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4730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框架,包括框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外侧的多个调节装置,其中,每个调节装置包括:与框架本体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调节杆;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且轴向限位于所述调节杆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固定连接。该背光模组框架能够有效地减小光学膜片的皱褶,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框架,包括框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外侧的多个调节装置,其中,每个调节装置包括:与框架本体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调节杆;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且轴向限位于所述调节杆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固定连接。该背光模组框架能够有效地减小光学膜片的皱褶,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专利说明】一种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轻、薄、低辐射并可以高清晰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和液晶电视等器件中。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必须借助于背光模组显示影像,因而背光技术的发展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非常重要。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背光模组包括:具有台阶槽的框架;位于台阶槽内的光学膜片2 ;以及位于光学膜片2的上方且与框架I’固定连接的挡板3,其中,台阶槽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定位柱11’,光学膜片2通过多个定位柱11’在台阶槽内定位。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尺寸大型化的需求不断增长,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片尺寸也不断增大。由于光学膜片的尺 寸越大,其稳定性越小,例如光学膜片极易因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产生褶皱现象,进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不均,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提高背光模组出光的亮度均匀性,并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框架,包括框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外侧的多个调节装置,其中,每个调节装置包括:与框架本体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调节杆;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且轴向限位于所述调节杆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背光模组框架应用于背光模组时,光学膜片出现皱裙时,转动与该皱褶位置相对的调节杆,使得调节杆沿着其轴向方向向远离框架本体的侧壁方向移动,由于连接件套设于调节杆上并在调节杆上轴向限位,当调节杆移动时,能够带到连接件向远离框架本体侧壁的方向移动,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与连接件固定,连接件的移动向光学膜片施加拉力,从而有效地减小光学膜片的皱褶,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为螺栓,所述螺栓具有沿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限位部,所述连接件轴向限位于 所述两个限位部之间。优选的,该背光模组框架还包括环形弹性缓冲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环形弹性缓冲件与所述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连接。连接件通过环形弹性缓冲件向光学膜片施加拉力,由于环形弹性缓冲件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调节过程中光学膜片的损坏。优选的,所述环形弹性缓冲件的外侧呈齿形且齿数与所述多个连接件的数量相等,所述多个连接件分别在环形弹性缓冲件的齿顶处与环形弹性缓冲件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连接件施加的拉力较为均匀的施加到光学膜片上,使得光学膜片的受力面积增大,能够有效地防止光学膜片在调整过程中皱褶的产生,并且有效地减小了应力集中,防止了调节过程中光学膜片的损坏。优选的,该背光模组框架还包括:对应每一个连接件设置的弹性缓冲件,所述连接件通过相对应的弹性缓冲件与所述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连接。优选的,该背光模组框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连接件之间且用于支撑挡板的支撑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框架,位于所述框架主体上的光学膜片,以及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的上方且与所述框架主体侧壁固定连接的挡板。由于背光模组框架通过调节装置的调节能够有效地减小光学膜片的皱褶,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均匀性较高,从而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框架通 过调节装置的调节能够有效地减小光学膜片的皱褶,从而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均匀性较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较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现有的背光模组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框架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框架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示出的背光模组框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示出的背光模组框架中的环形弹性缓冲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背光模组框架10-框架本体11-调节装置Ila-调节杆Ilb-连接件12_环形弹性缓冲件13-支撑件2-光学膜片3-挡板1'-框架11’-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提高背光模组出光的亮度均匀性,并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该背光模组框架中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调节杆与框架本体的侧壁螺纹连接,连接件套设于调节杆上并在调节杆上轴向限位,由于调节杆旋转时能够带到连接件向远离框架本体侧壁的方向移动,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与连接件固定,连接件的移动向光学膜片施加拉力,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光学膜片的皱褶,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框架1,包括框架本体10,以及设置于框架本体10外侧的多个调节装置11,其中,每个调节装置11包括:与框架本体10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调节杆Ila ;套设于调节杆I Ia且轴向限位于调节杆Ila的连接件11b,连接件Ilb与光学膜片2的边框区域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框架I应用于背光模组用于组装时,将光学膜片2置于框架本体10上并与调节装置11的连接件Ilb固定连接。当光学膜片2出现皱褶时,转动与该皱褶位置相对的调节杆11a,使得调节杆Ila沿着其轴向方向向远离框架本体10的侧壁方向移动,由于连接件Ilb套设于调节杆Ila上并在调节杆Ila上轴向限位,当调节杆Ila移动时,能够带到连接件Ilb向远离框架本体10侧壁的方向移动,光学膜片2的边框区域与连接件Ilb固定,连接件Ilb的移动对光学膜片2施加拉力,从而有效地减小光学膜片的皱褶,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并且,调节杆与框架本体的侧壁螺纹连接,由于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距的大小实现较高的调节精度,并且螺纹连接为自锁型传动,因此,调节杆移动之后能够实现在轴向方向上的锁定,从而提高了调节的精度与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调节装置11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多种,能够使得连接件随着调节件的转动实现远离框架本体的侧壁移动。如图5中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调节杆IIa为螺栓,螺栓具有沿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限位部,连接件IIb轴向限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如图5中所示,两个限位部分别为螺栓的螺杆部和螺帽部,连接件Ilb套设于螺杆部和螺帽部之间的光杆部,连接件Iib上开设有通孔,连接件在通孔处套设于螺栓的光杆部,连接件IIb在螺栓的轴向方向上限位于螺栓的光杆部,使得螺栓的沿轴向方向的移动能够带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外侧的多个调节装置,其中,每个调节装置包括:与框架本体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调节杆;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且轴向限位于所述调节杆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光学膜片的边框区域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熙哲宋泳锡刘圣烈崔承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