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8726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源包括扩散板、背板、光源和反射片,光源设置在背板的下方,与背板共同贴附在扩散板的底面,光源的发光面朝向光源下方的反射片,且背板上对应光源的位置为折弯部。通过将背板紧贴扩散板设置,将光源背向背板设置,使得发光面朝向反射片,利用反射片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在保证光线均匀的前提下,使得用于混光的光学腔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实现薄型化背光源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源包括扩散板、背板、光源和反射片,光源设置在背板的下方,与背板共同贴附在扩散板的底面,光源的发光面朝向光源下方的反射片,且背板上对应光源的位置为折弯部。通过将背板紧贴扩散板设置,将光源背向背板设置,使得发光面朝向反射片,利用反射片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在保证光线均匀的前提下,使得用于混光的光学腔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实现薄型化背光源的设计。【专利说明】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源,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液晶面板。现有的背光源根据灯管的设置位置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其中直下式是在液晶显示器的背面设计LED灯,侧入式是在液晶显示器的边缘设计LED灯。一般大尺寸的显示器用直下式背光源,小尺寸的显示器用侧入式背光源,目前多数显示器直下式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显示屏01下方依次设置有增光片02、上扩散片03、集光片04、下扩散片05以及扩散板06,在背板07上方还设置有反射片08,贴附在背板07上,以实现对光线进行反射。为满足直下式背光源均匀发光目的,需要在扩散板06和背板07之间设置有足够的间距以便形成用于混光的光学腔,使得LED灯发射出的光经过充分混光需要满足的混光距离是h,即扩散板06和背板07之间的距离是h。为了满足混光距离的需求需保证扩散板06和背板07之间的距离满足一定需求,但是这样就会导致无法实现显示器的薄型化。同样,为了实现薄型化,缩短扩散板06和背板07之间的距离,就会导致混光距离不足,从而导致光不能完全混合产生明暗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实现薄型化的同时,还能避免由于混光距离不足导致光无法完全混合产生明暗不均的现象。( 二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扩散板、背板、光源和反射片,光源设置在背板的下方,与背板共同贴附在扩散板的底面,光源的发光面朝向光源下方的反射片,且背板上对应光源的位置为折弯部。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为透明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为背板上形状为台阶状的部分,用于使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形成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台阶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底与扩散板之间具有倾斜角。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角为60°。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的个数为多个,相邻光源之间的间距d= V3(h/2 + a),其中h/2为背板与反射片之间的距离,h为混光距离,a为光源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板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下扩散片、集光片、上扩散片以及增光片。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为镜面反射片。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LED灯。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为散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背光源。(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源包括扩散板、背板、光源和反射片,光源设置在背板的下方,与背板共同贴附在扩散板的底面,光源的发光面朝向光源下方的反射片,且背板上对应光源的位置为折弯部。通过将背板紧贴扩散板设置,将光源背向背板设置,使得发光面朝向反射片,利用反射片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在保证光线均匀的前提下,使得用于混光的光学腔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实现薄型化背光源的设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折弯部的放大图;图4是在背板不折弯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图5是采用本实施例折弯设计情况下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折弯部光线传播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源整体结构图。图中编号代表的含义分别为:01、显示屏;02、增光片;03、上扩散片;04、集光片;05、下扩散片;06、扩散板;07、背板;08、反射片;09、光源;10、折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扩散板06、背板07、光源09和反射片08,光源09设置在背板07的下方,与背板07共同贴附在扩散板06的底面,光源09的发光面朝向光源09下方的反射片08,且背板07上对应光源09的位置为折弯部10。上述背光源通过对现有直下式背光源的背板结构进行改进,将背板对应光源的位置设置成折弯部,并将光源背对该折弯部设置,使得光源的额发光面朝向光源下方的反射片,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片的反射照射在光源背后的背板上。如果混光距离要求是h,则由于反射片的镜面反射原理使得背板和反射片之间形成的光学腔具有的实际混光距离只需要达到正常情况下混光距离的一半,就能实现效果相同的混光,实现背光源的薄型化设计,同时还能避免由于混光距离不足导致产生明暗不均现象的发生。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背板07为LED基板,具体是用于支撑LED,并为LED供电的线路板。为了让光线通过,背板07为透明材质制成。更进一步地,背板07在透明的基础上还可以为散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由于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部分热量,如果背板07是由散热性良好的材质制成还能及时将光源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去,避免由于热量过高对背光源使用寿命的影响。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背板为透明、散热性良好的材质制成,但是对于散热性并不做强制要求,即背板只满足透明的要求即可。本实施例中背板透明以及在光源下方设置反射片,是为了增加光程,将光源倒置,向位于光源下方的反射片发光,然后由下方的反射片再将光反射上来,光线经过反射相当于传播了背板与反射片之间实际距离两倍的光程,缩短实际距离但是不缩短光线进行混光的光程距离,避免由于混光不均匀产生的显示明暗不均匀现象的发生。如果背板不透明,那么光线就不能穿过,最后会在显示器画面留下黑影。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折弯部10为背板07上形状为台阶状的部分,用于使背板07与扩散板06之间形成空间,对折弯部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对背板进行适当折弯,以对正下方的光线进行补充,具体的,台阶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底与扩散板06之间具有倾斜角,折弯的目的是为了让光可以射到光源09的后面,不会在光源背后产生阴影。图4为在背板不折弯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光线无法通过,会在光源背面形成阴影;图5为采用本实施例折弯设计情况下的示意图,让邻近光源的光线经反射片折射后可以穿过,图中光线可以穿过具有倾斜角的背板,照射到光源背后的扩散板上,不会形成阴影。通过在背板上光源的背后形成台阶状的折弯部,为了让邻近光源的光能够透过背板照射在扩散板,根据普通光源出射角度在120°左右,选取出射角度的一般作为倾斜角,即倾斜角的角度大小优选为60°,参见图6所示的光线传播原理图。图6中光线从光源射出后,经下方的反射片反射后,重新返回上层,光纤穿过透明的背板打在扩散板上,即便是对应光源的背面也有光线打开扩散板上,不仅能够达到增加光程的目的,还能避免在光源背后形成阴影,从而避免明暗不均匀现象的发生。结合图6,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板、背板、光源和反射片,光源设置在背板的下方,与背板共同贴附在扩散板的底面,光源的发光面朝向光源下方的反射片,且背板上对应光源的位置为折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辉郑辉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