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57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包括由盒体、盒盖和隔板包围形成的相互连通的至少一个储墨腔,以及由盒体和隔板包围形成的供墨室。储墨腔之一与供墨室之间具有墨水通道。该墨水通道由阀门控制通断状态。该阀门由均采用弹性材料制备的环形阀座和筒形阀体构成。其筒形阀体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筒形阀体敞开端的外周缘与环形阀座的内周缘形成连续的固定连接。筒形阀体封闭端的端面上具有贯穿自身的缝隙。阀门在墨水通道中由环形阀座朝着筒形阀体的安装方向相反于墨水通道中由储墨腔之一流入供墨室的墨水流向。该墨盒具有稳定的供墨室负压,无墨水残留。(*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盒,尤其是一种用在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该墨盒用于储存一定量的墨水和向喷墨打印机记录头供应墨水,它可拆卸地安装于喷墨打印机的滑架或字车上。记录头固定于滑架或字车上,它通过喷嘴向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等喷射墨滴。
技术介绍
常见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大多数是利用墨盒壳体压缩海绵,使供墨口附近的海绵形成高度致密化的毛细管。供墨口附近高度致密化的海绵毛细管,较之其它部位的海绵具有更强的毛细管效应,可以使墨水主要集中于供墨口附近的海绵中。这种墨盒较为常见的结构有两腔海绵式、两腔布局一腔海绵式以及三腔布局一腔海绵式等。这种结构的墨盒在供墨口启封后,供墨口海绵中的墨水却因处于开放状态而有可能发生滴漏现象。为防止脱机状态下漏墨,市场上出现了在墨盒的供墨口设置一个单向阀的墨盒。其所用的单向阀虽解决了脱机状态下漏墨的问题,可由于海绵自身的吸附特性,在墨盒内部的油墨接近耗用完毕时,海绵上往往还会残留一定量的油墨,不利于油墨的有效利用。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无海绵墨盒。例如第200310118233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墨盒。该墨盒上设置有以下部分①墨水容纳区,用于容纳墨水;②墨水供应部分,用于通过将设置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下部的墨水供应针插入其中来向喷墨式记录装置供应墨水;③大气阀,密封使墨水容纳区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孔,通过被接触构件向上推动而沿与墨盒插入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打开容许墨水容纳区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孔。这种结构虽然克服了传统墨盒利用海绵容易残留一定量油墨的缺点,可其结构比较复杂,且整个结构中采用了较多的金属件,不利于墨水耗尽之后的回收处理。如果作为废品塑料丢弃,将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本申请人曾经申请过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其包括盒体和封盖。盒体经封盖密封后形成可用于容纳墨液的容墨腔。盒体上设置供墨口、补气道、单向阀。容墨腔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腔和辅腔。辅腔与主腔连通,同时通过单向阀与供墨口连通。补气道在主腔垂向最高点与主腔连通,其接近于盒体底壁的进气口与阀门和盒体上设置的施力件配合,可使进气口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施力件与盒体之间采用活动方式进行连接。这种结构虽克服了传统墨盒中因利用海绵而造成的油墨浪费的现象。整体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是,这种结构的墨盒,其单向阀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比较高;另外,其位于盒体上的旋柄,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挤压而失去弹性,从而不能和打印机配合进行打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该墨盒的供墨室具有稳定的负压状态,墨盒内的墨水使用充分,不会产生现有负压生成构件例如海绵等多孔材料导致的残留墨水,且能够有效地缓释墨盒供墨室内部因环境变化而增大的压力。按照上述目的设计的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包括由盒体、盒盖和隔板包围形成的相互连通的至少一个储墨腔,以及由盒体和隔板包围形成的供墨室。储墨腔之一与供墨室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墨水通道。该墨水通道由阀门控制通断状态。该阀门由均采用弹性材料制备的环形阀座和筒形阀体构成。其筒形阀体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筒形阀体的敞开端的外周缘与环形阀座的内周缘形成连续的固定连接。筒形阀体的封闭端的端面上具有贯穿自身的缝隙。阀门在墨水通道中由环形阀座朝着筒形阀体的安装方向相反于墨水通道中由储墨腔之一流入供墨室的墨水流向。较好的,上述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其缝隙呈一字形。其筒形阀体封闭端的端面自缝隙长边方向端缘始向环形阀座方向倾斜。优选的,上述喷墨打印机用墨盒还包括手柄。该手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固定于墨盒底壁上。手柄长边方向的大约中部设置有平行于第一铰链之旋转轴的第二铰链。由第一铰链朝着第二铰链的方向,位于第二铰链外的手柄部位设置有卡口。该卡口可以同自垂直于墨盒底壁的墨盒侧壁表面伸出的凸起相互固定扣合。择优地,上述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其墨盒底壁和墨盒侧壁之间通过过渡侧壁连接。过渡侧壁同墨盒底壁和墨盒侧壁相交的夹角均为45°。更好地,上述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其供墨室内设置有弹性片簧。该弹性片簧相反于喷墨打印机打印头插入的方向推压位于供墨室出墨口内的导墨芯,使其抵靠于喷墨打印机打印头。本技术的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在连通储墨腔和供墨室的墨水通道中设置反向安置的弹性材料制备的帽子形状的阀门,即,阀门的环形阀座外周缘与墨水通道内壁密封接触固定后,阀门的筒形阀体封闭端朝向由供墨室指向储墨腔的方向。在这种装配状态下,筒形阀体封闭端上的贯通切缝在供墨室内形成较小的负压状态下,不会自动张开。而只有在供墨室内产生的负压达到阈值时,筒形阀体封闭端上承受的压力迫使筒形阀体沿轴向收缩,其封闭端沿轴向回缩,才能打开前述贯通切缝。当储墨腔和供墨室之间无压差或压差小于前述阈值时,筒形阀体,及其封闭端恢复自然状态,从而隔断墨水通路。在这种装配状态下,不仅可以避免帽形阀门在正向装配状态下因较小的压差而产生的储墨腔至供墨室之间的墨水渗透或流动,从而维持供墨室内获得较好的负压状态,防止墨水自供墨室出墨口流出,而且,在供墨室内压力大于储墨腔时,可以通过墨水的回流把供墨室内压力释放入储墨腔内。可见,在供墨状态下,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供墨室内的负压稳定,不会漏墨;同时其储墨有效空间因墨盒中未使用海绵等负压生成构件而获得较大提高,同时避免了因使用海绵吸附墨水而造成的墨水残留。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帽形阀门构件示意图。图4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剖视图一。图5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剖视图二。图6a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局部剖视图一。图6b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局部剖视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6b,从不同结构状态示出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图中墨盒的放置方向与其安置于打印机上的状态相同。见图1,该喷墨打印机用墨盒构成要素包括盒体1、盒盖2和墨盒座3。盒体1大约呈矩形体,其内部具有中空的腔室。长度较大宽度较小的盒体1的上部端面处于敞开状态。图1中可见到用于分隔盒体内腔的隔板101上部端缘与盒体1的上部端面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与盒体1上部端面相对的盒体底壁上,开设有连通墨盒内腔的出墨口104。在盒体1较长较宽且垂直于盒体底壁的一个侧壁上分别以内凹形式开设阀腔102和供墨室112。阀腔102连通墨盒内腔和供墨室112。供墨室112连通出墨口104。在供墨室112内部,由墨盒的垂直于盒体底壁的不同于前述内凹侧壁的另外一个侧壁上,延伸出一弹性簧片103。弹性簧片103最好采用与盒体1相同的材料制备,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弹性的例如金属簧片被夹持于前述延伸出弹性簧片103的侧壁上设置的夹槽中。弹性簧片103在平行于出墨口104中墨水流动的方向产生弹性作用。在距离出墨口104较远的盒体底壁端部,手柄108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固定于该盒体底壁端部。手柄108可以绕第一铰链作一定角度范围内的摆动。盒盖2的形状与处于敞开状态的盒体1上部端面对应。在灌装有墨水的状态下,盒盖2的形状适宜封闭处于敞开状态的盒体1上部端面,以获得上部密封的墨盒内腔。盒盖2上开设贯穿自身的通孔202,其可用胶塞201密封。墨盒座3是考虑到墨盒在储运状态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包括由盒体、盒盖和隔板包围形成的相互连通的至少一个储墨腔以及由盒体和隔板包围形成的供墨室,所述储墨腔之一与所述供墨室之间具有墨水通道,所述墨水通道由阀门控制通断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由均采用弹性材料制备的环形阀座和筒形阀体构成,所述筒形阀体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所述筒形阀体敞开端的外周缘与所述环形阀座的内周缘形成连续的固定连接,所述筒形阀体封闭端的端面上具有贯穿自身的缝隙,所述阀门在所述墨水通道中由所述环形阀座朝着所述筒形阀体的安装方向相反于所述墨水通道中由所述储墨腔之一流入所述供墨室的墨水流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笔乔怀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