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内墙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粉煤灰、电石泥、钢渣、页岩陶粒、页岩陶砂、珍珠岩以及氧化镁进行高温融化得到玻璃体;然后将英石、粉状白灰、硅酸铝纤维混匀均匀撒在所述玻璃体表面,退火随炉冷却得到基础装饰板;基础装饰板在成型后置于热处理炉中进行析晶热处理,冷却得到建筑内墙装饰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通过板层之间的二次粘结所带来的操作繁琐、使用寿命有限的问题,并且表面装饰层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强度非常高,能适应室外不同天气变化以及外界撞击,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具有良好的光亮度、光感度和色彩感,无需做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时间;此外,装饰板中的保温隔热层效果显著,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火力发电厂以燃煤为主,据报道统计,2010年我国火电业约耗标煤13亿吨,产生的粉煤灰量多达4亿吨。以山东省为例,煤耗达到了 2.5亿吨,粉煤灰排放量近8000万吨,实际上近年来为节约能源建立的多座煤矸石和低燃值煤泥发电厂的投产,使粉煤灰的排放量增大,估计总量超过8000万吨,数量巨大。粉煤灰的堆放不但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粉煤灰质轻、颗粒小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大量粉煤灰的排放,给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粉煤灰的处理问题。电石泥是电石水解获取乙炔气后的以氢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废渣。It电石加水可生成300多千克乙炔气,同时生成IOt含固量约12%的工业废液,俗称电石渣浆,电石渣浆经压滤处理后得到电石泥,它的处置一直令生产厂头痛。钢渣是炼钢工业排出的废渣,目前,我国的钢渣排放量约为粗钢产量15%~20%。据资料统计,我国钢渣有效利用率仅为10%左右。 粉煤灰很大一部分仍然用于填坑、铺路,其综合利用率不超过60%,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甚至低于30%,其他部分用于制建筑砌块、制砖或者混凝土,但是这些制成品都是一些较低档产品,使用寿命短,效果不好。电石泥主要是用于填海、填沟,水泥掺料等,钢渣主要是用于道路渣石和回填工程材料、水泥添加料、砌砖等,这些应用多数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旨在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的同时解决粉煤灰制备的墙体装饰板强度不够、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内墙装饰板,包括装饰层、保温隔热层,其中,所述装饰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粉煤灰30~40份,电石泥20~30份,钢渣20~30份,页岩陶粒6~8份,页岩陶砂10~20份,珍珠岩15~25份,氧化镁2-5份.’所述保温隔热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海泡石20~30份,英石15~20份,粉状白灰10~20份, 硅酸铭纤维5~8。优选地,所述装饰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粉煤灰35份,电石泥25份,钢渣25份,页岩陶粒6份,页岩陶砂15份,珍珠岩20份,氧化镁4份。 优选地,所述保温隔热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海泡石25份,英石15份,粉状白灰15份,娃酸招纤维6份。优选地,所述页岩陶粒以及页岩陶砂的颜色为褐红色或青灰色。优选地,所述硅酸铝纤维为市售长度为10~20mm短切纤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建筑内墙装饰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30~40份粉煤灰、20~30份电石泥、20~30份钢渣、6~8份页岩陶粒、10~20份页岩陶砂、15~25份珍珠岩以及2~5份氧化镁混合研磨成粉,烘干得到混合物;(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置于高温炉在1400°C~1600°C温度下加热I~4h后融化得到玻璃体;(3)将15~20份英石、10~20份粉状白灰以及5~8份硅酸铝纤维混匀均匀撒在所述玻璃体表面,调节温度为550°C~650°C退火30min~lh,随炉冷却得到基础装饰板; (4)将步骤(3)得到的基础装饰板在成型后置于热处理炉中,在800°C~1050°C的条件下保温Ih进行析晶热处理,然后冷却得到建筑内墙装饰板。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烘干为置于80~150°C温度下烘至含水质量百分数为(10%。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工艺相对简单,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由于装饰板一体成型,避免了通过板层之间的二次粘结所带来的操作繁琐、使用寿命有限的问题,并且表面装饰层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强度非常高,能适应室外不同天气变化以及外界撞击,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具有良好的光亮度、光感度和色彩感,无需做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时间;此外,装饰板中的保温隔热层效果显著,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I)将30kg粉煤灰、30kg电石泥、20kg钢渣、8kg褐红色页岩陶粒、IOkg褐红色页岩陶砂、15kg珍珠岩以及2kg氧化镁混合研磨成粉,置于80~150°C温度下烘至含水质量百分数为≤10%,得到混合物;(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置于高温炉在1400°C~1600°C温度下加热I~4h后融化得到玻璃体;(3)将15kg英石、20kg粉状白灰以及8kg市售长度为10~20mm短切纤维硅酸铝纤维混匀均匀撒在所述玻璃体表面,调节温度为550°C~650°C退火30min~lh,随炉冷却得到基础装饰板;(4)将步骤(3)得到的基础装饰板在成型后置于热处理炉中,在800°C~1050°C的条件下保温Ih进行析晶热处理,然后冷却得到建筑内墙装饰板I。实施例2(I)将30kg粉煤灰、20kg电石泥、20kg钢洛、8kg页青灰色岩陶粒、20kg青灰色页岩陶砂、15kg珍珠岩以及2kg氧化镁混合研磨成粉,置于80~150°C温度下烘至含水质量百分数为≤10%,得到混合物;(2)将步骤⑴得到的混合物置于高温炉在1400°C~1600°C温度下加热I~4h后融化得到玻璃体;(3)将20kg英石、IOkg粉状白灰以及5kg市售长度为10~20mm短切纤维硅酸铝纤维混匀均匀撒在所述玻璃体表面,调节温度为550°C~650°C退火30min~lh,随炉冷却得到基础装饰板;(4)将步骤(3)得到的基础装饰板在成型后置于热处理炉中,在800°C~1050°C的条件下保温Ih进行析晶热处理,然后冷却得到建筑内墙装饰板2。实施例3(I)将35kg粉煤灰、25kg电石泥、25kg钢洛、6kg页青灰色岩陶粒、15kg青灰色页岩陶砂、20kg珍珠岩以及4kg氧化镁混合研磨成粉,置于80~150°C温度下烘至含水质量百分数为≤10%,得到混合物;(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置于高温炉在1400°C~1600°C温度下加热I~4h后融化得到玻璃体;(3)将15kg英石、15kg粉状白灰以及6kg市售长度为10~20mm短切纤维硅酸铝纤维混匀均匀撒在所述玻璃体表面,调节温度为550°C~650°C退火30min~lh,随炉冷却得到基础装饰板;(4)将步骤(3)得到的基础装饰板在成型后置于热处理炉中,在800°C~1050°C的条件下保温Ih进行析晶热处理,然后冷却得到建筑内墙装饰板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内墙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层、保温隔热层,其中,所述装饰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所述保温隔热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内墙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层、保温隔热层,其中,所述装饰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粉煤灰30~40份,电石泥20~30份,钢渣20~30份, 页岩陶粒6~8份,页岩陶砂IO~20份,珍珠岩15~25份, 氧化镁2-5份; 所述保温隔热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海泡石20~30份,英石15~20份,粉状白灰IO~20份, 硅酸铭纤维 5~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内墙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粉煤灰35份,电石泥25份,钢渣25份,页岩陶粒6份,页岩陶砂15份,珍珠岩20份,氧化镁4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内墙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由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制备而成:海泡石25份,英石15份,粉状白灰15份,硅酸紹纤维6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内墙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陶粒以及页岩陶砂的颜色为褐红色或青灰色。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内墙装饰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晴,
申请(专利权)人:何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