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板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833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2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黑板擦,属于教学用具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黑板面、轨道装置、转动装置、擦体装置、支撑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蓄电池;所述轨道装置为导轨Ⅰ、导轨Ⅱ、辅助通道Ⅰ和导轨Ⅲ、导轨Ⅳ、辅助通道Ⅱ组成的两组轨道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空心轴;所述擦体装置包括板体、刷毛、榫体、榫口;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扣、底座、轮子;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蓄电池与转动装置中的步进电机连接,擦体装置通过板体与固定扣连接而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两个支撑装置中的轮子分别安装在两组轨道装置的导轨Ⅰ/Ⅱ和导轨Ⅲ/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黑板擦使用时费时费力及浪费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板擦
本技术涉及一种黑板擦,属于教学用具领域。
技术介绍
在教学辅助用具领域中,黑板擦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辅助用具。在各类高校中,所使用的黑板擦都是由板体和刷毛组成,刷毛固定在板体上,而且黑板擦的面积大概只有9000mm2左右。当擦拭时,用手握住板体,使刷毛与黑板间产生摩擦而将粉笔字擦掉。这样的黑板擦只有经过多次擦拭才能将黑板擦干净,但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此外,当黑板擦使用的时间较久时,其上的刷毛会因为经常摩擦而变短,最终无法使用。但此时黑板擦的板体依然完好无损,从而照成了资源浪费。故专利技术一种省时省力且环保的黑板擦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板擦,以用于克服教学辅助用具黑板擦使用时费时费力及浪费资源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黑板擦,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黑板面6、轨道装置、转动装置、擦体装置、支撑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蓄电池2,其中太阳能电池板I与太阳能蓄电池2连接;所述轨道装置包括由导轨I 7、导轨II 8、辅助通道I 9和导轨 III 10、导轨IV 11、辅助通道II 12组成的两组轨道装置,其中两组轨道装置对称安装于黑板面6的两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5、空心轴22,其中步进电机15安装于空心轴22内且与空心轴22连为一体;所述擦体装置包括板体13、刷毛19、榫体20、榫口 21,其中板体13和刷毛19之间通过榫体20及榫口 21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扣16、底座17、轮子18,其中底座17为正方体结构,底座17上设有固定扣16,轮子18安装在底座17下方,轮子18与步进电机15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蓄电池2与转动装置中的步进电机15连接,擦体装置通过板体13与固定扣16连接而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两个支撑装置中的轮子18分别安装在两组轨道装置的导轨I 7、导轨II 8和导轨III10、导轨IV 11上。还包括备用电源装置;所述备用电源装置包括备用电池3、逆变器4、导线5,其中备用电池3与逆变器4通过导线5连接,逆变器4通过导线5与步进电机15连接。所述擦体装置还包括手柄14 ;手柄14固定在板体13上。所述刷毛19为可更换结构。本技术的使用过程是:在使用前,先将轨道装置安装于黑板面6的两侧,从而为擦体装置的运行提供轨道。之后将擦体装置通过固定扣16固定在可滑动支撑装置上,此时该黑板擦在黑板面6的最底端,同时,将步进电机15与太阳能蓄电池2连接,其所需的电量由太阳能蓄电池2提供。当步进电机15通电后,其带动安装在轨道装置上的可滑动支撑装置上的轮子18转动,进而带动擦体装置向上或向下运动,最终达到将黑板面6上的粉笔字擦掉的目的。当由于天气等原因,太阳能蓄电池2不能提供步进电机15所需的电量时,备用电池3将为其提供电量,其中逆变器4可以保证给步进电机15所需提供的电压与其额定电压—致。另外,当太阳能蓄电池2和备用电池3都无法为步进电机15提供电源时,可通过手柄14实现黑板擦的运行。方法如下:双手握于手柄14,并给黑板擦施加一定的压力,同时向上或向下推动黑板擦,便可擦拭黑板面上的粉笔字(当太阳能蓄电池2和备用电池3能为步进电机15提供电源时,也可通过手柄14实现黑板擦的运行)。刷毛19为可更换结构:先将榫体20和榫口 21分开,之后将由刷毛19和榫体20组成的部件通过榫口 21安装于擦体装置(长条黑板擦)上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底部的可滑动支撑装置和安装在可滑动支撑装置上的长条黑板擦来实现轻松且快速的擦拭黑板面上的粉笔字;长条黑板擦上的刷毛可以进行更换;实现了太阳能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具有环保的功效;在利用了步进电机的条件下,实现了黑板擦的自动运行,使得该装置运行简便、可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了教学领域中广大师生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擦体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擦体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擦体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擦体装置中榫口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擦体装置中榫体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支撑装置的左视图;图9为本技术中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中各标号:1为太阳能电池板、2为太阳能蓄电池、3为备用电池、4为逆变器、5为导线、6为黑板面、7为导轨1、8为导轨I1、9为辅助通道1、10为导轨II1、11为导轨IV、12为辅助通道I1、13为板体、14为手柄、15为步进电机、16为固定扣、17为底座、18为轮子、19为刷毛、20为榫体、21为榫口、22为空心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9所示,一种黑板擦,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黑板面6、轨道装置、转动装置、擦体装置、支撑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蓄电池2,其中太阳能电池板I与太阳能蓄电池2连接;所述轨道装置包括由导轨I 7、导轨II 8、辅助通道I 9和导轨III 10、导轨IV 11、辅助通道II 12组成的两组轨道装置,其中两组轨道装置对称安装于黑板面6的两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5、空心轴22,其中步进电机15安装于空心轴22内且与空心轴22连为一体;所述擦体装置包括板体13、刷毛19、榫体20、榫口 21,其中板体13和刷毛19之间通过榫体20及榫口 21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扣16、底座17、轮子18,其中底座17为正方体结构,底座17上设有固定扣16,轮子18安装在底座17下方,轮子18与步进电机15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蓄电池2与转动装置中的步进电机15连接,擦体装置通过板体13与固定扣16连接而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两个支撑装置中的轮子18分别安装在两组轨道装置的导轨I 7、导轨II 8和导轨III10、导轨IV 11上。还包括备用电源装置;所述备用电源装置包括备用电池3、逆变器4、导线5,其中备用电池3与逆变器4通过导线5连接,逆变器4通过导线5与步进电机15连接。所述擦体装置还包括手柄14 ;手柄14固定在板体13上。所述刷毛19为可更换结构。实施例2:如图1-9所示,一种黑板擦,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黑板面6、轨道装置、转动装置、擦体装置、支撑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蓄电池2,其中太阳能电池板I与太阳能蓄电池2连接;所述轨道装置包括由导轨I 7、导轨II 8、辅助通道I 9和导轨III 10、导轨IV 11、辅助通道II 12组成的两组轨道装置,其中两组轨道装置对称安装于黑板面6的两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5、空心轴22,其中步进电机15安装于空心轴22内且与空心轴22连为一体;所述擦体装置包括板体13、刷毛19、榫体20、榫口 21,其中板体13和刷毛19之间通过榫体20及榫口 21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扣16、底座17、轮子18,其中底座17为正方体结构,底座17上设有固定扣16,轮子18安装在底座17下方,轮子18与步进电机15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蓄电池2与转动装置中的步进电机15连接,擦体装置通过板体13与固定扣16连接而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两个支撑装置中的轮子18分别安装在两组轨道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板擦,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黑板面(6)、轨道装置、转动装置、擦体装置、支撑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蓄电池(2),其中太阳能电池板(1)与太阳能蓄电池(2)连接;所述轨道装置包括由导轨Ⅰ(7)、导轨Ⅱ(8)、辅助通道Ⅰ(9)和导轨Ⅲ(10)、导轨Ⅳ(11)、辅助通道Ⅱ(12)组成的两组轨道装置,其中两组轨道装置对称安装于黑板面(6)的两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5)、空心轴(22),其中步进电机(15)安装于空心轴(22)内且与空心轴(22)连为一体;所述擦体装置包括板体(13)、刷毛(19)、榫体(20)、榫口(21),其中板体(13)和刷毛(19)之间通过榫体(20)及榫口(21)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扣(16)、底座(17)、轮子(18),其中底座(17)为正方体结构,底座(17)上设有固定扣(16),轮子(18)安装在底座(17)下方,轮子(18)与步进电机(15)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蓄电池(2)与转动装置中的步进电机(15)连接,擦体装置通过板体(13)与固定扣(16)连接而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两个支撑装置中的轮子(18)分别安装在两组轨道装置的导轨Ⅰ(7)、导轨Ⅱ(8)和导轨Ⅲ(10)、导轨Ⅳ(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板擦,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黑板面(6)、轨道装置、转动装置、擦体装置、支撑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I)、太阳能蓄电池(2),其中太阳能电池板(I)与太阳能蓄电池(2)连接;所述轨道装置包括由导轨I (7)、导轨II (8)、辅助通道I (9)和导轨111(10)、导轨IV(ll)、辅助通道II (12)组成的两组轨道装置,其中两组轨道装置对称安装于黑板面(6)的两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5)、空心轴(22),其中步进电机(15)安装于空心轴(22)内且与空心轴(22)连为一体;所述擦体装置包括板体(13)、刷毛(19)、榫体(20)、榫口(21),其中板体(13)和刷毛(19)之间通过榫体(20)及榫口(21)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扣(16)、底座(17)、轮子(18),其中底座(17)为正方体结构,底座(17)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林李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