成本,节约粮食,无污染,能实现规模化经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猪的养殖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猪的养殖过程中,供猪居住的猪棚大多采用砖瓦建造并采用市场上售卖的普通猪饲料来喂养,在养殖期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来控制猪棚的环境,包括猪棚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而且要对猪棚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防止猪感染疾病。由于猪棚的空间狭小,猪在养殖期间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成猪多以肥肉为主,且肉质较差,口感较差;由于成猪食用过量的猪饲料,体内残余有过量的激素类物质、化学残留药物等,长期食用会使人体内摄入过量的激素或化学药物等,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导致人体过度肥胖,甚至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等。目前,采用传统养殖技术还会消耗大量粮食,产生大量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传统的养殖方法即 便能够达到高品质的猪肉,但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该方法科学合理,生产的成猪无激素、无药物残留并且肉质好,节省人力和物力,降低养殖成本,节约粮食,无污染,能实现规模化经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猪仔在养殖65-70天后,进入成猪养殖期,所述成猪养殖期在植物茂盛的运动场式散养区进行,该散养区为一侧是土坡的高地,该土坡上挖有供猪居住的窑洞,散养区内混播种植大量供猪食用的绿色植物,猪在散养区内进行补饲和放牧,保证猪有一定的运动量,并通过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防控疾病,采用人工种植绿色植物给猪提供蛋白原料和维生素,且严禁给猪喂养任何含有激素类或药物类的饲料。优选地,所述成猪养殖期又包括适应期、生长期和肉猪期,所述适应期为猪仔进入成猪养殖期后的12-15天内,猪在散养区进行小范围内放养,每天喂养4餐,自早上五点喂养第一餐后每隔5小时分别喂养余餐,所述生长期在适应期结束后即进入,猪在散养区进行大范围放养,每天喂养3餐,自早上六点喂养第一餐后每隔6小时分别喂养余餐,所述肉猪期为成猪出栏前的15-20天内,每天喂养3餐,自早上六点喂养第一餐后每隔6小时分别喂养余餐。优选地,所述适应期内每餐的食料为0.95-1.05公斤青草料和0.95-1.05公斤玉米料,生长期内每餐的食料为2.45-2.55公斤青草料和0.45-0.55公斤玉米料,肉猪期内每餐的食料为2.45-2.55公斤青草料、0.45-0.55公斤玉米料和0.7-0.8公斤大米糠。优选地,所述的青草料为散养区内种植的青草和青菜,喂养时将其用切草机切碎后再与玉米料或大米糠混合并搅拌均匀。优选地,所述生长期内,采用给猪注射疫苗和喂养防蛔虫药物的方式来防控疾病。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养殖方法,猪棚采用土坡上挖的窑洞,在养殖期间不需要人力控制猪棚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等,节省人力和物力,减少养殖成本;养殖场为运动场式散养区,养殖过程中保证猪有一定的运动量,从而使得猪肉的肉质细腻、口感好,养殖过程中不会出现长虱子的现象,猪的免疫能力提高,发病率减低;养殖期间只给猪喂食大量的绿色植物类食料和少量的粮食类食料,严禁给猪喂养任何含有激素类或药物类的饲料,节约粮食,且成猪体内不含有任何的激素类或药物类残留物质,不会对人体有任何的伤害;养殖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自行分解,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可实现规模化经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选择植物茂盛且一侧为土坡的高地作为运动场式散养区,然后在散养区内安装固定式喷灌装置,散养区内混播种植大量可供猪食用的绿色植物,如蒲公英、马齿苋、苜蓿、苦菜等青草类以及如油菜、小白菜、油麦菜等青菜类植物。在土坡上挖一排窑洞作为猪棚,窑洞内设置用于放置猪食的食槽和供猪睡觉时躺卧用的保温板。窑洞前的空地作为猪的运动场所,猪在运动场所内进行补饲和放牧,并保证其有一定的运动量。猪仔在养殖65-70天后,移入散养区内养殖,进入成猪养殖期,成猪养殖期又包括适应期、生长期和肉猪期。(I)适应期为猪仔进入成猪养殖期后的12-15天内,猪在散养区进行小范围内放养,每天喂养4餐,自早上五点喂养第一餐后每隔5小时分别喂养余餐,每餐的食料为0.95-1.05公斤青草料和 0.95-1.05公斤玉米料;(2)生长期在适应期结束后即进入,猪在散养区进行大范围放养,使猪能拥有足够大的面积进行运动,由此保证有大量的瘦肉生长,使肉质细腻有嚼劲;此期间每天喂养3餐,自早上六点喂养第一餐后每隔6小时分别喂养余餐,每餐的食料为2.45-2.55公斤青草料和0.45-0.55公斤玉米料;生长期内,采用给猪注射疫苗和喂养防蛔虫药物的方式来防控疾病;(3)肉猪期为成猪出栏前的15-20天内,此期间主要目的是保证猪能够快速的长肥长膘,每天喂养3餐,自早上六点喂养第一餐后每隔6小时分别喂养余餐,每餐的食料为2.45-2.55公斤青草料、0.45-0.55公斤玉米料和0.7-0.8公斤大米糠。上述各期间喂养的青草料为散养区内种植的青草和青菜,目的是给猪提供蛋白原料和维生素,喂养时将其用切草机切碎后再与玉米料或大米糠混合并搅拌均匀。上述各期间,严禁给猪喂养任何含有激素类或药物类的饲料。上述对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猪仔在养殖65‑70天后,进入成猪养殖期,所述成猪养殖期在植物茂盛的运动场式散养区进行,该散养区为一侧是土坡的高地,该土坡上挖有供猪居住的窑洞,散养区内混播种植大量供猪食用的绿色植物,猪在散养区内进行补饲和放牧,保证猪有一定的运动量,并通过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防控疾病,采用人工种植绿色植物给猪提供蛋白原料和维生素,且严禁给猪喂养任何含有激素类或药物类的饲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猪仔在养殖65-70天后,进入成猪养殖期,所述成猪养殖期在植物茂盛的运动场式散养区进行,该散养区为一侧是土坡的高地,该土坡上挖有供猪居住的窑洞,散养区内混播种植大量供猪食用的绿色植物,猪在散养区内进行补饲和放牧,保证猪有一定的运动量,并通过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防控疾病,采用人工种植绿色植物给猪提供蛋白原料和维生素,且严禁给猪喂养任何含有激素类或药物类的饲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猪养殖期又包括适应期、生长期和肉猪期,所述适应期为猪仔进入成猪养殖期后的12-15天内,猪在散养区进行小范围内放养,每天喂养4餐,自早上五点喂养第一餐后每隔5小时分别喂养余餐,所述生长期在适应期结束后即进入,猪在散养区进行大范围放养,每天喂养3餐,自早上六点喂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孙自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九棵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