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包括大致呈长方体形的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内一端的风机,在所述机壳邻近风机的端面上开有与风机出口相连的出风口,在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机壳另一端面上开有进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与风机之间有多个空气净化模块置于机壳内,所述每个空气净化模块的迎风面均与气流方向垂直,机壳与气流方向平行的一个侧面上开有供空气净化模块进出的维修口,维修口外设有可使所述维修口封闭或开启的维修门,所述机壳内与各空气净化模块对应的位置设有供该空气净化模块沿与气流垂直的方向进出的维修口的导轨。本新风净化器的各个净化模块可以方便地拆卸、清洗、维护、更换和安装,从而有效的保证新风的净化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方便拆卸、清洗、维护、更换和安装的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
技术介绍
2013年12月我国大面积爆发了大气环境PM2.5雾霾污染,覆盖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35 μ g/m3时,人的死亡风险比10 μ g/m3的情形约增加15%。由于人的一生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空气品质优劣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空气品质的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了室内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装置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室内空气清洁度的装置。使用空气净化器,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创造健康舒适室内环境十分有效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大多的空气净化器是将室内的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送到室内,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净化。但是在门窗紧闭的房间内,不可能长久的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少数空气净化器可以将室外新风经过净化处理后送到室内,但其中的过滤材料无法方便地实现清洗与更换。空气净化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设备内部净化部件会附着有害气体与固体颗粒物,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空气净化器的运行效率,设备内部积攒的固体颗粒物上面会滋生有害细菌,而且可能发生已吸附有害气体释放而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空气净化器的拆卸和维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技术专利“有新风补给系统的空气净化器”(申请号201220056904.2,公开2012-09-19)公开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空气净化器和装于其上的吸气口,吸气口上设有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一端和所述吸气口的一部分连通,其另一端通向室外。该技术可以将室外的空气引入到空气净化器,进行净化处理后送到室内。但对空气起主要净化作用的空气净化器的拆洗未作说明。空气净化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各个净化部分会积攒颗粒物或者是吸附有害气体,不及时清洗或者是更换净化滤网,必会影响净化器的运行效率及送处理空气的质量。中国技术专利“新风型空气净化器”(申请号:201320163182.5,【公开日】:2013-08-14)采用多层滤网过滤室外污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同时采用气体吹扫滤网对滤网进行清洁,但当采用多层滤网,无法仅仅通过反吹装置将固体颗粒物吹出机外,残留的固体颗粒物上面会附着细菌,容易在滤网里面进行繁殖,下次启动净化器送风时,细菌繁殖的有害代谢产物可能随空气送到室内,危害人体健康。该技术的净化滤网插入到机壳的柔性插槽内形成净化层,净化滤网四周都要和外部机壳实现密封,方可保证所送的室外新风是结果净化滤网层层过滤净化的,净化滤网都是有一定阻力,如果滤网与机壳之间有缝隙存在,室外的新风会通过缝隙在风机作用下送到室内,当净化器所送新风中未处理的新风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整个净化器的运行效果。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新风净化器的各个净化模块不能方便拆卸、清洗、维护、更换和安装,从而无法保证新风净化器长期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其各个净化模块可以方便地实现拆卸、清洗、维护、更换和安装,保证新风净化器的运行效果。实现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包括大致呈长方体形的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内一端的风机,在所述机壳邻近风机的端面上开有与风机出口相连的出风口,在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机壳另一端面上开有进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与风机之间有多个空气净化模块置于机壳内,所述每个空气净化模块的迎风面均与气流方向垂直,机壳与气流方向平行的一个侧面上开有供空气净化模块进出的维修口,维修口外设有可使所述维修口封闭或开启的维修门,所述机壳内与各空气净化模块对应的位置设有供该空气净化模块沿与气流垂直的方向进出的维修口的导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本技术的采用模块化净化功能模块,各个净化模块可以方便地从维修门的维修口沿导轨抽出和放入机壳,实现拆卸、清洗、维护、更换和安装,从而保证新风净化器的运行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部分空气净化模块抽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的外形图。图4是图1中机壳的透视图。图5是图1中模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壳,11出风口,12进风口,13维修口,14维修门,2风机,3空气净化模块,301空气净化材料,302模块框架,3021上框架,3022下框架,31预过滤器模块,32初效过滤器模块,33静电除尘器模块,34高效过滤器模块,35改性活性炭模块,4导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包括大致呈长方体形的机壳I和设于所述机壳I内一端的风机2,在所述机壳I邻近风机2的端面上开有与风机2出口相连的出风口 11,在与所述出风口 11相对的机壳I另一端面上开有进风口12,在所述进风口 12与风机2之间有多个空气净化模块3置于机壳I内,所述每个空气净化模块3的迎风面均与气流方向垂直,机壳I与气流方向平行的一个侧面上开有供空气净化模块3进出的维修口 13,维修口 13外设有可使所述维修口 13封闭或开启的维修门14,所述机壳I内与各空气净化模块3对应的位置设有供该空气净化模块沿与气流垂直的方向进出的维修口 13的导轨4。所述空气净化模块3包括板状空气净化材料301和可拆结构的模块框架302,所述板状空气净化材料301置于所述模块框架302内,可方便地与模块框架302拆卸分离。如图5所示,所述可拆结构的模块框架302由相互咬合的上框架3021和下框架3022构成。所述上框架3021底端内侧为凹槽,所述下框架3022顶端为与所述上框架3021底端凹槽咬合的外侧凸出。本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空气净化模块3可以方便地从有维修门的维修口沿导轨抽出和放入机壳,实现拆卸、清洗、维护、更换和安装,从而保证新风净化器的运行效果。所述模块框架302周边套装有密封条。如图4所示,在所述机壳I内供空气净化模块沿与气流垂直的方向移动的导轨4为机壳I壳体上的凹形槽。在所述机壳I壳体上与维修门14相对的另一侧与空气净化模块3对应位置设有凹形槽。在所述维修门14上与空气净化模块3对应位置设有与模块框架302朝向维修门14的侧边相对应的密封条。通过各个模块框架302周边套装有密封条与机壳I和维修门14上的密封条,实现模块与模块之间,模块与机壳之间的气密性,保证新风净化器送到室内的新鲜空气是经过各个净化模块层层净化处理后的清洁空气。各个空气净化模块3的模块框架302的框架外沿可为凹槽,凹槽内放置方环形密封条后形成凸台,凸台正好可以与机壳I壳体上的凹形槽匹配。模块框架302周边套装的密封条的厚度略微厚于机壳I壳体上的凹形槽匹的厚度,由于密封条与凹形槽的挤压作用,实现净化模块与内壁凹形槽的密闭性。机壳I和风机2上部都装有密封条,与各个净化模块密封条裸露在外的部分,形成密封网络,维修门14关闭时,维修门14内壁凸出的密封条通过挤压其实现气密性;当各个净化模块沿着外部机壳内壁凹槽放置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包括大致呈长方体形的机壳(1)和设于所述机壳(1)内一端的风机(2),在所述机壳(1)邻近风机(2)的端面上开有与风机(2)出口相连的出风口(11),在与所述出风口(11)相对的机壳(1)另一端面上开有进风口(12),在所述进风口(12)与风机(2)之间有多个空气净化模块(3)置于机壳(1)内,所述每个空气净化模块(3)的迎风面均与气流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机壳(1)与气流方向平行的一个侧面上开有供空气净化模块(3)进出的维修口(13),维修口(13)外设有可使所述维修口(13)封闭或开启的维修门(14),所述机壳(1)内与各空气净化模块(3)对应的位置设有供该空气净化模块沿与气流垂直的方向进出的维修口(13)的导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可拆式家用新风净化器,包括大致呈长方体形的机壳(I)和设于所述机壳(I)内一端的风机(2),在所述机壳⑴邻近风机(2)的端面上开有与风机⑵出口相连的出风口(11),在与所述出风口(11)相对的机壳(I)另一端面上开有进风口(12),在所述进风口(12)与风机(2)之间有多个空气净化模块(3)置于机壳(I)内,所述每个空气净化模块(3)的迎风面均与气流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机壳(I)与气流方向平行的一个侧面上开有供空气净化模块(3)进出的维修口(13),维修口(13)外设有可使所述维修口(13)封闭或开启的维修门(14),所述机壳(I)内与各空气净化模块(3)对应的位置设有供该空气净化模块沿与气流垂直的方向进出的维修口(13)的导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3)包括可拆结构的模块框架(302)和置于所述模块框架(302)内的板状空气净化材料(3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框架(302)由相互咬合的上框架(3021)和下框架(3022)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培根,
申请(专利权)人:朱培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