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554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该方剂以瓜萎、金银花、漏芦、蒲公英为君药,结合急性乳腺炎初期的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来防治哺乳期急性乳腺初期的内服药物,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痊愈率达75%以上,同时将加味瓜蒌散制成颗粒剂,使用简便灵活、无粉尘、剂量准确、携带方便,具有方便、安全、舒适的特点,改善了中药汤剂使用不方便与不舒适的缺点,使其能更好的被患者接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急性乳腺炎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即“乳痈”,以产后3~4周的初产妇多见,是由于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其中乳汁淤积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使入侵细菌更快的生长繁殖;而引起乳腺小叶感染的细菌则是由从乳头破损处沿淋巴管入侵上行或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而产生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常伴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也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CRP明显增高,血沉增快,出现脓毒血症时PCT也明显增高。乳痈初期若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易酿热成脓,为避免乳房脓肿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应在急性乳腺炎的初期给予积极的治疗。目前针对此种疾病,西医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由于其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在早期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青霉素可获得良好的结果。而在中医学中其属“外吹乳痈”范畴,从中医角度来讲初期主要病因是乳汁淤积、肝胃郁热、感受外邪等致气滞热壅,治疗方面宜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通乳消肿,以“散、清、消、通”为大法。目前现有技术中虽有针对此种病症的中药类制剂,但效果并不明显,且不能适用于各种体质的病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因乳汁淤积、肝胃郁热、感受外邪等导致气滞热壅的特点提供一种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的防治哺乳期的内服药物,还提供了该内服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瓜萎20~30份,金银花13~20份,漏芦8~15份,蒲公英13~20份,紫花地丁8~15份,当归8~15份,白芷3~10份,青皮3~5份,橘叶8~12份,制没药3~5份,制乳香3~5份,生甘草3~5份。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瓜萎30份,金银花15份,漏芦10份,蒲公英15份,紫花地丁10份,当归10份,白芷6份,青皮3份,橘叶10份,制没药3份,制乳香3份,生甘草3份。本专利技术的方剂中,瓜蒌甘寒清润,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其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中,原治因“六腑不和之气,阳滞于阴则生”的一切痈疽,并能治疗乳痈,本申请在其基础上做了适当加味,更增其通乳消肿之效;漏芦能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以达通乳消肿之功;白芷不仅能祛风解表以散邪,又能止痛消肿;当归、制乳香、制没药活血化瘀而定痛,以达消郁化滞之功;配合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既能去毒邪,又能消肿散结;青皮、橘叶疏肝解郁而化气滞;甘草味甘,性温,缓急解毒而调和诸药。全方“散、清、消、通”一体,从而达到祛散外邪、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理气通乳的治疗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原料用6~10倍重量份的水浸泡,然后分多次水煎并过滤后,在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含量为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70~75%,冷藏静置24~48小时,经过滤回收乙醇直至无醇味后,加热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1~1.2的清膏,然后制备成口服液制剂、颗粒制剂、微丸制剂、片剂和胶囊制剂中的任一种。须说明的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通过常规手段制备的口服液、颗粒剂、微丸、片剂、胶囊剂等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根据急性乳腺炎初期的生理、病理特点,针对气滞热壅的病理基础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配方,痊愈率达75%以上,通过“散、清、消、通”而达到祛散外邪、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理气通乳,而调理腑脏功能;且本专利技术的中药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达到提高免疫力综合治疗的综合效应,体现了中医药辩证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特色,特别适用于急性乳腺炎初期。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其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未做特别说明,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使用的技术方法,因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按照表1中所述重量份进行中药原料的称重取样。表1单位:重量份中药原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瓜蒌3020252830金银花1520131716漏芦101581312蒲公英1513201517紫花地丁10815129当归10158912白芷631058青皮35454橘叶10128109制没药35453制乳香34543生甘草35434下面以具体实施例1中所述配方来制备各种制剂,包括口服液制剂、颗粒制剂、片剂、微丸制剂和胶囊制剂。上述制剂在制备过程中均需首先将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制成清膏后,再进行后续制备才能够得到。则所述清膏的制备方法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制成:瓜蒌30份,生甘草3份,当归10份,制乳香3份,制没药3份,金银花15份,白芷6份,青皮3份,漏芦10份,蒲公英15份,紫花地丁10份,橘叶10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重量单位均采取g。按上述单方药味的重量称取一定倍数经炮制后的饮片,加入6~10倍量的水进行浸泡,以每次1.5小时的时长煎煮2次,然后合并煎液并用纱布过滤。在该过滤所得的浓缩药液中加入含量为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到70%后,冷藏静置24~48小时后,再次过滤,将滤液进行乙醇回收直至无醇味,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60℃),得到所述清膏。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口服液制剂制备如下:在清膏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调至重量比为1:1(药材:药液)后,加入苯甲酸钠少许,矫味剂适量,搅匀,滤过,灌封,灭菌,分装(10ml/支),即制成口服液。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颗粒制剂制备如下:将清膏继续浓缩至稠浸膏,干燥,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包合物,混匀,包装,即制成颗粒制剂。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片剂制备如下:将清膏继续浓缩至稠浸膏,干燥,粉碎,加入环糊精包合物、糊精、糖粉,混匀,制粒,加入枸橼酸和碳酸氢钠压片制成。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微丸制剂制备如下:将清膏继续浓缩至稠浸膏,干燥,粉碎。然后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浸膏粉末、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混匀,加润湿黏合剂不断捏合,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挤成直径相同、光滑致密的条状物;打开滚圆机,选择转速,将条状物料置高速旋转的滚圆机内,直至颗粒滚制成微丸。本专利技术药物的胶囊制剂制备如下:将清膏继续浓缩至稠浸膏,干燥,粉碎,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过60目筛,加入适量润滑剂,装入胶囊。一、将本专利技术制备所得的药物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通过中医临床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防治的效果,即采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乳痈的气滞热壅证。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研究方案的病例82例,随机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接受相应治疗方案。治疗组42例,年龄22~35岁,平均(28.23±6.12)岁;病程1~5d,平均(2.61±2.35)d;初产妇35例,经产妇5例;剖宫产20例,顺产22例;疼痛性肿块单发者32例,多发10例,单侧乳腺炎35例,双侧7例;患侧淋巴结肿大35例;伴乳头破裂糜烂20例;伴有全身症状者22例。对照组40例,年龄20~35岁,平均(27.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胡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中医医院沈胡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