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边坡基础和铺设在边坡基础上的袋装土壤,袋装土壤包括柔性袋体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内部的土壤,并且袋装土壤上种植有木本植物和围绕该木本植物的草本植物。具有柔性袋体的袋装土壤的能够以柔性承载方式创建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生态防护结构,其中柔性袋体和其内的土壤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刚性结构的局部发生的裂痕和塌陷,即使发生破损稍加修复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建的生态防护结构中,通过木本植物的较为发达的根系抓住边坡的土壤,而通过围绕在木本植物周围的草本植物保护木本植物根系上方的土壤,从而实现边坡和袋装土壤的和谐共生,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防护型边坡的水土保持效果和坡体稳定性较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边坡基础和铺设在边坡基础上的袋装土壤,袋装土壤包括柔性袋体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内部的土壤,并且袋装土壤上种植有木本植物和围绕该木本植物的草本植物。具有柔性袋体的袋装土壤的能够以柔性承载方式创建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生态防护结构,其中柔性袋体和其内的土壤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刚性结构的局部发生的裂痕和塌陷,即使发生破损稍加修复即可。在本技术构建的生态防护结构中,通过木本植物的较为发达的根系抓住边坡的土壤,而通过围绕在木本植物周围的草本植物保护木本植物根系上方的土壤,从而实现边坡和袋装土壤的和谐共生,使得本技术提供的生态防护型边坡的水土保持效果和坡体稳定性较高。【专利说明】生态防护型边坡
本技术涉及边坡的生态防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态防护型边坡。
技术介绍
边坡防护技术在工程施工以及水土保持中应用广泛,以保持坡体稳定并维持生态平衡。现有技术中的边坡防护技术中主要为一种刚性结构:即指由混凝土或砌片石筑成的边坡支护结构,以对工程挖方和填方进行安全性防护。然后,山体破坏后的结构仍处于裸露状态,并且这种刚性结构的硬度较大易破碎并且土壤携带能力差,不能恢复坡体的生态环境。此外,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种刚柔结合的结构:即指在坡体底部用混凝土或砌片石筑成的坡体挡土墙,而坡体主体工程采用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等方式创建植物生态防护层,但这种单一的坡体工法往往在植被尚未形成前水土流失严重,植物生长载体难以保障,造成工程后期物种稀少、工程再现大面积裸露,边坡的防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防护型边坡,该生态防护型边坡结构稳定,既能够保持坡体稳定、保持水土还能够构建和谐的植物生态防护环境,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边坡基础,所述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铺设在所述边坡基础上的袋装土壤,所述袋装土壤包括柔性袋体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内部的土壤,并且所述袋装土壤上种植有木本植物和围绕该木本植物的草本植物。优选地,所述生态防护型边坡还包括覆盖在所述袋装土壤上的植被毯,该植被毯为由植物编织而成毪状结构。优选地,所述植被毯为由农作物秸杆编织而成的毯状结构。优选地,所述袋装土壤的所述柔性袋体为植生袋,所述植生袋包括围成袋装结构的本体,远离所述边坡基础的一侧本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植物种子的夹层。优选地,所述袋装土壤的所述柔性袋体为生态袋,该生态袋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边坡基础的岩石结构上或者通过锚杆固定在所述边坡基础的土质结构上。优选地,所述生态袋的所述柔性袋体为双连体结构,该双连体结构包括通过中间连接缝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该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分别形成袋装结构并朝向相反方向开口,所述铆钉或所述锚杆布置在所述中间连接缝上,并且相邻的所述生态袋的袋口部分相互叠压,并且所述袋口部分通过穿过其的锁定件固定在所述边坡基础上。优选地,所述袋装土壤为多个,并沿所述边坡基础的延伸方向上下交错压缝地铺设。优选地,所述边坡基础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袋装土壤接触的凹凸结构。优选地,所述袋装土壤铺设在所述边坡基础的坡体上,所述生态防护型边坡还包括堆砌在所述边坡基础上的柔性挡土墙,该柔性挡土墙由容纳有土壤的生态袋堆砌,并且种植有攀缘植物和/或其他植物。优选地,所述生态袋上下交错压缝地堆砌,并且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生态袋通过锁扣相互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柔性袋体的袋装土壤的能够以柔性承载方式创建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生态防护结构,其中柔性袋体和其内的土壤能被避免现有技术中刚性结构的局部发生的裂痕和塌陷,即使发生破损,稍加修复即可。在本技术构建的生态防护结构中,通过木本植物的较为发达的根系抓住边坡的土壤,而通过围绕在木本植物周围的草本植物保护木本植物根系上方的土壤,从而实现边坡和袋装土壤的和谐共生,使得本技术提供的生态防护型边坡的水土保持效果和坡体稳定性较高,实用性强。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态防护型边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态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态袋铺设在坡体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由植生袋铺设在坡体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挡土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边坡基础2袋装土壤3木本植物4草本植物5植被毯6柔性挡土墙21柔性袋体61生态袋62攀缘植物71 锁定件72锁扣211第一袋体212 第二袋体213中间连接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对于边坡基础I的沿高度的延伸方向而言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中的图面方向。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边坡基础1,该边坡基础I可以为自然环境中任意具有坡度的边坡,在进行本技术的生态防护型边坡的施工前需首先进行清坡和分级作业。例如,对原始坡面进行清理浮石及其杂物的作业,以及对于坡度较陡的边坡基础需要适当削缓,而坡长较大的坡面,可设分级平台,以利于坡体稳定和施工养护作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在此所涉及的生态防护型边坡可以为一个完整的坡体,也可以为通过分级后的部分坡体,只要使用了本技术提供的生态防护型边坡的结构,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其中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铺设在边坡基础I上的袋装土壤2,袋装土壤2包括柔性袋体21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21内部的土壤,并且袋装土壤2上种植有木本植物3和围绕该木本植物3的草本植物4。因此,具有柔性袋体21的袋装土壤2的能够以柔性承载方式创建由木本和草本植物构建的生态防护结构,其中柔性袋体21和其内的土壤能被避免现有技术中刚性结构的局部发生的裂痕和塌陷,即使发生破损,稍加修复即可。并且在本技术构建的生态防护结构中,通过木本植物3的较为发达的根系能够抓住边坡基础I的土壤并增加袋装土壤2在坡体上的稳定性,而通过围绕在木本植物3周围的密集的草本植物4保护木本植物根系上方的土壤,从而实现边坡和袋装土壤的和谐共生,使得本技术提供的生态防护型边坡的水土保持效果和坡体稳定性较高,实用性强。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袋装土壤2的结构以及所种植物的种类等等,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首先需要介绍的是,本技术中木本植物3和草本植物4的种植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事先将种子混合在袋装土壤2中的土壤内,还可以在施工后将种子通过液力喷播在袋体表面上,又或者还可以通过点播、以及扦插方式实现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边坡基础(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护型边坡包括铺设在所述边坡基础(1)上的袋装土壤(2),所述袋装土壤(2)包括柔性袋体(21)和容纳在该柔性袋体(21)内部的土壤,并且所述袋装土壤(2)上种植有木本植物(3)和围绕该木本植物(3)的草本植物(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家胜,王夕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北京金元易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