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异构网络下负载均衡的方法与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024280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异构网络下负载均衡的方法与设备。其中,所述蜂窝网与所述无线局域网构成异构网络;蜂窝网接入设备获取相邻无线局域网的负载信息,根据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信息,确定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状态;根据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状态,配置所述无线局域网所对应的用户设备执行切换或路由,以实现所述异构网络下的负载均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对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异构网络下实现负载均衡的自优化方法,目的在于克服蜂窝网与相邻无线局域网的负载失衡,不需要维护人员的人工参与,具有较佳的用户体验,基于蜂窝网来控制和管理无线局域网,实现了异构网络的负载平衡的自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异构网络下负载均衡的方法与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蜂窝网(CellularNetwork,CN)和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的异构网络下负载均衡的技术。
技术介绍
无线局域网,由于较广的可用频谱及其广泛的部署,已成为运营商网络进行负载分流的有效方法。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已标准化无线局域网和蜂窝网在核心网层面的集成。然而,在空口层面,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仍然独立工作。并且,总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的决定来发起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间的切换或路由。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用户设备的移动,不同的无线局域网往往具有不同的负载状态。然而,由于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在空口层面的独立性,在负载均衡方面存在很多劣势。典型地:1)无线局域网的利用率过低。由于是用户设备自身发起切换或路由,当蜂窝网流量超载时,蜂窝网不能有效卸载数据流量。2)一些无线局域网处在重负载状态而另一些则处在轻负载状态。然而,蜂窝网并不知晓该情况,从而不能识别哪一个无线局域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异构网络下负载均衡的方法与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实现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异构网络下负载均衡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蜂窝网接入设备获取相邻无线局域网的负载信息,其中,所述蜂窝网与所述无线局域网构成异构网络;b根据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信息,确定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状态;c根据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状态,配置所述无线局域网所对应的用户设备执行切换/路由,以实现所述异构网络下的负载均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现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异构网络下负载均衡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蜂窝网接入设备获取相邻无线局域网的负载信息,其中,所述蜂窝网与所述无线局域网构成异构网络;b根据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信息,确定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状态;c根据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状态,配置所述无线局域网所对应的用户设备执行切换/路由,以实现所述异构网络下的负载均衡;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c1根据所述负载状态,更新针对所述无线局域网的重选择/切换触发参数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无线局域网所对应的用户设备;c2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更新后的所述重选择/切换触发参数信息,生成与所述无线局域网相对应的测量报告,并发送至所述蜂窝网接入设备;c3所述蜂窝网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目标用户设备,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切换/路由指令;c4所述目标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切换/路由指令,与所述无线局域网进行切换/路由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状态包括轻负载状态,其中,所述步骤c3包括:-所述蜂窝网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切换/路由至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目标用户设备,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切换/路由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状态包括重负载状态,其中,所述步骤c3包括:-所述蜂窝网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自所述无线局域网切换/路由出的目标用户设备,并向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切换/路由指令。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所述蜂窝网接入设备通过第一预定接口,向所述无线局域网发送负载请求;-所述无线局域网根据所述负载请求,检测所述无线局域网的负载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蜂窝网接入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所述蜂窝网接入设备通过第二预定接口,向核心网的网元发送负载请求,其中,所述核心网与所述蜂窝网及所述无线局域网相对应;-所述网元将所述负载请求转发至所述无线局域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锋尼古拉·帕丹张凯宾刘铮孟艳郑武钱德瑞卡·沃拉尔林晓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卡特朗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