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565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有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还包括有稳压补偿罐、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稳压补偿罐上设置有恒压腔,恒压腔的另一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泵前补偿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出水补偿端分别与稳压补偿罐相连;通过本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供水设备的集成度,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不但可以满足原来两套设备分区供水的工程项目,避免因安装减压阀损坏造成超压事故,又可以在有效保证供水的情况下,杜绝过量吸收市政管网来水,其结构更加简单,工作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供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市政建设中的无负压供水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各生产厂家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中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是现有的一个整套的无负压设备,普遍是由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罐体与工作主泵及其它功能附件组成,而此种设备的构造形式决定了一套设备系统只能满足一定条件下的一个分区的用水,如果要对单栋或几栋分离中压供水的高层建筑,需要分成数个不同的压力分区进行供水,并且设计供水模式一定要能够满足各区的安全用水。由于上述的局限性,目前大多经常采用的供水实施方案是有A和B两种方式。A.采用相应的配置数套无负压设备,并且分别为数个分区供水,这种方式,显然会大大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经济性差,但是这种方式确是目前大有普遍应用的供水实施方案之一。B.减少设备的使用,通过安装减压阀的形式达到和满足项目用水,虽减少项目前提投入的供水模式,但此种供水模式安全性较差、能耗大,并且将大量的能量浪费和消耗在减压阀上。以上所述,为目前处理多处分压供水普遍采用的供水实施方案,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2009)版中3.3.5条款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 ;2.静水压大于0.35MPa入户管或所对应入户管的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通过本技术方案,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下,采用集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大大缓解了目前无负压供水领域要求满足安全、节能供水与降低设备成本之间的矛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有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还包括有稳压补偿罐、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所述稳压补偿罐上设置有恒压腔,所述恒压腔的一端与市政管网相连接,所述恒压腔的另一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泵前补偿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出水补偿端分别与稳压补偿罐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的储能补偿端与高压主泵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恒压腔的输入端上设置有来水端压力变送器,在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出端上分别设置有高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和中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所述高压主泵、中压主泵、高压双向补偿器、中压双向补偿器、来水端压力变送器、高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和中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经导线分别与控制柜相连。所述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出端上分别设置有高压出口端压力表和中压出口端压力表。所述恒压腔的输入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经导线与控制柜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通过本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供水设备的集成度,降低了设备生产成本,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不但可以满足原来两套设备分区供水的工程项目,分区减压供水,又可以在有效保证供水的情况下,杜绝过量吸收市政管网来水,其结构更加简单,工作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I高压主泵、2中压主泵、3稳压补偿罐、4高压双向补偿器、5中压双向补偿器、6恒压腔、7泵前补偿端、8出水补偿端、9储能补偿端、10来水端压力变送器、11高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2中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3导线、14控制柜、15高压出口端压力表、16中压出口端压力表、17流量控制器、18市政管网、19高压区、20中压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有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还包括有稳压补偿罐3、高压双向补偿器4和中压双向补偿器5,所述稳压补偿罐3上设置有恒压腔6,所述恒压腔6的一端与市政管网18相连接,所述恒压腔6的另一端分别与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4和中压双向补偿器5的泵前补偿端7分别与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4和中压双向补偿器5的出水补偿端8分别与稳压补偿罐3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4的储能补偿端9与高压主泵I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恒压腔6的输入端上设置有来水端压力变送器10,在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的输出端上分别设置有高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1和中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2,所述高压主泵1、中压主泵2、高压双向补偿器4、中压双向补偿器5、来水端压力变送器10、高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1和中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2经导线13分别与控制柜14相连。所述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的输出端上分别设置有高压出口端压力表15和中压出口端压力表16。所述恒压腔6的输入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17,所述流量控制器17经导线13与控制柜14相连。本技术在工作时,从市政管网18取水经过的恒压腔6分别到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的输入端,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将市政管网18来水二次加压后直接供给高压区19用户和中压区20用户,在同时将高压主泵I出水端的水经过高压双向补偿器4进入到稳压补偿罐3中作为储备。当市政管网18压力瞬间下降到保护压力时,稳压补偿罐3中的高压水会经过高压双向补偿器4和中压双向补偿器5分别对高压主泵I和中压主泵2的输入端进行水量补偿,对于中压主泵2的出水端可经过中压双向补偿器5,从稳压补偿罐3中直接补偿,供应中压区20管网用户。为了保护市政管网18,通过来水端压力变送器10、高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1和中压出口端压力变送器12,在控制柜14的监控计算分析下,在保护市政管网18压力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保证高压区19用户和中压区20用户不间断的稳定用水,同时在恒压腔6的输入端设置流量控制器17,以防止恒压腔6对市政管网18的过量吸水。本技术中,可以根据目前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按压力分区供水方式,并且一机可实现高压和中压的两个压力区的无负压供水形式,满足了供水安全及相对低能耗的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程的成本投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有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稳压补偿罐、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所述稳压补偿罐上设置有恒压腔,所述恒压腔的一端与市政管网相连接,所述恒压腔的另一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泵前补偿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出水补偿端分别与稳压补偿罐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有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稳压补偿罐、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所述稳压补偿罐上设置有恒压腔,所述恒压腔的一端与市政管网相连接,所述恒压腔的另一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泵前补偿端分别与高压主泵和中压主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和中压双向补偿器的出水补偿端分别与稳压补偿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双向补偿器的储能补偿端与高压主泵的输出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量控制与差补功能的单罐分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玲李纪伟丁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派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