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控制机构及其构成的多功能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535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控制机构,包括齿轴(1)和连接轴(2),所述齿轴(1)为一根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齿环的转动轴,而所述连接轴(2)的下端则开设有带内齿的连接孔(3),该内齿与所述外齿环啮合,在所述连接轴(2)的上端还设置有外接结构(4)。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由上述旋转控制机构构成的多功能铲,利用该旋转控制机构,可以实现多功能铲上手柄任意角度的旋转,从而使其功能更加丰富多样,实用价值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控制机构,包括齿轴(1)和连接轴(2),所述齿轴(1)为一根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齿环的转动轴,而所述连接轴(2)的下端则开设有带内齿的连接孔(3),该内齿与所述外齿环啮合,在所述连接轴(2)的上端还设置有外接结构(4)。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由上述旋转控制机构构成的多功能铲,利用该旋转控制机构,可以实现多功能铲上手柄任意角度的旋转,从而使其功能更加丰富多样,实用价值大大提升。【专利说明】一种旋转控制机构及其构成的多功能铲
本技术涉及一种户外用工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旋转控制机构及其构成的多功能铲。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在休闲之余,越来越重视对身体素质的锻炼,开展户外活动便成为了一种时尚,它不仅可以使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而且也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因此,户外活动不仅越来越频繁,其类型也越来越多,相应地,人们对便于携带、功能多样的户外工具的需求便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各种户外工作者也需要各种不同的户外工具来完成其相应的工作,这不仅对户外工具的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户外工具的使用和携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户外工具逐渐被人们研发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控制机构及其构成的多功能铲,使其能够自由灵活的旋转角度,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旋转控制机构,包括齿轴和连接轴,所述齿轴为一根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齿环的转动轴,而所述连接轴的下端则开设有带内齿的连接孔,该内齿与所述外齿环啮合,在所述连接轴的上端还设置有外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外齿环至少一个;当外齿环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有外齿环间隙分布,且所有外齿环上齿的数量相同,相邻齿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同。为确保旋转的灵活性,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为便于拆装,所述外接结构为螺纹。为便于对齿轴施力,以控制连接轴的转动,所述齿轴的两端还分别通过螺栓紧固有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且第一压片内设置有台阶结构,在该台阶结构上套接有弹簧。以上述旋转控制机构为基础,本技术公开的由该旋转控制机构构成的多功能铲,包括手柄和铲面,还设置有旋转控制机构,该旋转控制机构包括齿轴和连接轴,其中,所述齿轴为一根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外齿环的转动轴,而所述连接轴的下端则开设有带内齿的连接孔,该内齿与所述外齿环啮合,在所述连接轴的上端还设置有外接结构;所述手柄的下端与该外接结构连接;所述铲面的上端中部设置有铲面头,该铲面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带铲面头内齿的沉孔,所述铲面通过该铲面头内齿与所述外齿环相互啮合而与所述旋转控制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齿轴两端还分别通过螺栓紧固有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且第一压片内设置有台阶结构,在该台阶结构上套接有弹簧。通过对第一压片施加压力,使齿轴发生平移,从而与铲面头解除啮合状态,进而轻松完成连接轴的任意角度旋转;停止对第一压片施加压力后,利用弹簧自身的回复力带动齿轴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齿轴上的外齿环与铲面头上的铲面头内齿进入啮合状态,从而锁定铲面与齿轴的连接状态。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连接轴与手柄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所述连接轴的上端面与所述手柄的下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弹性胶圈;通过弹性胶圈的韧性可以使连接轴和手柄实现柔性连接,使两者始终处于紧固状态。为了封闭手柄上端,使其外型更加美观,同时避免进入杂质,所述手柄的上端还通过螺纹连接有尾柄,该尾柄包括置于所述手柄内部的镁棒,以及位于所述手柄外部并与该镁棒过盈配合的尾柄头。所述镁棒可用于户外生火,为户外生存提供极大的方便。再进一步地,所述铲面的铲面头两侧分别设置有便于向所述铲面施加压力的踏面,同时,在所述铲面的侧边还开设有刃口。通过踏面的设置,可以让使用者十分轻松地对铲面施加压力,以应对硬度较高的泥土、砂石或者其他环境;而刃口的设置,则使铲面具有了刀的功能,可实现切、砍、削等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提供的旋转控制机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各种工具之中,实现不同部件之间的角度任意旋转,使用灵活,操作方便。(2)本技术在同一根转动轴上,设置多个外齿环,便可以同时与多个部件进行齿轮啮合,而相邻外齿环之间的间隙便为齿轮错位提供了空间,使外齿环与齿轮能够在啮合与解除啮合之间轻松完成转换,从而为连接轴的转动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3)连接轴上端的螺纹可以实现与其他任意具有内螺纹的部件进行连接,如此便为旋转控制机构在不同工具、设备中的安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4)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铲通过旋转控制机构来实现手柄与铲面的连接,并可利用旋转控制机构的任意角度旋转功能轻松实现手柄的任意角度旋转,从而使多功能铲变成为锄头、挂钩等其他工具,同一工具,多种用途,实用价值大大提升。(5)本技术还在铲面的侧边设置有开瓶口,在铲面的前端开设有齿轮式缓冲口,在连接部上设置有切丝口,在连接部的背面设置有锤头等,使得本产品更具有了开瓶盖、剪切铁丝、捶打等辅助功能,尾柄上端还可以设置磁铁来吸附照明灯,如此丰富的功能不仅可以使户外活动变得更加轻松、简单,而且还能够极大地减轻携带压力,一举多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旋转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齿轴与第一压片、第二压片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多功能铲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尾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铲面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铲面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旋转控制机构与铲面的连接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齿轴,2-连接轴,3-连接孔,4-外接结构,5-第一压片,6_弹簧,7_手柄,8_铲面,9-第二压片,10-续棒,11-尾柄头,12-踏面,13-刃口,14-第一齿环,15-第二齿环,16-铲面头,17-加强筋,18-防滑凹槽,19-弧形槽,20-第一沉孔,21-第二沉孔,22-第一铲面头内齿,23-第二铲面头内齿,24-台阶结构,25-切丝断面,26-切丝口,27-悬挂孔,28-开瓶口,29-锤头,30-齿轮式缓冲口,31-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本实施例以旋转控制机构应用于多功能铲中实现其手柄自由旋转为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4为本技术中多功能铲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该多功能铲主要包括三部分:手柄7、铲面8和连接手柄7与铲面8的旋转控制机构。其中,手柄7为空心圆柱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滚花,一方面用于防止手打滑,另一方面用于提升手感,提升使用舒适度。在手柄7上下两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内螺纹,上端用于连接尾柄,下端用于连接旋转控制机构。所述尾柄的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由镁棒10和尾柄头11组成,所述尾柄头11为阶梯结构,其下端设置有外螺纹,与手柄7上端的内螺纹相互配合,实现尾柄头11与手柄7之间的连接。所述镁棒10的上端与尾柄头11过盈配合,下端置于所述手柄7内部。所述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轴(1)和连接轴(2),所述齿轴(1)为一根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齿环的转动轴,而所述连接轴(2)的下端则开设有带内齿的连接孔(3),该内齿与所述外齿环啮合,在所述连接轴(2)的上端还设置有外接结构(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骏合乐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