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温针灸疗法的防护装置,包括上端为敞口下端有筒底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沿筒围轴向分开为左半筒和右半筒,左半筒和右半筒的筒围侧壁的一侧铰连,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形成可张开或合拢的筒体,筒体内腔的容积大于艾条的体积,筒体的内侧壁和筒底均不与艾条接触,左半筒、右半筒的筒底为对称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右底板的相邻边中心分别设有对称的半圆槽,两半圆槽合拢形成为针灸针让位的圆孔,所述左、右底板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隔热层,左、右底板的隔热层的相邻边分别设有为针灸针让位的缺口。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该防护装置能够防止艾灰及火星脱落烫伤患者皮肤,不影响温针灸治疗,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专利说明】温针灸疗法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针灸疗法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而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疗法,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目前的温针灸疗法是把针刺入人体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留针期间将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段穿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施灸,艾绒燃烧的 ...
【技术保护点】
温针灸疗法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为敞口下端有筒底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沿筒围轴向分割为左半筒(2)和右半筒(3),左半筒(2)和右半筒(3)的筒围侧壁的一侧铰连,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形成可张开或合拢的筒体(1);所述筒体内腔的容积大于艾条的体积,筒体的内侧壁和筒底均不与艾条段接触;所述左半筒(2)和右半筒(3)的筒底为对称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右底板的相邻边接触形成中心线,左、右底板的相邻边中心分别设有对称的半圆槽(4),两半圆槽合拢形成为针灸针让位的圆孔,所述左、右底板的底面分别设有隔热层(5),左、右底板的隔热层(5)的相邻边分别设有为针灸针让位的缺口(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进红,陈林,王树琼,刘克君,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