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6687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厌氧池、调节池和污泥沉淀罐组成,所述污泥沉淀罐安装于厌氧池和调节池之间,所述污泥沉淀罐包括罐体,该罐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半部和倒锥形的下半部,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直爬梯,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上窄下宽的喇叭状沉淀管,该沉淀管的上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沉淀管下方通过沿圆周均布的钢条连接有伞状反射板,所述罐体内靠近顶部还设有集水区,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污泥排放管,所述罐体下方还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支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能够保证厌氧池的污泥含量稳定性,减少污泥的损耗,大大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同时确保污水的处理符合环保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厌氧池、调节池和污泥沉淀罐组成,所述污泥沉淀罐安装于厌氧池和调节池之间,所述污泥沉淀罐包括罐体,该罐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半部和倒锥形的下半部,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直爬梯,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上窄下宽的喇叭状沉淀管,该沉淀管的上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沉淀管下方通过沿圆周均布的钢条连接有伞状反射板,所述罐体内靠近顶部还设有集水区,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污泥排放管,所述罐体下方还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支腿。本技术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能够保证厌氧池的污泥含量稳定性,减少污泥的损耗,大大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同时确保污水的处理符合环保标准。【专利说明】—种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或其他有毒物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厌氧污水处理法是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等。在此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必不可少,污泥是厌氧池微生物生存的温床。污泥是指用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处理废水时产生的沉淀物、颗粒物和漂浮物。污泥一般指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输送,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然而现有技术中,经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调节池里,这使得部分污泥跟随着污水排放到调节池里,而且流失量很大,据统计约2个月时间厌氧池的污泥损耗掉1/6,因此为保证厌氧池的正常工作,需要2个月对厌氧池污泥进行补充,大大地提高了污水处理成本,同时影响了污水的后期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污泥含量稳定,减少污泥损耗,从而节约污水处理成本的厌氧污水处理系统。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厌氧池、调节池和污泥沉淀罐组成,所述污泥沉淀罐安装于厌氧池和调节池之间,所述污泥沉淀罐包括罐体,该罐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半部和倒锥形的下半部,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直爬梯,该直爬梯一端连接至罐体顶部,另一端连接至地面,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上窄下宽的喇叭状沉淀管,所述沉淀管通过固定件悬空固定于所述罐体的中间,该沉淀管的上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沉淀管下方通过沿圆周均布的钢条连接有伞状反射板,所述罐体内靠近顶部还设有集水区,所述集水区包括出水堰支撑件和设于所述出水堰支撑件上的出水堰,所述出水堰包括锯齿形三角堰板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罐体的出水管相连,所述沉淀管的最顶端高于所述堰板的上沿,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污泥排放管,所述罐体下方还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支腿。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所述支腿为四至六个。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所述罐体顶部还装有安全护栏。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所述罐体的内壁设有向下倾斜的挡板。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所述挡板沿所述罐体的内壁圆周分布。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所述罐体的内壁设有多层垂直分布的向下倾斜的挡板。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所述罐体内还设有填料层,该填料层位于所述集水区与所述沉淀管下端的喇叭状开口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厌氧池和调节池之间安装污泥沉淀罐,从厌氧池出来的污水经过污泥沉淀罐沉淀之后,再排到调节池进入下一步处理,而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污泥泵反抽至厌氧池,可循环利用。这样改造的效果是保证厌氧池的污泥含量稳定性,减少了污泥的损耗,大大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同时确保了污水的处理符合环保标准。【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污泥沉淀罐的侧视图。图3是沉淀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污泥沉淀罐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应用作进一步的详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由厌氧池10、调节池30和污泥沉淀罐20组成,所述污泥沉淀罐20安装于厌氧池10和调节池30之间,污泥沉淀罐20包括罐体201,该罐体201包括圆筒形的上半部和倒锥形的下半部,罐体201的侧面设有直爬梯202,该直爬梯202 —端连接至罐体201的顶部,另一端连接至地面(也可悬空,以方便人员工作为原则),罐体201内设置有上窄下宽的喇叭状沉淀管204,沉淀管204通过固定件210悬空固定于所述罐体201的中间,固定件210可以优选为钢条,也可以是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其他材料。沉淀管204的上端与进水管215相连通,沉淀管204下方通过沿圆周均布的钢条206连接有伞状反射板207。罐体201内靠近顶部还设有集水区,该集水区包括出水堰支撑件219和设于所述出水堰支撑件219上的出水堰213,所述出水堰213包括锯齿形三角堰板和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罐体201的出水管211相连,沉淀管204的最顶端高于堰板213的上沿。罐体201的下端设有污泥排放管218,沉淀下来的污泥可通过该污泥排放管218排出污泥沉淀罐20,或经过污泥泵反抽至厌氧池循环利用。罐体201的下方还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支腿209,以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由于本技术在厌氧池10和调节池30之间增加了污泥沉淀罐20,从厌氧池10出来的污水经过污泥沉淀罐20,利用水流的迂回,增加污泥沉淀的时间,提高污泥的沉淀效果,污水经过沉淀之后,再排到调节池30进入下一步处理,而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污泥泵反抽至厌氧池,可循环利用。这样改造的效果是保证厌氧池的污泥含量稳定性,减少了污泥的损耗,大大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同时确保了污水的处理符合环保标准。优选地,出水管211和进水管215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优选地,用于支撑罐体201的支腿209可以为多个,优选为四至六个,最优选为四个。优选地,为了便于对罐体进行检修和维护,增加安全性,罐体201的顶部还可装有安全护栏203。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水流迂回,增强沉淀效果,可在罐体201的内壁设有向下倾斜的挡板230。优选地,所述挡板230沿所述罐体201的内壁圆周分布,可以形成连续的圈状,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为了使沉淀效率更好,设置在罐体201内壁的向下倾斜的挡板209可优选为多层垂直分布,使水流经过多级迂回,沉淀效果更好。优选地,为了吸附污水中的某些特定物质,增强净化效果,罐体201内还可设有填料层(图中未示出),该填料层优选位于集水区(罐体上部)与沉淀管204下端的喇叭状开口205之间。【权利要求】1.一种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厌氧池、调节池和污泥沉淀罐组成,所述污泥沉淀罐安装于厌氧池和调节池之间,所述污泥沉淀罐包括罐体,该罐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半部和倒锥形的下半部,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直爬梯,该直爬梯一端连接至罐体顶部,另一端连接至地面,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上窄下宽的喇叭状沉淀管,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厌氧污水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厌氧池、调节池和污泥沉淀罐组成,所述污泥沉淀罐安装于厌氧池和调节池之间,所述污泥沉淀罐包括罐体,该罐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半部和倒锥形的下半部,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直爬梯,该直爬梯一端连接至罐体顶部,另一端连接至地面,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上窄下宽的喇叭状沉淀管,所述沉淀管通过固定件悬空固定于所述罐体的中间,该沉淀管的上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沉淀管下方通过沿圆周均布的钢条连接有伞状反射板,所述罐体内靠近顶部还设有集水区,所述集水区包括出水堰支撑件和设于所述出水堰支撑件上的出水堰,所述出水堰包括锯齿形三角堰板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罐体的出水管相连,所述沉淀管的最顶端高于所述堰板的上沿,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污泥排放管,所述罐体下方还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支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谭则君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