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438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其包含有一基板及一设置于该基板外侧的控制模块;其中该基板一表面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极组,而各电极组包含有二个电极,将各电极的多个电极单元分别连接至该控制模块的连接端子,在控制模块中将连接至相同电极的电极单元的连接端子共同连接再至其中一信号接脚,如此用于具有相同数量的电极组的基板的控制模块,就不必增加信号接脚数量,而且因为各电极单元均各自连接至该控制模块,因此对控制模块来说,各电极单元的信号传输路径具有相近的等效电阻电容值,可避免各电极单元在充电期间受到杂讯干扰,造成电容感应量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式触控模块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容触控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单层一维式电容触控模块。
技术介绍
如图6及7所示,目前一维式单层电容触控面板主要在一基板上形成有多并排ITO电极组51,该电极组51各包含有一电极对,如图6所示,该基板50一侧连接一控制软板60,以电性连接其上的多个电极组51的电极对,进行扫描并检测基板50上的物件70位置。各电极对包含二组形状对称的尖形状单电极单元511、512。至于该控制软板60检测基板50上物件的方法则如美国公告第8,121,283号「Taperedcapacitivesensingstructure(尖形状电容感应结构)」专利所述,当基板50出现有触碰物件70时,该物件70所碰触的多个单电极单元511、512会分别对地会产生一电容感应量,由于多个单电极单元511、512对应该物件70位置的区域面积不同,因此所生成的电容感应量也不同,如此即可通过电容感应量的有无及大小,判断该物件70位置的二维坐标,该物件70位置会在电极对Y2具有电容感应量,因此可决定Y坐标为Y2,另外两个单电极单元511、512的电容感应量有大小之分,其中单电极512的电容感应量大于单电极511的电容感应量,因此依据两个电容感应量的大小,可反映物件对应两个单电极区域大小,进而决定该物件位置的X坐标X2,最后获得物件位置的二维坐标为(Y2,X2)。为满足特定应用,一维式单层电容触控面板线性度必须提升,而最直接的做法如图7所示,以倍数增加基板50’上的电极组51数量,然而如此即会使得控制软板60’上用以连接电极组51的单电极单元511、512的信号端子611必须加倍,而使得原图6控制软板60所使用的控制器61无法使用,必须更换接脚数加倍的控制器61’,不但制作成本相对提升,而且因为选用加倍接脚的控制器61’,而该控制器61’较图6的控制器61的体积变大,从而使得元件需求的空间增加,不利于缩小触控装置的整体体积或边框尺寸。因此另一种一维式单层电容触控面板的改进被提出,如图8所示,其相对于图6具有更高的线性度,且可不改变控制软板,其中该一维式单层电容触控面板是在一基板50’上同样形成有多个并排的电极组51,但是各电极组51的电极对包含有多个尖形状电极单元511、512a、512b,如图中例示,各电极对包含有四个尖形状电极单元511、512a/512b,而且同一电极的多个尖形状电极单元511、512a/512b的宽端是在同侧相互连接,再与原本控制软板60’’的信号端子611电性连接,如此该控制软板60’’的信号端子数量611即可维持而不增加,由于增加了各电极组51的电极单元数量,因此线性度提升,且成本及元件体积也得以控制。然而,图8所示的一维式单层电容触控面板虽具有较佳的线性度,但物件坐标判断上却有误差,深究其原因在于其为确保该控制软板60’’的成本不因电极对的改进而大幅增加,因此基板50’上远离该控制软板60’’的一侧的多个电极单元512a、512b的宽端相互连接,并以其中一电极单元512连接至信号端子611,然而由于该基板50’上的各电极单元511、512a/512b均为ITO材料,因此对于未与信号端子611直接连接的电极单元512a来说,其信号传输路径的等效电阻电容值(RC)会比同一电极的另一电极单元512b的等效电阻电容值为大,使得同一电极对的二组电极单元的总电阻电容值有显著的差异。请配合参阅图9A所示,由于信号端子输出扫描信号的期间包含一充电时间TCH及一感应时间TS,其中充电时间TCH的设定是以各电极会进行充电开始至充电饱和时停止,接着进入感应时间TS才读取其电容感应值S1、S2。虽然各电极对的二组电极单元511、512a/512b存在等效电阻电容值差异,但只要设定充电时间TS够长,仍可顺利读取充电饱和时的电容感应值;如图9B所示,但由于触控面板易受杂讯干扰,若杂讯恰好出现在二组电极单元511、512a/512b充电时间时,则会影响到充电至饱和时间,而后续进入感应时间(t3)时,将读取到二组均未充电饱合的电容电应量,且此二组均未充电饱合的电容电应量S1、S2不成比例关系,而容易造成物件坐标的误判。由于触控面板最直接的杂讯来自于液晶面板的扫描信号干扰,因此确实会容易有物件误判的情况发生,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出解决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一维式单层电容触控面板的技术瓶颈,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兼具低成本且高抗杂讯功能的电容式触控模块。欲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电容式触控模块包含有:一基板,其一表面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极组,各电极组包含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包含有多个第一电极单元,而该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单元,各第一电极单元及各第二电极单元包含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电极单元与该第二电极单元间隔交错,各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端与各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端同侧,而各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二端系与各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一端同侧;及一控制模块,设置在该基板外侧,并具有多个连接端子,用以分别与各第一电极单元及各第二电极单元连接;另外该多个连接端子中连接至相同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单元共同连接至一信号接脚,而连接至相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单元的连接端子共同连接至另一信号接脚。优选的,其中在该基板同一侧边的各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端及各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该控制模块相对应的连接端子。优选的,其中该同一第二电极的多个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一端共同连接。根据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该控制模块包含有:一软性电路板,供该多个连接端子成形于其上,并进一步形成有多根第一连接线及第二连接线;其中各第一连接线将对应相同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部的第一端的连接端子共同连接,而各第二连接线则将对应相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部的第二端的连接端子共同连接;及一控制器,其信号端子焊接在该软性电路板上,并与对应连接线连接。优选的,其中各第一电极单元及各第二电极单元为尖形状,该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为宽,而该第二极电单元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为宽。优选的,其中各第一电极单元包含有:一第一尖形区,对应该基板的可视区;及一第一延伸区,对应该基板的非可视区,并自该第一尖形区的宽端向外延伸,用以连接对应连接端子。优选的,其中各第二尖形电极部包含有:一第二尖形区,对应该基板的可视区;及一第二延伸区,对应该基板的非可视区,并自该第一尖形区窄端向外延伸,用以连接对应连接端子;其中该第二延伸区的宽度相对于第一延伸区的宽度为窄。优选的,其中与该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的连接端子宽度相对于与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的连接端子宽度为宽。优选的,其中各第一电极单元及各第二电极单元为长矩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令该基板上各电极单元直接与该控制模块连接,再在控制模块上将相同电极的电极单元共同连接至对应的信号接脚,如此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模块的信号接脚数量不必增加,而且由于各电极单元不必通过基板上的连接线而直接连接至该控制模块,使得各电极的等效电阻电容得以接近,纵使在充电时间出现杂讯干扰,所读取到的二组电容感应信号的比例关系变化也较小,相对减少物件误判的机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模块确实兼具有低成本且高抗杂讯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容式触控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包括:一基板,其一表面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极组,各电极组包含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包含有多个第一电极单元,而该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单元,各第一电极单元及各第二电极单元包含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该第一电极单元与该第二电极单元间隔交错,各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端与各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端同侧,而各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二端与各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一端同侧;及一控制模块,设置于该基板外侧,并具有多个连接端子,用以分别与各第一电极单元及各第二电极单元电性连接;另外该多个连接端子中连接至相同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单元共同连接至一信号接脚,而连接至相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单元的连接端子共同连接至另一信号接脚。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7 TW 1021054491.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包括:一基板,其一表面形成有N组平行排列的电极组,各电极组包含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包含有k个第一电极单元,而该第二电极包含k个第二电极单元,各第一电极单元及各第二电极单元包含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各该第一电极单元与各该第二电极单元间隔交错,各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端与各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而各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二端与各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一端同侧;及一控制模块,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一侧的外侧,并包括2*N*k个连接端子位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侧,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侧对应所述基板的第一侧,所述2*N*k个连接端子分别与各该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端及各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k个第一电极单元所连接的k个连接端子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k个第二电极单元所连接的k个连接端子之间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该控制模块包含有:一软性电路板,供所述2*N*k个连接端子成形于其上,并进一步形成有多根第一连接线及第二连接线;其中各第一连接线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耀进刘俊麟洪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