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6141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穿刺针的尾部通过第一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瓶相连通,负压吸引瓶通过第二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通,且第一引流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引流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当负压吸引瓶舒张时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闭合,当负压吸引瓶收缩时第一单向阀闭合、第二单向阀打开。穿刺前先踩住负压吸引瓶,插入穿刺针的同时松脚,胸腔积液由第一引流管流入负压吸引瓶;然后踩踏负压吸引瓶,使其中的胸腔积液通过第二引流管排出到引流袋内,因此一个人即可轻松简便抽取胸腔积液,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穿刺针进入胸腔后在负压作用下能够立刻抽出胸腔积液,通过踩踏负压吸引瓶还能够控制抽液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穿刺针的尾部通过第一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瓶相连通,负压吸引瓶通过第二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通,且第一引流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引流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当负压吸引瓶舒张时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闭合,当负压吸引瓶收缩时第一单向阀闭合、第二单向阀打开。穿刺前先踩住负压吸引瓶,插入穿刺针的同时松脚,胸腔积液由第一引流管流入负压吸引瓶;然后踩踏负压吸引瓶,使其中的胸腔积液通过第二引流管排出到引流袋内,因此一个人即可轻松简便抽取胸腔积液,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穿刺针进入胸腔后在负压作用下能够立刻抽出胸腔积液,通过踩踏负压吸引瓶还能够控制抽液速度。【专利说明】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其实施胸腔积液引流术。传统的胸腔积液引流是采用普通的医用注射器抽吸胸腔积液,通常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其中一人手扶穿刺针,一人使用注射器抽吸胸腔积液。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操作复杂、穿刺针固定困难、需要抽动注射器来回试探进行抽液、抽液速度不易控制、需要进行多次抽液、费时费力、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若两个人配合不好容易引起病人气胸等风险,而且抽液时注射器的钢针位于病人胸腔内,容易引起病人胸腔意外损伤和胸膜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通过该装置单人即可完成对胸腔积液的抽吸,操作简单,节省了人力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穿刺针的尾部通过第一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瓶相连通,负压吸引瓶通过第二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通,且第一引流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引流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当负压吸引瓶舒张时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闭合,当负压吸引瓶收缩时第一单向阀闭合、第二单向阀打开。所述的穿刺针包括钢针和软管,其中软管的前端位于钢针内,软管的尾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的钢针的尾部设有用于推动钢针在软管上滑动的钢针柄。所述的软管上设有用于限制钢针滑动的第一限位凸起,当进行穿刺操作时钢针柄卡在第一限位凸起上,防止软管的前端从钢针的尖端露出。所述的软管的尾部设有用于限制钢针滑动的第二限位凸起,当穿刺操作完成后钢针柄卡在第二限位凸起上,软管的前端从钢针的尖端露出。所述的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为2~3cm。所述的软管的尾部设有便于手持的软管手柄。所述的引流袋上设有排液口。所述的第二引流管的一端伸入负压吸引瓶内,并位于负压吸引瓶的底部,另一端安装在引流袋的进液口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穿刺针的尾部通过第一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瓶相连通,负压吸引瓶通过第二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通,且第一引流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引流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当负压吸引瓶舒张时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闭合,当负压吸引瓶收缩时第一单向阀闭合、第二单向阀打开。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一个人即可完成穿刺和抽取胸腔积液的操作,穿刺前先用脚踩住负压吸引瓶,将穿刺针插入胸腔的同时松脚,负压吸引瓶开始舒张,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闭合,胸腔积液即可由第一引流管流入负压吸引瓶;当负压吸引瓶的弹性势能不足以吸出胸腔积液时,用脚踩踏负压吸引瓶,此时负压吸引瓶收缩,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打开,负压吸引瓶中收集的胸腔积液通过第二引流管排出到引流袋内,胸腔积液排出后,负压吸引瓶内的弹性势能增大,能够再次吸引胸腔内的积液,如此往复,一个人即可轻松简便的完成抽取胸腔积液的操作,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穿刺针进入胸腔后在负压作用下能够立刻抽出胸腔积液,通过踩踏负压吸引瓶还能够控制抽液速度。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穿刺针包括钢针和软管,其中软管的前端位于钢针内,软管的尾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钢针的尾部设有用于推动钢针在软管上滑动的钢针柄,软管上设有用于限制钢针滑动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当进行穿刺操作时将钢针柄卡在第一限位凸起上,防止软管的前端从钢针的尖端露出,以便于穿刺操作;当穿刺操作完成后能够将钢针向外抽出,将钢针柄卡在第二限位凸起上,使得软管的前端从钢针的尖端露出,留置在胸腔内的仅为软管部分,减少了术后气胸和病人胸腔意外损伤的风险,降低了胸膜反应的发生率。而且第二限位凸起能够防止钢针在软管上自由滑动,避免刺伤病人皮肤,保证了抽取积液过程的安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钢针、2为软管、3为第一限位凸起、4为钢针柄、5为第二限位凸起、6为软管手柄、7为第一引流管、8为第一单向阀、9为负压吸引瓶、10为第二单向阀、11为第二引流管、12为引流袋、13为排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包括钢针I和软管2,钢针I的尾部设有用于推动钢针I在软管2上滑动的钢针柄4 ;软管2的前端位于钢针I内,软管2的尾部通过第一引流管7与负压吸引瓶9相连通,第一引流管7上设有第一单向阀8,当负压吸引瓶9舒张时第一单向阀8打开,当负压吸引瓶9收缩时第一单向阀8闭合。软管2上设有用于限制钢针I滑动的第一限位凸起3和第二限位凸起5,当进行穿刺操作时钢针柄4卡在第一限位凸起3上,防止软管2的前端从钢针I的尖端露出;当穿刺操作完成后钢针柄4卡在第二限位凸起5上,软管2的前端从钢针I的尖端露出。第一限位凸起3与第二限位凸起5之间的距离为2?3cm。软管2的尾部还设有便于手持的软管手柄6。负压吸引瓶9通过第二引流管11与引流袋12相连通,第二引流管1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0,第二引流管11的一端伸入负压吸引瓶9内,并位于负压吸引瓶9的底部,另一端安装在引流袋12的进液口上;引流袋12上设有排液口 13。当负压吸引瓶9舒张时第二单向阀10闭合,当负压吸引瓶9收缩时第二单向阀10打开。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钢针柄4卡在第一限位凸起3上,并且穿刺前先使负压吸引瓶9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将穿刺针用无菌的方式插入患者胸腔,穿刺时卸除负压吸引瓶9上的外压,当看到负压吸引瓶9自动吸取胸腔内的积液时,说明穿刺针尖端已经进入胸腔,此时将钢针I抽出胸腔外,并将钢针柄4卡在第二限位凸起5上,同时软管2保持不动,使软管2的前端留在胸腔中,而负压吸引瓶9继续舒张,此时第一单向阀8打开,第二单向阀10关闭,胸腔积液通过第一引流管7进入负压吸引瓶9中。当负压吸引瓶9的弹性势能不足以吸出胸腔积液时,用脚踩踏负压吸引瓶9,此时负压吸引瓶9收缩,第一单向阀8关闭,第二单向阀10打开,负压吸引瓶9中收集的胸腔积液通过第二引流管7排出到引流袋12内,胸腔积液排出后,负压吸引瓶9内的弹性势能增大,能够再次吸引胸腔内的积液,如此往复,当引流袋12内的胸腔积液需要排放时,可以通过排放口 13排出。注意在抽取胸腔积液的整个过程中用手扶住穿刺针,避免穿刺针跑出胸腔外。【权利要求】1.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穿刺针的尾部通过第一引流管(7)与负压吸引瓶(9)相连通,负压吸引瓶(9)通过第二引流管(11)与引流袋(12)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人操作胸腔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穿刺针的尾部通过第一引流管(7)与负压吸引瓶(9)相连通,负压吸引瓶(9)通过第二引流管(11)与引流袋(12)相连通,且第一引流管(7)上设有第一单向阀(8),第二引流管(1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0),当负压吸引瓶(9)舒张时第一单向阀(8)打开、第二单向阀(10)闭合,当负压吸引瓶(9)收缩时第一单向阀(8)闭合、第二单向阀(10)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材高国栋杨倩罗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