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片盒,可根据所发出的药片大小而方便地调整分隔部件的上下位置和进入深度。另外,可从固定于驱动轴的固定部件上方便地卸下转子。在盒主体(2)的侧壁,沿转子(3)的周向形成有多个在转子(3)的轴向上延伸的切口(27),该切口(27)供至少一根弹性鬃毛(39)贯通,分隔部件(19)在弹性鬃毛(39)贯通切口(27)的状态下可沿切口(27)移动。当将盖帽(241)向下方推压时,推压部(243)对可挠部(255)进行推压并解除可挠部(255)与钩挂部(259)的钩挂,臂部(263)的弹力对转子(221)向上方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片盒本申请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2011年5月10日原申请的申请号:201180024549.9原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药片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种类收容许多个药片、根据处方将药片取出所需数量的设置在药片收纳取出装置上的药片盒。
技术介绍
药片盒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那样,具有如下结构:在盒主体的底部配设有旋转驱动的转子,在转子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轴向的导向槽和周向的周槽,导向槽和形成于盒主体底部的药片出口连通,在盒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进入转子的周槽的分隔部件,利用该分隔部件将导入于导向槽的最下部的药片和其上方的药片分隔,仅最下部的药片从药片出口发出。专利文献4也记载了这样一种结构:将同样的分隔部件插入盒主体的插入孔内并用罩盖固定。在这些结构的药片盒中,需要根据药片的大小而使用导向槽不同的转子,另外需要改变分隔部件的安装位置。因此,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以便能够用相同的药片盒将不同大小的多种类药片发出。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药片盒,用芯体和可相对于该芯体装拆的外筒体构成转子,根据所发出的药片大小而更换成导向槽的宽度和深度不相同的外筒体,另一方面,利用螺栓的紧松而将分隔部件构成为上下可动,并根据所发出的药片大小来改变分隔部件的位置。但是,在这种结构中,需要进行更换外筒体和换装分隔部件这两种作业,是很繁杂的。另外,该专利文献2还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结构:将环体嵌入转子的外表面与盒主体的内表面之间,可将导向槽的截面做小;以及在导向槽的底部设置可沿径向移动的槽深调节体,可调节导向槽的深度。但是,环体的安装和固定是困难的,且槽深调节体的移动及固定要对于每个导向槽分别进行,所以是繁杂的,且花费时间。专利文献3公开这样一种结构:在盒主体上设有多个插入孔,将分隔部件嵌合在高度与药片大小对应的插入孔内而进行固定,或设置多个插入孔和定位孔,将分隔部件插入高度与药片大小对应的插入孔内,并且将设在分隔部件上的销子嵌合在定位孔内进行固定。但是,在这种结构中,有不能对分隔部件进入导向槽的进入量进行调节的问题。如图36所示,以往,药片盒300的盒主体的底部具有旋转驱动的驱动轴301,在该驱动轴301上借助固定部件302而安装有转子303。具体来说,通过卡合从固定部件302上表面突出的弹性片304的爪304a和形成于转子303的中心孔305下缘的法兰306,转子303就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部件302上。另外,将盖帽307螺合在中心孔305的上部,由此防止药片进入中心孔305内部。在这种药片盒300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多个导向槽308。在药片充填在药片盒300内的状态下,当转子303旋转时,药片进入导向槽308,当导向槽308的位置移动到形成于药片盒300底部的药片出口(图36中未图示)的上方移动时,进入导向槽308的药片就从药片出口发出。但是,在药片盒300中,需要根据其内部收容的药片大小来更换具有适当尺寸的导向槽308的转子。另外,当转子303在药片进入导向槽308的状态下旋转时,药片盒300的底部与药片产生磨擦,粉末滞留于药片盒300的底部。此外,药片至药片盒300侧面的距离,是比药片尺寸稍大的距离,以防止两个以上药片在转子303的径向并排而进入一个导向槽308内。之所以做成这种距离,其原因是,每当导向槽308移动到药片出口的上方时,能够使药片一片一片排出。如上所述,当转子303在药片进入导向槽308的状态下旋转时,药片盒300的底部与药片产生磨擦,粉末滞留于药片盒300的底部。如此,滞留于药片盒300底部的粉末从药片出口落下,有可能与药片一起被包装。因此,为了去除粉末,需要从药片盒300上卸下转子303。为此,要从固定部件302上卸下转子303,需要从转子303上卸下盖帽307,然后将弹性片304向内方推压而解除爪304a与法兰306的卡合。因此有这样的问题:从固定部件302上卸下转子303的作业繁杂,且花费时间。另外,当为了从药片盒300上取出转子303而将药片盒300上下翻转时,会有粉末从药片盒300的底部落下、粉末附着在人手上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 - 39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8 - 16490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 - 247355号公报专利文献4:韩国技术登记第20 - 0438560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问题而做成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药片盒,可根据所发出的药片大小而方便地调整分隔部件的上下位置和进入深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分隔部件被左右逆向安装的药片盒、以及能防止分隔部件晃动(日文> )的药片盒。此外,课题是提供一种这样的药片盒:能从固定于驱动轴的固定部件上方便地卸下转子,防止粉末从药片盒的底部落下或粉末附着在人手上。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解决上述课题用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药片盒,包括:盒主体,该盒主体形成有收容药片的药片收容部;转子,该转子可旋转驱动地配设于所述盒主体的药片收容部的底部,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导向槽;以及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安装在所述盒主体上,进入所述转子的、来到与设于所述盒主体的药片出口连通的位置处的导向槽内,该药片盒的特点是,所述分隔部件具有由多根弹性鬃毛构成的分隔部,在所述盒主体的侧壁,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形成有多个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延伸的、供至少一根所述弹性鬃毛贯通的切口,所述分隔部件在所述弹性鬃毛贯通所述切口的状态下可沿所述切口移动。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最好是,在所述盒主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对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由封闭部件封闭,且所述切口形成在所述封闭部件上。另外,最好是,设有将所述分隔部件保持成可沿所述转子的径向移动的保持部件,在所述封闭部件上设有支承所述保持部件的支承部,在所述分隔部件上形成有卡止部,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形成与所述分隔部件的卡止部卡止、可定位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的适当位置处的被卡止部。第二技术方案的药片盒,包括:盒主体,该盒主体形成有收容药片的药片收容部;转子,该转子可旋转驱动地配设于所述盒主体的药片收容部的底部,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导向槽和沿周向延伸的周槽;以及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安装在所述盒主体上,进入所述转子的、来到与设于所述盒主体的药片出口连通的位置处的导向槽内,该药片盒的特点是,在所述盒主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对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由被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分割的多个封闭片封闭,所述多个封闭片中的某一个封闭片形成有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延伸的、供所述分隔部件的分隔部插入的切口,可用形成有所述切口的封闭片替换掉其它的封闭片,将所述分隔部件的分隔部插入形成有所述切口的封闭片的切口内而变更安装位置。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最好是,设有将所述分隔部件保持成可沿所述转子的径向移动的保持部件,在所述封闭部件上设有支承所述保持部件的支承部,在所述分隔部件上形成有卡止部,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形成与所述分隔部件的卡止部卡止、可定位在所述转子的径向的适当位置处的被卡止部。第三技术方案的药片盒,包括:盒主体,该盒主体形成有收容药片的药片收容部;转子,该转子可旋转驱动地配设于所述盒主体的药片收容部的底部,且在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导向槽和沿周向延伸的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片盒,具有:盒主体,该盒主体形成有收容药片的药片收容部;以及转子,该转子被配设成可由配置于所述盒主体的药片收容部底部的驱动轴旋转驱动,该药片盒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向径向突出的钩挂部,该药片盒具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具有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并将所述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转子而使所述转子旋转的驱动部、钩挂在所述钩挂部上的可挠部、和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转子抵接的臂部;以及盖帽,该盖帽可沿所述转子的轴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转子上,具有通过被向下方推压而对所述固定部件的可挠部进行推压的推压部,当将所述盖帽向下方推压时,所述推压部对所述可挠部进行推压而解除该可挠部与所述钩挂部的钩挂,所述臂部的弹力对所述转子向上方施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17 JP 2010-113718;2010.07.16 JP 2010-161991.一种药片盒,具有: 盒主体,该盒主体形成有收容药片的药片收容部;以及 转子,该转子被配设成可由配置于所述盒主体的药片收容部底部的驱动轴旋转驱动,该药片盒的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向径向突出的钩挂部, 该药片盒具有: 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具有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并将所述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转子而使所述转子旋转的驱动部、钩挂在所述钩挂部上的可挠部、和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转子抵接的臂部;以及 盖帽,该盖帽可沿所述转子的轴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转子上,具有通过被向下方推压而对所述固定部件的可挠部进行推压的推压部, 当将所述盖帽向下方推压时,所述推压部对所述可挠部进行推压而解除该可挠部与所述钩挂部的钩挂,所述臂部的弹力对所述转子向上方施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的驱动部由从所述固定部件的两端向上方延伸的突部构成, 形成于所述转子的卡合部的凹部与凸部交替连续, 所述突部与所述凹部卡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山正二,小池直树,前田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